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吹麦浪

2021-08-10崔喜军戴振福

椰城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作队

崔喜军 戴振福

2018年春天,一個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日子,肖九拨村迎来了扶贫工作队——队长韩光辉、队员刘建宏和常青。三月的风吹拂着,吹绿了树木,吹开了迎春花,也把几个年轻人的心吹得充满激情,涌动着希望。

刘建宏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经历并不复杂,也可以说很简单:他2011年警察学院毕业后,成为沧州市公安局的一名警察。2015年去新疆喀什轮训三个多月。回来后正赶上全省开展“清网”专项行动,作为特警成为“便衣队”成员,与战友们一起辗转多地抓捕过多名逃犯,特别是经过一个多月的蹲坑守候,抓捕了两名手持砍刀“飞车”抢劫的犯罪嫌疑人,赢得了领导和战友们的称赞。后来,因工作需要,他去共青团河北省委挂职一年,挂职一结束,又来到了肖九拨村来扶贫。可以说,这些年,他风尘仆仆,马不停蹄。

说到这里,有必要将刘建宏远赴新疆轮训的那段经历说一说,这不是猎奇,而是对了解他在后来扶贫工作中的种种表现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刘建宏成为特警后的第三年,领导安排他远赴新疆喀什执行轮训任务。当时的新疆,治安形势非常严峻,家里人怕有个好歹并不愿意刘建宏去,特别是妻子已怀有身孕,预产期就在这期间,所以妻子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刘建宏想到的是,作为一名警察,服从命令是天职,既然领导选择了我就是对我的信任,危险当然有,可是警察这个职业何时不处在危险之中呢?最后他还是说服了妻子和家人,毅然决然地奔向了新疆。

整整五天五夜的火车,直坐得他腰酸腿疼,把他送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到处充满着不确定的东西。但是,刘建宏年轻,适应能力很强,很快就适应了这一陌生的环境。他在街上巡逻、处置警情,在训练场地进行训练。训练都是接近实战,强度大、异常紧张,但是收获很大。轮训结束后,他觉得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来是三个月的轮训任务,可是由于工作需要,又延长了二十天。就是在这二十天里,家中的妻子生下了儿子。二十天之后,当刘建宏回到家时,身体虚弱的妻子一头扑进了刘建宏的怀里,用拳头捶打着刘建宏。刘建宏伸开双臂紧紧地抱着妻子,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这次来肖九拨村扶贫,刘建宏遇到了与上次相仿的问题,这次意见最大的是岳父,他不满地说:“这些年,你光在外边跑了,又是上石家庄,又是去新疆,这次又去偏僻的农村。孩子这么小,媳妇身子又弱,哪如在单位上班好?”

刘建宏知道岳父是为自己好,为自己的家好,有这样的想法是应该的,可以理解,但如何说服老人呢?他还是用原来的那套说辞,耐心做岳父的思想工作,什么上级如何重视扶贫工作,领导如何信任自己,自己还年轻不应该放弃这次锻炼的机会等等。岳父看女婿的意志很坚决,也就不好再坚持了,毕竟女婿从事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在要求进步,在关键时刻怎好拉女婿的后腿呢?

刘建宏他们到来之前,肖九拨村刚刚完成美丽乡村初期建设,村貌有所改观,但在刘建宏看来与城市相比仍然偏僻、落后,时尚的东西很少,村内主要街道还多是水泥路,个别小街小巷坑坑洼洼,柴草、垃圾堆放得乱七八糟。

“在来的路上,从何七拨到肖九拨村仅十几里的路,我走了半个多小时,坑坑洼洼、绕来绕去。”刘建宏忽然想到来时路上的经历。想到和看到这些,他的心里立刻就黯淡了许多,过去的关于农村的一些美好形象打了不小的折扣。

他描述说:“不光这些,还有更让我不好意思的事呢。在来村后的第二天,我就兴致勃勃地到村子里去走访,看到村里的人就问这问那。人家用惊异的眼光瞅着我,不愿意理我。问多了,有的就说,你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村是不是又发生了案子。或者有的干脆说,你们是来走亲的吗?听了这话,我看了看自己:铮亮的皮鞋、崭新的警服,又干净又阔气。我不禁脸红了。心里说:老百姓是在笑话我呢。怪不得人家不理咱,是没有拿咱当村里的人啊!从此之后,再去村里走访,我就穿的随意一些,我还特地买了双布鞋,好蹲在田间地头和老乡唠嗑,有时候,看到有的老人正在刨地,我会拿过老人手中的铁锹刨两下子。老人是不让我干长时间的,怕我累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扶贫工作队找到了制约肖九拨村发展的症结:没有企业,不能吸附本村的人在家工作;缺少通向城市的路,交通闭塞;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

