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前彩陶纹饰和商朝鼎纹比较研究

2021-08-09王元鹏薄春宇

艺术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彩陶青铜器纹饰

王元鹏 薄春宇

摘要:史前彩陶纹饰和先秦尤其是商朝鼎纹是中华文明在混沌初开的萌芽阶段的两朵奇葩,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的线性方块字和重线描意境的中国传统绘画的滥觞。

关键词:彩陶;青铜器;纹饰;商朝;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史前彩陶文化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是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高峰,对于后来的以商朝为代表的先秦青铜纹饰的出现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史前彩陶纹饰和商朝鼎纹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本文以二者的异同为线索,分析中国黄河流域早期器物纹饰的发展历程。

1 史前彩陶纹饰和商朝鼎纹的联系

以仰韶、马家窑彩陶为代表的史前彩陶纹饰和商朝青铜纹饰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1.1 二者风格上具有传承关系

彩陶纹饰风格由细腻精致的写实风格逐渐转向粗犷的抽象风格[1]。典型的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半山型和衰落期的馬厂型彩陶纹饰,该时期的彩陶纹饰高度概括化、几何化,与严谨威严的商朝青铜纹理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之前的仰韶文化彩陶纹饰如鹳鱼石斧缸则以写实为主,夹杂少量甚至无主观臆想[2]。

1.2 商朝鼎纹受到史前彩陶纹饰的间接影响

时间上大致位于马家窑文化之后的继承者龙山文化则出现了彩陶和青铜器并存的现象[3],且此时的彩陶已经没有或者缺乏纹路,青铜器上则开始出现与之前的彩陶上类似的纹饰,这说明此时青铜器已经部分取代陶器,可以看出彩陶纹饰与青铜纹饰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龙山文化又与具有夏朝文化特点的二里头遗址有传承关系,商朝鼎纹又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商朝文化[4]。由此可以看出,史前彩陶和商朝青铜纹饰之间具有传承关系,间接影响着商朝青铜纹饰。

1.3 商朝青铜纹与史前彩陶纹饰图案内容具有传承性

从图案内容演变来看,彩陶纹饰逐渐由具体的客观事物走向抽象和主观[5]。以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为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主要纹饰由人脸和四条鱼组成,生动形象、灵动活泼,直接来源于真实事物,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具有真实性。时间位于其后的马家窑文化蛙纹内彩盆内部绘制的青蛙便有了一定的艺术创作印记,蛙大眼圆睁,似笑非笑,腹部浑圆,短小的四肢呈现钩形[6];之后先民似乎逐渐强调青蛙肢爪的力量,蛙纹的腹部逐渐被忽视省略简化为一根线,肢爪则逐渐加大加粗,甚至由两层变为三层、四层,形成“丰”字形图案,与最初大相径庭,学者称为蛙神纹、神人纹,反映了纹饰由具体转向抽象,趋势进一步发展,便是商周朝青铜纹中随处可见的现实中不存在的饕餮、夔龙、凤纹[7]。

同理,仰韶文化的彩陶钵体鸟纹,飞鸟双翅伸展,鸟嘴前伸,惟妙惟肖[8],马家窑文化时期则转化为由三角形、圆形等组成的高度抽象化、几何化的纹样[9],这与后来高度几何化的商周青铜纹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史前彩陶纹饰和商朝鼎纹的差异和特点

2.1 题材选择有差异

史前彩陶纹饰题材更为广泛,先秦青铜纹理则相对单一[10]。

史前彩陶纹饰的题材不局限于鸟、蛙、鱼、云等生活中常见之物[11],还有为数不少的描绘场景[12]彩陶,如马家窑文化的上孙家寨人形舞蹈彩陶盆[13]上便描绘了先人跳舞祭祀的场景,马家窑文化中还有疑似先民着兽皮播种的画面[14]。

而商朝青铜纹饰相对单调,这是由于商朝文化相对统一,文化稳定性较强导致彩陶的题材创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2 纹饰变化的程度不同

