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资颖与陈雨菲技战术运用的差异分析
——以2020全英公开赛女单决赛为例

2021-08-1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陈雨菲前场杀球

李 陵

于1898年创建的全英羽毛球公开赛The All England Open Badminton Championships又被称为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简称全英赛,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羽毛球赛事。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林丹曾6次问鼎全英赛男子单打冠军;女子单打选手中,中国名将谢杏芳曾在2005年至2007年夺得全英赛女单三连冠;高崚则是全英赛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运动员,曾获得6次女双冠军和5次混双冠军。

2020年全英赛女子单打决赛在中国台北选手戴资颖与中国选手陈雨菲之间展开,经过两局的比拼,戴资颖以2-0战胜陈雨菲,拿下个人的第三座全英赛冠军奖杯,两局比分分别为21-19、21-15。本文通过对戴资颖和陈雨菲的各项比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比赛中各自技战术的优缺点,为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技战术的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0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中戴资颖与陈雨菲所使用的的技战术作为研究对象。以本场比赛的视频为主要的研究资料,结合戴资颖与陈雨菲在其他比赛中的具体情况及已有的相关研究,分析戴资颖和陈雨菲两人所采取的技战术的异同。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图书馆通过检索关键词运动、羽毛球、技战术等方面的文献及藏书,并认真进行阅读和学习,对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并通过相关内容,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互联网反复观看2020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比赛录像,并在观看视频录像时对戴资颖和陈雨菲两位选手在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和后场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本文研究需要的数据。

1.2.3 比较分析法

将戴资颖与陈雨菲在比赛中所使用的技战术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对他们在2020全英女单决赛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图表绘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戴资颖与陈雨菲前场技术的对比分析

现代羽毛球的技术组成中越来越强调网前技术的重要性,虽然网前得分不如后场多,但运动员可通过前场细腻的控制网前技术来给自己创造更多后场主动下压、进攻得分的机会。如表1所示,呈现了本场比赛戴资颖与陈雨菲各自前场技术(搓放球、挑球、勾球、推扑球)运用情况。

表1 戴资颖与陈雨菲比赛中前场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由表可以看出,戴资颖整场比赛在前场技术中,运用比例最高的是搓放网技术,共49次,占前场技术比例的39.8%;运用第二多的是技术是挑球,共35次,是前场技总量的28.5%;排在第三的是推扑技术,总共21次,占17.1%;网前勾球技术使用18次,排在最后,占比14.6%。陈雨菲在前场区域使用最多的技术是挑球,共69次,占前场总出手次数的56.6%;其次是搓放网技术的使用,共36次,占总数的29.5%;然后是推扑技术,共使用14次,占11.4%;最后是勾球技术,使用三次,占比2.5%。

第一局比赛中,戴资颖使用最高的前场技术是搓放网技术,目的在于控制网前的主动,为后场下压创造更多进攻的机会,是主动控制网前、主导进攻的技战术打法。而陈雨菲则使用最多的技术挑球技术,目的在于控制对方、头顶和正手底线,通过拉开、跑动,调动对手、伺机得分。同时,在第一局比赛中,两人技术差异最大的网前技术是勾球技术,戴资颖使用11次,而陈雨菲为0次,足以证明,戴资颖网前技术细腻,以通过小球技术的变化来控制陈雨菲网前,打法积极主动。

第二局比赛中,戴资颖在搓放网技术的使用依旧是占据比例最高的,其技战术依旧是通过主动控制网前主动,迫使陈雨菲更多地起球,拿到更多的后场下压进攻机会。陈雨菲在第二局的技战术上,降低了挑球的比例,并增加了勾球和推扑技术的使用,意图通过这些技术摆脱戴资颖对自己网前的控制,以便自己拿到更多的主动机会、增加进攻。

综上,戴资颖通过细腻的网前技术,可以达到控制对手网前的目的,迫使对手挑球,增加自身后场下压进攻的机会,提高自身得分效率;而陈雨菲则通过更多的挑球技术,配合搓放等网前技术的使用,从而达到控制对手底线和网前,拉开对方的位置,与对手打多拍的战术意图,消耗对手体能,并在多拍中寻找突击得分的机会。

2.2 戴资颖与陈雨菲中场技术的统计与分析

中场技术在羽毛球比赛中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的,既能通过中场技术摆脱被动、也可通过中场技术拿到主动得分的机会。通过本场女子单打决赛的中场技术使用情况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

表2 戴资颖与陈雨菲比赛中中场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通过表2的中场技术统计,戴资颖与陈雨菲使用最多的中场技术挡网,这也是羽毛球运动员在中场最主要使用的技术。戴资颖挡网技术使用最多,为24次,占比为58.5%;其次是抽球技术为9次,占比22%;第三是挑球,5次,占比12.2%;杀球2次,占比4.9%;拦吊1次,占比2.4%。陈雨菲使用最多的中场技术也是挡网,共53次,占据总数量的70.7%;挑球和抽球并列排在第二,都使用7次,占比9.3%;拦吊6次,占比8%;杀球2次,占比2.7%。

