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价值引导探析

2021-08-10李安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原地实验班运球

马 璨,李安娜

前言

为了促进中国学生篮球技术水平与健康知识的有机融合与水平提高,传统篮球课程教育理念的革新已被提上日程[1-2]。主要表现为,虽然新一轮篮球课程改革强调在注重基础技能的同时在篮球其他方面也要横向发展,但是篮球知识的普及以及篮球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建设仍然不容乐观,为此,需要积极探索篮球课程教育新道路,完善体育教学网络。其中,引入生物领域5E教育法为核心的SPEM课程教育理念为克服传统篮球运动教育不足的切实办法[3]。该教学模式能够分析影响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本土化因素,因地制宜,为我国未来的课程开发提供更多元的理论,为实现我国教育多元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SPEM篮球课程的本土化研究

1.1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教学模式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以5E教学法为核心,5E分别对应篮球课程教育中5个不同的阶段[4]。分别为参与阶段(Engagement):参与阶段主要通过感念性知识与游戏形式的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其身心通过接触篮球运动发生了哪些有益的变化。在此阶段,在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实验班开展运球穿越隧道比赛,使学生通过游戏练习行进间运球能力,同时测量学生平静心率,预测不同运动状态下学生的心率变化,引导出本次课堂所需要的掌握的要点。

探究阶段(Exploration):作为实验阶段,也是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教育的重心,目的在于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观察并记录参与篮球运动时,自己和其他参与者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反应,通过思考、分析和提出疑问融入健康相关的篮球知识上。针对目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出两种最优练习方式。同心圆运球、传球练习:该训练方式如图1所示,学生分别围成两个同心圆,内圈和外圈学生数量相同,分别进行4中训练,原地运球、内外绕圈运球、内外原地接传球和内外行进间接传球,针对不同的练习测量练习前后学生心率变化,针对不同的运动强度,让学生对比对应生理数据,同时给学生讲解产生对应生理变化的原因,无形中促进学生对 “ 生理变化-运动强度 ” 关系的理解;小组篮球比赛:以3v3形式进行,简化比赛规则,目的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投入到高强度的运动当中,强化学生篮球技能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呼吸频率加快、出汗和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真切体验。

图一 同心圆篮球训练示意图

解释环节(Explanation):该阶段是教师在篮球课堂中,需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日志填写情况对学生在概念知识学习和练习过程当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同时针对接触篮球活动后出现的生理反应、锻炼的强度概念和不同强度篮球活动达到的心率值,分别进行详细的原因阐述,并对练习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尝试举一反三以不同方式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评价阶段(Evaluation):本土化SPEM篮球中每一节课程穿插了不同环节,教师对学生每个环节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段式评价,其中评价侧重于篮球技能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度在。该阶段当中,指导学生按照本节课堂所学知识,将学习日志上完成和未完成的目标进行总结,分析自我的不足与优势;深加工阶段(Elaboration):对本节篮球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是该阶段的工作重心,反映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篮球知识的内化程度。最后将本节课堂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加以实践,可以通过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加强对知识的巩固鼓励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做到学以致用。

1.2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的开展,需要引导学生按照学习要求进行日志记录,分步完成每一堂课中的目标,对老师布置的题进行解答并且通过交叉记忆法,在课余或者其他空闲时间进行知识的温习。在教授某种技能的时候,需要对学生进行本土化SPEM篮球课堂5E知识普及,并且每个学生需要佩戴加速度计,课堂结束对数据进行收集。在实践当中需要设置一个对照班,该班级按照传统篮球教学理念进行篮球知识教授,实践时间定为一学期,实践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详细教学计划如图二所示。

