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的两次疫苗事故
2021-08-10晨阳
晨阳
二战后,美国儿童感染“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1952年的大流行造成近6万人被感染、数千人死亡、两万多人残疾,美国民众的大恐慌让它被称为“仅次于核战的杀手”。这种病毒也成为美国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威胁。
1955年初,美国医生乔纳斯·沙克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由于当时社会对该疫苗的迫切需求,随即投入量产。FDA授权5家制药公司生产该疫苗,其中包括位于加州柏克莱的卡特制药厂。
1955年4月,约有20万人接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但随即传出产生不良反应的消息,有人甚至因此身体瘫痪。调查发现,问题疫苗主要集中在卡特制药厂的产品中。随着此类病例不断增加,大规模接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紧急喊停。在10天的时间里,总共有12万儿童接种卡特制药厂生产的两批次灭活疫苗,导致4万人染病、113人终生瘫痪、56人患上麻痹型脊髓灰质炎,5名儿童最终死亡。该事故爆发后,大批深受惊吓的美国家长拒绝给孩子注射疫苗。
卡特事件的调查报告确认,问题疫苗是由于生产过程的不完善,使脊髓灰质炎病毒并没有与负责灭活的福尔马林充分接触,以致出现病毒没有完全失活的情况。国会听证会的结论认为,卡特制药厂虽然缺乏疫苗生产的经验及专业知识,但“并无不当操作”,主要责任是政府监管部门,因为1954年已有研究员报告在此前的动物试验中,有猴子接种该疫苗后出现瘫痪,但该机构却视而不见。此事件导致卫生教育福利部部长和国家卫生研究院院长下台。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还曾出现大量接种百白破(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疫苗而产生的意外事件。为改变这种局面,美国政府痛定思痛,建立起严格的疫苗审核监管生产机制,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被称为“史上最大疫苗事故”的猪流感疫苗接种事件发生在1976年。当年春季,美国新泽西州的陆军训练基地,一名身强力壮的18岁新兵因患新型猪流感病毒而死亡。通过研究,美国医学界惊诧地发现,该病毒抗原性类似1918年肆虐全球的大流感病毒。后者以高死亡率而著称。当时美国医学界相信“流感十年周期律”,即流感病毒不断变异,每10年左右会产生一次较大的改变,1976年距离上次流感大暴发正好10年。
1976年3月13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戴维·森瑟尔用“防猪流感扩散”的名义向国会申请拨款,以研制足够多的疫苗为至少80%的美国人接种。时任总统福特也在3月24日的记者会上呼吁接种疫苗。然而这个决定的出台背后充满政治算计。1976年是美国建国200周年,也是大选年。此前福特政府放弃了挽救南越政权的尝试,意味着越南政策完全失败,民众支持率屡创新低,“利用接种疫苗将全民从致命流感中拯救出来”成了福特政府拉升支持率的救命稻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医学界已经开始出现不同声音,认为这次猪流感疫情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而且现代医学条件也比1918年好得多。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有要求大规模的免疫行动。
不过这些专业建议都没能挡住政治算计。美国国会开始对制药企业施压,督促他们加快疫苗研制。
10月1日,美国国家流感免疫计划正式开始执行。到1976年10月11日,约4000万美国人(约占总人口的24%)注射了猪流感疫苗。福特接受接种的照片出现在很多报纸的头版。
但10月11日晚,匹兹堡市3名老人接种疫苗后当即死亡,这使美国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大跌,认为这个计划“对老人致死,对孩子致残”。随后,越来越多的反馈显示,接种该疫苗会导致罕見病“格林巴利多发性神经炎”的发病率增加3.96~7.75倍。在各方的强烈反对声中,1976年12月16日,美国国家流感免疫计划寿终正寝,留给美国政府的是4000起损害赔偿诉讼,以及美国民众至今对流感疫苗挥之不去的恐惧。结果,福特在当年选举中败给了卡特,成为1932年以来第一个竞选连任失败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