通过两人的数据,可以看出两人在中场技术中都以挡网技术为主,但戴资颖挡网的次数不到陈雨菲的一半,陈雨菲则绝大部分使用了挡网技术,中场技术的使用缺乏变化。戴资颖在挑球技术的使用次数少于陈雨菲;在抽球技术使用次数上戴资颖多于陈雨菲,意图在中场技术中能更多使用抽球技术摆脱被动;陈雨菲则在拦吊技术使用上多于戴资颖;在中场杀球次数上,双方都只有2次,差异不大。

综上,戴资颖通过挡网技术把球的线路固定在中前场,更有利于其发挥搓放网技术的优势,为其主动进攻创造更多机会,同时在抽球技术的使用是其摆脱中场被动局面的一个主要的选择。陈雨菲则通过更多的挡网和挑球技术调动对手,以达到拉开对方位置,实现自己喜欢的多拍局面,在多拍中寻找机会,同时尽可能的消耗对方的体力,这也导致戴资颖在进攻中出现了一些失误的局面。

2.3 戴资颖与陈雨菲后场技术分析对比

在羽毛球比赛中,后场是运动员主要拿分的区域。谁在后场有更多主动的机会,就会在比赛中占据优势。在本场单打决赛中,戴资颖获胜也体现了这一点。根据数据统计得出表3。

表3 戴资颖与陈雨菲比赛中后场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由表3,可以看出戴资颖两局在后场技术的使用中,杀球是其第一选择,共使用55次,占后场总出手次数的34.8%;第二选择是吊球,共49次,占据后场技术使用总数的31%;第三是高远球37次,占比23.4%;最后是抽球17次,占比10.8%。陈雨菲在后场技术中的第一选择是高远球,共47次,占后场总出手次数的37%;第二是吊球,共40次,占比31.5%;第三是杀球,共31次,占比24.4%;最后是抽球9次,占比7.1%。

第一局比赛中,戴资颖杀球和吊球使用的次数一样,都为27次,高远球则明显少于吊球与杀球,为18次;而陈雨菲使用最多的技术为吊球26次,杀球和高远球次数则差不多为18、17次。由此可以看出,戴资颖在比赛中更多地使用杀球和吊球技术,以保证自身多处于主动机会,是以主动进攻、调动对手,主导比赛;而陈雨菲则更多的使用吊球技术,希望通过吊球、高远球方式,主动调动对手,伺机杀球拿分。戴资颖的底线抽球技术使用13次,明显多于陈雨菲,这是因为陈雨菲防守反击打法比较娴熟,但是依旧很难抵挡戴资颖的强势进攻。

在第二局中,陈雨菲在高球使用上明显多于戴资颖,意图是通过压制对方后场底线,调动对手;在吊球使用上,戴资颖多于陈雨菲,接近总数的1/3,这是因为戴资颖想把球控制在中前半场,减少对手进攻机会,也有利于戴资颖前场技术的使用;从杀球技术上来看,戴资颖明显好于陈雨菲,坚持以自己主动进攻的技战术打法。

综上,戴资颖杀球技术使用上明显多于陈雨菲,通过自身的主动进攻,不仅可以提高主动得分率,而且还可以控制、调动对方,消耗对手的体力。两人也都积极的使用高远球与吊球,通过压对方头顶和正手区的底线,抓住对方回球不到位的机会进行杀球、吊短球拿分。戴资颖在后场拥有更多的主动进攻权,主动调动对手机会更多。陈雨菲则希望通过更多的拉吊创造机会,以可以进行自己擅长的防守反击打法。

3 结论

1.在前场技术使用上,戴资颖以搓放网技术为主;陈雨菲以挑球为主要选择。在中场技术选择上,戴资颖与陈雨菲都以当网球为第一选择。在后场技术中,戴资颖以杀球为主要手段,而陈雨菲以高远球为主要选择。

2.戴资颖在前场、中场、后场技术使用上都显得主动性更强,尤其是以搓放网、网前推扑技术及后场杀球技术,主动进攻机会与能力都强于陈雨菲。

3.戴资颖在细腻技术使用上高于陈雨菲,如搓放网、勾球技术。

4.戴资颖的得分方式主动且灵活多变,且在比赛中对对手的控制力更强。

4 建议

1.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加强自身主动进攻的比率和进攻得分的能力。

2.在比赛中需要灵活多变,通过变化去打乱对手的技战术发挥。

3.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控制自身的失误率,无论是受迫性失误还是非受迫性失误。

4.前场区域尽可能多抢高点,拿到网前主动权,迫使对方起球;中场区域需要更强的稳定性,保证前、后场的连接;在后场区域则需要更多的积极主攻,强调得分能力。

5.加强运动员对于体育运动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以便于在思想上提高自身对技术、战术等方面的理解。

6.加强运动员的心理建设,强化运动员心理能力。

猜你喜欢

陈雨菲前场杀球
陈雨菲:跨过难关 寻光前行
基于TOPSIS+RSR法的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杀球质量综合评价*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陈雨菲 中国一单成长记
前场荞酒的沉史(外一篇)
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后场腾空杀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陈金赛后“记者”“指导”无缝切换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关于杀球的一些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