图二 《体育与健康》3-4年级全一教材人教版学习计划

SPEM篮球课程较传统篮球课程而言更加注重技能的运用与理论的实践,课程的核心可分为三个单元,即心血管健康、肌肉力量和耐力、营养单元,限于篇幅文本重点叙述肌肉力量和耐力单元。根据《体育与健康》3-4年级全一册教材(人教版)可知,3-4年级两个学年当中需要掌握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及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四个技能。篮球运动需要高强度对抗和肌肉爆发能力,中国3到4年级的学生肌肉力量和对于技术动作的控制普遍不如欧美同龄人,所以,3年级在教授上述四种技能的基础上,重点应该放在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两部分。当学生逐渐掌握一定控球能力后,4年级的教学内容应当在巩固运球能力同时侧重于投篮和接传球的教授。这种教授方式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且有助于学生篮球技术的快速进阶。除此之外,篮球一项开放式团体运动,面对进攻与防守的快速转化,需要有不同的组合技能来应对,因此在篮球课程内容的设立中单个技能动作能够熟练应用的同时更要注重组合技术动作的教授以及多种攻防环境不同动作技术的应用。同时在篮球知识教授当中,教师应当多关注单个技术动作的多样化练习设计,以新式器材和游戏形式为主,加入竞争性、趣味性、挑战性等元素,避免学生一味地进行技能练习。

2 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研究结果

2.1 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水平分析

在一学期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20秒原地运球次数进行独立样本T测验,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两个班级测试项目中无较大差异,平均值也相对靠近,不符合统计学意义上的P>0.05的差异性,说明两个班运球水平相近。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20秒原地左右手运球次数对照(X±S)

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训练之后,可以看出对照班和实验班原地运球次数明显增加,说明在运球的熟练度上有所提升。但是实验班的原地20秒运球左手次数比对照班多6次,右手次数多9次,从熟练度来判断,实验班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班级,同时纵向对比实施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改革前实验班左右手运球次数均出现了极显著差异。

半场行进间运球用时反映学生对基础控球掌握的能力,用时越短说明运球越熟练,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同样可以看到,实验前两个班级学生在半场行进间运球用时上无明显差异。在经过一学期课程之后,两个班级半场行进间运球的时间明显缩短。实验班在原试验前12.01秒的基础上缩短2.7秒,对照班在原11.93秒的基础上仅减少了0.33秒,单从带球行进水平进行分析,试验班的进步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级,综合上述原地运球数据分析说明,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对学生的控球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传统篮球课程。

表2 对照班与实验班跨全场运球时间比较(单位:秒)

2.2 实验前、后的体育健康知识比较

两个班级实验前在健康知识维度上,P<0.05,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性,实验数据见表3。并且Ms<Md,SDd<SDs,T=-2.25,可以看出对照组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又要优于实验班,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对照班学生由于外界因素影响比实验班更多地接触过篮球运动。

表3 健康知识独立样本T检验

尽管如此,在经过一学期的授课,两个班级在掌握体育健康知识方面,差异性表现较为突出,具体为P<0.01,其中对照班得分低于实验班7.78分,得分5.57分。在组内对比当中,对照班在经过一学期的授课,健康知识掌握得分较授课前反而降低了0.5分,从原基础6.25±1.21基础上降至5.75±1.04,反映出传统篮球课在健康知识方面教授方式的不足。较对照班而言,实验班在体育健康知识掌握上,表现良好,得分为7.78±0.6分,达到了良好的水平,从健康知识掌握效率上,远远高于传统篮球课,印证了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对健康知识的教授上优于传统篮球课程。

3 结论

中国一直在探索本土化篮球教育新模式,但一直局限于单一教学模式贯穿整个课堂。鉴于此,此次研究将中国传统教育教育模式与美国SPEM课程有机融合,提出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篮球水平,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本土化SPEM篮球教育的学生,无论是在体育健康知识的储备上,还是在篮球水平上都比接受传统篮球教学的学生水平要高,且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增长速度都要高于其他学生。其中,20秒平均原地运球左手提高6次,右手提高9次,半场运球时间缩短了2.7秒。简言之,本土化SPEM篮球课程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理解及在篮球水平,除此之外,在课程当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原地实验班运球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案
原地等候
完形填空一则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教你一套排石操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双人运球”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