工作队经过与村班子反复讨论,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肖九拨村三年扶贫计划》,主要在基础建设和产业创新上下功夫。具体地说,就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村风村貌建设,推进村中公路、街道建设,加强街道硬化、村庄绿化、垃圾净化、村貌美化,延伸村外公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和创新新型产业。

肖九拨村位于南皮县中北部,北临沧县,离沧州市区二十余公里。离南皮县城也是二十余公里,但去县城要拐好几个弯,很不方便,有时去趟县城还不如去趟沧州来得快。

肖九拨村在南皮县算是个中等村,人口1618人,443户。耕地面积6000来亩,很大一部分是盐碱地,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天吃饭。由于经济收入少,2015年肖九拨村被省里确定为贫困村。

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对村民来说有了很大压力。“贫困村”的帽子毕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总是想尽快摘掉它。但要摘掉它,谈何容易?

现在的村支部书记于宝昌,51岁,原来也是在外打工,回来后,干了一家企业,效益也不错。后来觉得光自己富了还不行,还得让老百姓都富裕起来才是正道,于是就把企业转让给了别人,决心带领大伙一起致富。说实在的,在致富道路上,于书记带领大伙艰苦探索过,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群众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要需要一个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动作,更多的资金。

“要想富先修路”。书记的思想与工作队的思想是一致的,要想富首先要把通向外面的路修好。只有把路修好了,才能把农产品及时运出去,才能使一部分人及时走出去,带回新的思想、新的思路。路通,物才流,人才活。物流人活,才能换回钱来。

2018年,扶貧工作队找到了县委政府,跑财政、跑扶贫办,引资70余万元,把村内街道3.5公里的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新划道路标识线5公里。

街道硬化之后,村貌有所改观,他们又筹集资金,在村内中心地带、居民们常常聚会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公园,添置了一些健身器材,公园周围栽了不少树,成了村民休闲纳凉、健身闲谈的好去处。村里年轻人学驾驶技术的不少,对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开资。扶贫工作队与沧县刘家庙乡东晟驾校是友好单位,经过协调,驾校为每个学驾驶技术的人减免学费600元。

三名扶贫干部都是人民警察,他们就琢磨如何结合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改善肖九拨村的治安环境,这既是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及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他们先是协助村“两委”健全村级治安组织,做好治保、普法工作,有时还要亲自参与调解,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拉近了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后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2018年10月,市特警支队出资在村内安装了12个无线大喇叭,每天进行法律宣传。市交警支队在村内重要路口及小学门口,规划了交通标识线,安装了15条减速带和一个信号灯。在扶贫干部大力协调下,南皮县扶贫办在村内主要街道安装了40个太阳能路灯。每当夜幕降临,华灯绽放,朵朵“太阳”,照亮了村庄的夜空,使美丽的村庄更加美丽动人。

两年多来,在扶贫干部的努力下,肖九拨村出落得越来越漂亮了――

走进村庄,村路平坦如砥,街道整洁宽阔,路旁绿树成行,房屋鳞次有序。墙面上绘有蕴含着艺术品位的图画,刷写着代表着新农村发展方向的标语,在街道或是道路两旁,矗立着一个个太阳能路灯,在路口和人员聚集的地方,安装着治安防范探头。村委会前边是一个广场,旁边是一个公园,公园内安装着各式运动器材,许多村民正在锻炼身体,年轻的妈妈们领着幼儿蹒跚学步……

2019年9月26日,对于肖九拨村的父老乡亲们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

这一天,是全村人为一条刚刚竣工的新公路隆重剪彩的日子。在村民的簇拥下,村党支部书记于宝昌、沧州市公安局扶贫工作队队长韩光辉,手持剪刀将象征着公路竣工的红绸带一刀剪开,顿时,剪彩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有的村民竟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是一条由村北通向沧县刘家庙乡肖官屯村全长6公里的柏油路。这是一条肖九拨村的老百姓眼巴巴地盼望了30多年的路,这是一条历经许多风雨和艰难曲折来之不易的路,这是一条凝聚着沧州市公安局扶贫工作队和全体村民无数心血的路,这也是一条将肖九拨村由贫穷引向富裕完成华丽转身的路。

