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渗透融合
2021-08-10张瑞强牛晓茹
张瑞强 牛晓茹
【摘 要】初中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难点也是重点,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流传下来的瑰宝,也是我们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所在。教师在传授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一起学习,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牢记继承和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国人的使命。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7-0121-03
【Abstract】Chinese language and writ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are both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for students. It is a treasure handed down in China's fiv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it is also the essence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al think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arting knowledge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allow students to study together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improve their literary literacy, and let students keep in mind that it is the mission of every Chinese to inherit and 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Early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文言文作为古代历史语言的载体,是经历了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内容本身还包含了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语文能力的关键时期,文言文的学习比重并不少,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更应该将传统文化和文言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教学,逐步渗透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和文学能力。
一、当代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初中文言文涉及各类通假字、虚、实词、古今异义等学习,让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生涩难懂的文字绊住。如若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难免会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落差,导致学生陷入“难学—不感兴趣—不想学”的被动学习状态。由于初中文言文同样是考试内容的重点,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背诵和翻译”学习为主,整个教学方式缺乏创意。学习文言文除了考试之外,更应该成为学生注重传统文化精神、培养文化内核的重要方法。而仅仅依靠“背诵式”教学只会让课堂变得越来越乏味,没有创意的教学,只会导致让学生“背死书”,根本不懂得灵活运用。忽视了文言文学习中的文学架构,又何谈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呢?
二、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通过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
初中正是学生进行文言文系统学习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学兴趣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学生在学习中完善个人品质和人格。这样,学生在逐步深入学习文言文中,能够感知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提高文学水平。
(二)不忘历史文化,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初中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容易舍本逐末,追求形式文化。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这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回归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素质教育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切切实实地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而文言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扬,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从学习文言文中理解文化背景、思想精神,并从中受到优秀文化精神的启发,在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三、传统文化与初中文言文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以教材为基础,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讲述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初中文言文的讲解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重任,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力来教导学生理解文章、注释、背诵精华、学习文章内涵等,采取的方法往往是翻译背诵,即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给学生,学生做好笔记死记背诵。这样既浪费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仍旧一知半解。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初级阶段,每篇文章中均涉及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学生要想理解学习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必定躲不过传统文化知识作铺垫。而光靠翻译背诵的方法,便是将传统文化知识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割裂开,弱化了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存在,学生缺乏对文化的认知,学习文言文难度会更大。而根据文言文教材中的内容,将当时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的重点提炼给学生,能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意境的表达和文章核心,这才是因材施教的最佳方式。
例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中关于文言文《桃花源记》的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则桃花源记的朗读音频,带领学生一起沉浸在朗读的氛围里,感受陶渊明笔下的语言之美。之后讲述我国东晋末年时期国家政权分裂、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包含陶渊明本人志气不得施展的理想抱負,渗透进文言文教学中,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陶渊明写这篇文章的内涵思想。之后引导学生掌握古今异义“鲜美、交通”、一词多义“处处志之、寻向所志”等文言文词汇含义,站在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为学生展开一幅作者虚构的百姓安居乐业的画卷,其中传达对美好生活向往及对当时东晋末年战乱的批判之情。而学生通过学习《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也渗透式地学到了东晋末年的一些文化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内涵。
(二)利用科技技术展示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国如今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网络科技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而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利用到文言文课程的教学中。在文言文学习中会出现大量晦涩难懂的词汇,而且与现代文中词汇用法不一致,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感觉枯燥无趣。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再在其中穿插平述传统文化的知识,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如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的多样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可视化,营造出学习氛围。学生感兴趣的同时通过视听等多个感官学习文言文知识,既有趣又高效。当文言文中涉及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寻找传统文化素材,灵活地运用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文言文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疏通文义,也不会让课堂教学显得过于生硬、突兀。
(三)结合传统文化,巧设情景导入文言文学习
初中的文言文均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及体制,也是后世从中吸取经验的文学瑰宝。但因为时代的不同,如何能让学生深刻感受文言文中文化环境及历史场景呢?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巧妙地設置一些情景体验来还原历史场景,或视觉上感官体验,或是现实中的情景,缩短学生学习中的距离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文言文中的学习中。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理解作者的感受,引发共鸣,站在作者的角度主动思考问题,再以旁观者表达观点,将文言文知识融会贯通。而语文教师则需要在情景中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意识到文言文的学习并不难,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加强对当时传统文化背景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组织相关传统文化活动,促进文言文学习
结合文言文中传统文化节日,或是历史故事、人物展开一场主题活动,能帮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促使学生对涉及的文言文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学逻辑。文言文中很多故事发生在传统文化的节日或是因为传统节日抒发的情感,比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传统文化节日一直延续到现代生活,也正说明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从古到今的寄托和精神。组织相关的传统文化活动,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做到人人能参与;二是能趣味性地展开文言文学习,利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宣扬。学生参加活动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前必然对文言文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学生还可以拓展一些与活动相关的其他文言文。文言文活动的举办,应以文化传播为基本目的,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内合理科学地分配活动任务。
(五)拓展学生的文学积累,提高学生表达写作能力
语言文化是相通的,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的中各位名流学士的写作手法、文学结构及累积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写作能力。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外时间阅读一些教材中没有的经典文言文,或是看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节目,而这些文章或节目中必然会涉及优秀的修辞表达手法及传统文化风俗知识普及。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或形容,有条件的可以背诵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一过程便是语文综合素质积累的过程。
四、结语
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学习文言文时虽然感觉晦涩难懂,但是累积学习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发现文言文中迸发的传统文化知识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当下的便利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高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文言文教学中,做好文化的引导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薛小凤.诗情画意进课堂——传统文化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渗透融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3).
[2]钟洪.浅析儒释道思想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9(08).
[3]李静.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11).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