心理教师与家长会谈的五个要点
2021-08-10洪艳青
洪艳青
摘要:心理教师在与家长会谈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五大要点:(1)认识到心育工作区别于德育工作。(2)来访家长分为两种类型,主动来访型和被动来访型家长,教师要肯定鼓励他们。(3)在工作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用专业知识引导家长,站在学生的立场处理问题。(4)运用好四个技巧,在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把控好会谈的方向,避免成为家长的情绪垃圾桶,最后给出具体可行的建议。(5)五个注意,在会谈前要做好相应准备,列出会谈要点,在会谈时展示出心理专业素养,赢得家长的信任,同时要尊重家长,保护家长和学生的隐私。此外,自己也要稳住心态,必要时可以转介。
关键词:心理教师;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42-03
学生的大部分心理问题,如适应不良、人际紧张、考试焦虑等,最终基本会回归到家庭问题上。因此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心理教师约谈家长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同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会谈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五个要点。
一个区别
区别于德育。虽然心育和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学生成长,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第一是时机。班主任一般会因为一个学生纪律不好,学习不良,对班级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而约见家长。但心理教师更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决定是否要约见家长。一般在三种情况下,心理老师会约见家长,一是在跟学生做完咨询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会谈家长势在必行;二是班主任向心理教师反映学生的问题,请求约谈家长。三是有危机倾向的个案,一定要及时会谈家长。而且与家长会谈时,如果要学生在场,一定要提前征求学生的同意。我曾有个失败的案例,有个成绩较好的男生上初二后不知什么原因就不肯来学校,好不容易班主任让他来我找谈了两次,进展比较顺利。不料他父母因为担心他,主动来学校找了我,学生知道后向父母大发脾气,说父母在老师面前暴露他的隐私,从此再也不肯来找我,也不愿意上学了。有的学生不愿意家长见老师,但他的问题又非见家长不可,这该如何处理呢?我的建议是:非见不可的情况还是要见家长的,家校共育是很重要的,但要跟家长说好,不让孩子知道父母来找过心理老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第二是联系方式。怎样约家长,谁来约?医院的科室都会有前台接受患者登记或联系患者,不会是主治医生直接联系,因为医生很忙。那么心理老师要约谈家长,也可以让班主任或科任或德育处来约,显得更正式,家长也会更重视,也更说明心理教师约谈家长是常规工作,会显得更专业、更有分量。
第三是时长。要让班主任跟家长约好具体的时间,并告知家长面谈大概一个小时左右,请把握好时间,营造一种紧迫感,让家长更珍视本次会谈。
第四是地点。心理老师会谈家长的地点最好选在心理室,这样不仅能体现心理专业性和保密原则,同时,在心理室会有心理教师的简介、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介绍等,会增添家长对心理教师的信任感。有一次,一个初三的家长刚到心理室时似乎有点紧张不安,恰好有学生过来找我预约。家长就问:原来学生这么主动找来心理老师啊?这似乎缓解了她来心理室的焦虑,觉得来做心理咨询并不是很严重的事。当然,遇到危机事件的个案需要学校领导多方会谈时,也可以在领导办公室进行。
第五是态度。心理教师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心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所以百分百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但尽量就事论事,专业分析,不带道德批判色彩。
两种类型
来访的家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来访型,这类家长有的是想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有的是感知到孩子的变化但无有效的教育方法,还有的是已经在医院看过,或是正在吃药,想要配合学校的心理辅导。这种家长教育意识比较强,配合程度比较高,行动力也比较强。他们来到学校是希望心理教师能够给出方法,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另一种是被动来访型,这类家长不愿面对孩子的问题,或是没有掌握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没有效果,以至于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放弃教育。狮山外来人口多,新市民多,有些留守儿童来狮山后跟父母关系很差,不适应这边的生活和学习;离异等问题家庭很多,学生受到的伤害比较大。这些被动来访的家长很多会逃避教育,不想管孩子,或简单粗暴教育效果差,亲子关系紧张,家长的教育较难展开,有的家长多次教育失败,已经放弃希望了。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家长,他们能来心理咨询室会谈,就说明肯配合心理教师,也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好的,就要肯定鼓励他们,并借此抓住转化学生的契机,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三个定位
心理教师在工作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一是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管职业如何,财富多少,地位高低,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年轻未婚未育的心理教师面对年长的家长不胆怯,家境普通的心理教师面对财大气粗或位高权重的家长不自卑,学历较高的心理教师面对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的家长也不自傲,这些就是平等的心态。在家长面前有了平等的心态,我們就会不卑不亢,会谈就会更自然顺畅,发挥得更好,更能够赢得家长的敬重和信赖。
二是专业。出身科班的心理教师要表现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家长来自各行各业,而作为心理教师,我们有专业优势,知道家长所不知道的心理技能,在和家长会谈的时候有心理优势。专业产生权威,在和家长会谈时,虽说是探讨,但我们是占主导地位的,要注意用专业知识引导家长,家长才会信赖我们,之后才能听得进我们的建议,配合我们的工作。曾有一个初二学生的家长估计是参加过心理培训班或看过心理公众号,能说出很多心理词汇,如讨好型人格、自我效能感等,我知道如果不在专业上占绝对性优势,是很难让她信服的,因此我调整了一下说辞,结合她孩子的实际情况,运用更多的专业术语,全面进行了分析,会谈后她很信任我并积极配合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