肖九拨村往北是沧县地界,一直往北,就能到沧州市区。但这条唯一由村北通向沧州的路,是一条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打通这条路,难在分属不同的县,需要协调两个县的关系。

肖九拨村北邻的村是沧县肖官屯村,两村之间有一座桥,桥北大部分属于肖官屯村的地,村南是肖九拨村的,也就是说,这座桥起到了两个村地界的作用。扶贫工作队先是联系了南皮县交通局,计划先把桥南的路也就是属于南皮辖区的路修好,再由县里出面与沧县那边进行协商。

在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大力支持下,修路终于摆上了日程。动工这天,大家很是兴奋,几十年的梦想终于迎来了曙光。

但是,公路刚修了几天,就被迫停工了,因为占了肖官屯的耕地,村民们阻工,要求占地赔偿十万元钱。

上哪里弄这十万元钱,修路的资金还是多方筹集的而且已经抓襟见肘。怎么办?不给钱就不让动工,给钱又没有。工程进行到半拉子,骑虎难下。

这时,刘建宏斟酌再三,最后找到了肖官屯村的书记吕智慧。吕智慧原来在沧县土地局工作,担任过执法大队大队长,退休后担任了三村联合党支部书记,威望颇高。

“伯伯,我虽说是市公安局的,但我的老家是沧县的,离咱这里也不远,可以说是本乡本土。若论起咱那曲里拐弯的关系,说不定咱还是亲戚呢。”刘建宏健努力“套着近乎”。

但这位被称为“伯伯”的吕智慧书记,板着面孔,一言不发。

刘建宏并不气馁,接着说:“咱公安局对点扶贫对象是肖九拨,肖九拨和肖官屯,虽分属两县,还能差出一个‘肖吗?没准几十年前还是一个村呢。现在修路遇到了难处,村上的难处就是您侄子的难处。您不看上边的面子,您也别看肖九拨村上的面子,您就看在您侄子、咱乡里乡亲、咱亲戚的薄面上,高抬贵手,给解决解决眼前的困难。”

“噗嗤”一声,老吕笑了。

“小家伙,还是挺能说的,说得句句在理。好,我去做做工作。”

过了大概一个星期,传过话来,对方同意“可以土地置换”,也就是用他们的耕地来置换肖九拨村在桥北边的耕地。

第一个找到村支部和扶贫干部表明自己观点的是贫困户李振德,他说:“不就置换土地吗?可以置换我的地。我什么也不要,只要能修上路,宁可免费给地,我也愿意。”

接着,又有好几位村民主动找到工作队:“你们来我们村后,建养老院,修路灯,帮着外销农产品,这些事我们都看在眼里,装在心里。这条路,我们盼了几十年,不能因为这点问题就停了,要换地,我也算一个!”

这种时候,刘建宏无法不让自己的眼睛湿润。他用这双湿润的眼睛来重新看过他身后的曲曲折折。他感觉到了土地的宽厚和乡亲父老的抚爱。他的胸腔就象天空那样宽阔起来,天空中有太阳在隆隆滚动,他知道那是他一颗火热的心。他暗下决心: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把这条通往外界、村民盼望已久的路修好。

苍天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土地置换终于成功,修路得以顺利进行。经过一个多月昼夜奋战,桥南的公路终于胜利竣工。与此同时,工作队与沧县交通局大力协调,桥北的公路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9月26日,这条有着“经济动脉”之称连接两县的柏油路全线贯通,许多村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要知道,这条道路的修通,比原来绕道近了12公里。

“经济动脉”公路的修建,是扶贫工作队的大手笔,赢得了村民的称赞。此外,他们还有另一个大手笔,那就是为村上的老年人建立一个“日间照料中心”。

现在的农村,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因为单纯依靠种地的收入很难满足生活需要,许多年轻人只能出外打工,通过打工,挣得工资,养家糊口。但是,村里的年轻人出去了,剩下的除了孩子就是老人。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的养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越来越成为老年人的向往。在这种情况下,扶贫工作队借鉴城市社区经验,决心要在村里建设一个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对许多人来说是个新生事物,顾名思义就是“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主要面向村里60岁以上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的老人。“中心”不仅建有休息室,还建有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室和谈心室,让老人们生活上得到照顾,家政上得到服务,精神文化上得到很好的享受。

“日间照料中心”从选址到建成共用了二百余天的时间,共投资150余万元。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此期间,得到了县乡两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中残联、南皮县医院的技术指导。为达到防潮、防震、双保温的效果,建筑材料完全用的是“海容模块”,安装了空气能和中央空调,以保持四季恒温。

