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治家有方
2021-08-10
左宗棠传家之训:“耕田读书,勿使子孙蜕化为纨绔子弟”“好子弟,唯读书与耕田不可辜负。”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他写信叮嘱周夫人:“家下事一切以谨厚朴俭为主。秋收后還是移居柳庄,耕田读书,可远嚣杂,十数年前风景,想堪寻味也。”他担心孩子们在城市闲居太久沾染了不良习气,所以让他们仍然回柳庄去耕田读书。
左宗棠以其言传身教,延续了左家耕读传家、知行并重、勤俭忠厚的家风。身居高位后,家乡赴京找他谋事的人很多,他一一回绝后,自掏腰包送他们回乡,又担心老乡拿路费在京挥霍,于是,将赠银分成几部分,沿途领取。
左宗棠一生都践行着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无论任职何处,都大力筑路、植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并创办福州船政,为建立中国近代海军奠定了根基,创办了甘肃机器局、西安机器厂、兰州制造局和织呢局等。
积德累善,有益于社会的家族崛起;无德有恶,有害于社会的家族衰落。
左宗棠不聚财,他认为世上最大的悲剧是后人“蠢而多财”。从小捧着金饭碗长大,本事没学一点,嗜好滋生一堆,每天坐吃山空,人家凯觎你的财富,自己又没本事守得住。父亲一死,首先,倾家荡产,最后,断绝子孙,这难道不是家族悲剧?
左宗棠六十八岁时,便立下遗嘱“我廉余不以肥家,有余辄随手散去。”他不仅教导子弟俭朴度日,自己也过着俭朴的生活。当了督抚以后,他把多余的钱随手散去,除救济灾民和贫苦族人外,做了许多公益事业。
后代“蠢而多财”与“贤而寡财”两大选项,历史上多数显贵选择了前者,左宗棠果断选择后者。他的理由是,后代“蠢而多财”,必然导致“蠢而寡财”,选择“贤而寡财”,就总有希望“贤而多财”。因为,社会财富竞争,说白了是贤愚竞争、能力竞技。因此,“子孙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在世时,散财行善,内可以正家风,外可以广人缘,这才是治家的良药,是真正的发家强族之道。
(据“看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