“日间照料中心”位于村子北部,南临村内宽敞的公路,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目前,老人入托工作已经开始。相信这个“新家”一定会充满温馨、快乐,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之地。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肖九拨村共有11家贫困户,但各个家庭的致贫原因和贫困状况是不一样的。

例如李振德,就是自愿“置换土地”的那位老人。他今年76岁,老两口一个患有高血压、一个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别说重体力活就是轻体力活也干不了,所以每年经济收入很少,再加上看病吃药,生活很是贫困。前几年,老两口还住着上个世纪80年代盖的老房,摇摇欲坠,标准的危房。

还有一位于小昌,22岁,痴呆。父亲是个盲人,母亲是个疯子。两个这样的人养着一个傻儿子,生活情况可想而知。屋漏偏逢连阴雨,去年冬天,母亲死了,于小昌只好被寄养在叔叔家里。

“怎样让这样的贫困户脱贫,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就这样的事,还包括村里的事,愁了我很长时间。原来想戒烟,后来不但没戒掉还更厉害了,最厉害的时候,一天两包。抽这么凶,排解压力嘛!”谈起为贫困户脱贫时,刘建宏说。

后来,刘建宏还真想到了不少办法——

对李振德老人,工作队给他落实危房改造资金,盖了三间房。把老两口的低保跑下来,一年6000多元。给老人介绍了手工活,安排村里打扫卫生等公益岗位。这样算起来,两位老人一个月有1500元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

而于小昌的脱贫又是另一种情况。说起来有点巧合,一天晚上,刘建宏在村里的广场散步,看到于小昌的婶子在卖“甜玉米”。他就找到村会计,为她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出产3500个玉米棒子,按1.5元算,一亩可以卖5000元,纯利剩4200元,是很可观的。但是于小昌婶子说:“收入不怎么好,销路成问题!”

销路成问题,找销路不就得了吗?刘建宏先找到了自己单位的伙房,把情况一说,伙房师傅非常赞同,物美价廉,货真价实,同事们纷纷打招呼“给自己留一份”。他还与做微商的姐姐联系好,姐答应:放心吧,有多少我給你卖多少!

刘建宏是有想法的。他想利用自己的优势跑来“甜玉米”的销路,让于小昌婶子的日子富裕些,再利用于小昌婶子的技术带动其他10户贫困户种植“甜玉米”,拓展市场,共同富裕。那样,大家不仅把“穷”脱了,还把日子过得美美的,比“甜玉米”还“甜”。

尾声

刘建宏在脱贫工作上不但有想法,想法还很多、还很大。他说,这都是在工作中得来的,在工作中摸索、锻炼出来的。

在规划肖九拨村的未来时,刘建宏兴致勃勃——

一是村土地由集体代管,统一耕种,统一管理。将一户一块零散的耕地集中到一起,由集体代管,付给农户承包费。平时的播种、除虫、施肥、灌溉、收获各环节,由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公司实行一条龙服务,少量的农活再返聘村上的种植能手,给他们开工资。这样做有两大好处:农民能得到比原来更高的收入,还把一些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使土地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物尽其用。

针对11户贫困户,为他们量身定做,建一个生态园。把他们的土地集中连片,瞄准市场需求,种植相应的经济作物,市场销售这块,尽量发挥他们扶贫工作队的优势,比如向市公安局各大食堂推荐,向广大民警推荐,联系做微商的朋友,网上直销带货,总之,大力引导,增加收成。

二是与土地集体代管相配套,建一个村级加工厂。加工厂是吨包加工厂,由中石化第二钻井公司帮着联系天津市的正规厂家,销路不成问题,职工重点招收本村土地流转后闲下来的农民,通过在企业上班,又能得到一部分收入,还又不离开家乡,家里的事也能照顾,两全其美。

远处,麦子已经黄梢,丰收在望。微风吹着麦浪,像是翻滚着的金色大海,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麦秋正悄然来临。

刘建宏和他的队友们有一双双十分矫健的思维的翅膀,常可以扶摇直上,领略许多人难以领略的高天风景,那便是肖九拨村小康路上十分美好的远景图画……

猜你喜欢

工作队
“访惠聚”工作队和村镇干部嵌入优化问题研究
东宁村的脱贫“抓手”
暗访
河北省档案馆李会生副巡视员指导驻村工作队进行半年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队
脱贫攻坚背景下,医学高等院校驻村帮扶实践探索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严格有效管理“访惠聚”工作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