史前彩陶文化发展变化明显,而先秦青铜纹饰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5]。

马家窑文化中早期,纹饰中出现大量与水有关的纹饰,如手掌大小的笑面蛙纹内彩碗、中心对称的旋涡纹,表现水静态的平行水波纹[16],牙齿锐利的鱼形纹,龙一样的蛙神纹[17]。这些纹饰随着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先增后减,与此相对的,中晚期网格状纹饰出现并逐渐增多,复杂程度日趋加深,出现了“四大圈纹”这种极具艺术性的花纹[18];晚期,与水有关的纹饰几近消失[19],反映了土地崇拜循序渐进地取代水崇拜的历史进程,体现了史前彩陶纹饰的发展性[20]。

相比之下,商朝鼎纹则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并没有因时间而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2.3 带给人的主观感受不同

史前彩陶纹饰生动柔和、流畅自然,动感较强[21];先秦青铜纹饰则秩序井然,令人感到威严恐怖[22]。

马家窑彩陶纹饰大量采用几何图案[23],设计感强[24],简约大方。

商朝青铜器纹饰精致繁复[25],威严神秘、诡异可怖、古朴庄重,造型庞杂,神秘庄重,尤其是兽面纹、饕餮纹、夔龙纹,配合沉重的青铜礼器,给人压抑、肃杀、惊悚感,视觉冲击力极强[26];为维护统治,统治者赋予青铜纹饰秩序井然、等级森严、气势恢宏感[27],依靠青铜器中无处不在的对称、均衡[28],以及纷繁错杂的图案构成和较高的绘画难度震慑人心。

2.4 采用的绘制手法不同

史前彩陶采用的绘制手法较多,先秦青铜纹饰绘制手法相对较少。

史前彩陶多采用点、线、面三者结合绘制法,如马家窑文化蛙纹内彩盆中的蛙纹,采用点状(眼睛、水花)、线(四肢)、面(头部)结合增加了画面的丰富程度[29],有的彩陶甚至会使用浮雕和指甲压印的方法绘制纹饰,这在极早期的素陶时期较多[30]。

商朝青铜器纹饰则几乎全部采用线进行表达,只有极少数的纹饰会采用大块的面作为装饰纹理,如商朝后期的人面方鼎就采用了浮雕作为面进行表达,但是该方法运用并不广泛。

3 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重要彩陶纹饰对比(绘图:薄春雨)

4 结语

彩陶是史前人类艺术的高峰,而青铜器是上古时期中国的代表,二者都在当时和后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史前文明的彩陶纹饰是母系社会如女性一般温和活跃的火种,那么商朝青铜纹饰就如同父系社会的男性一般刚毅果决的剑锋。无论是天真洒脱的史前陶器纹饰,还是古朴庄重的先秦青铜纹饰纹饰,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 宗立成,尹夏清.史前彩陶造物设计艺术的形式与审美意象[J].包装工程,2020,41(18):378-383.

[2] 管雪松,柳叶淳,王礼哲.浅谈鱼纹在车挂装饰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6):95-96.

[3] 汪瑞霞.张宏《止园图》册中的文人心态与景观映射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03):117-121.

[4] 王维依,蒋晖.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历史源流[J].美术教育研究,2020(18):54-55.

[5] 汪静,杨杰.旅游目的地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点”“线”“面”[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74-76.

[6] 沈童,孙琦.重塑极简主义——以包装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6):55-56.

[7] 周卫臣,孙献华.浅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20(9):22-23,27.

[8] 倪君,汪瑞霞.祠堂文化背景下的古镇文化传承——以惠山古镇为例[J].艺海,2020(5):138-139.

[9] 汪瑞霞.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9(04):213-223.

[10] 夏爱爱,汪瑞霞.“象思维”:一种“取象比类”的设计思维范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8-59.

[11] 张景淼,徐玮,湛磊.浅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20):144-145.

[12] 钦元昭.浅议中国画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千里江山图》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21-122.

[13] 高琴.《航拍中国》的“点线面体”叙事结构[J].艺术科技,2020,33(23):91-92.

[14] 张彦锋,王小柠.江南园林叙事结构中的点、线、面、体[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02-103.

[15] 陆卓武.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20(11):162-163.

[16] 孙磊,张乘风.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9):87-89.

[17] 赵菁,张乘风.饕餮纹的符号识别分析[J].设计,2019(05):72-73.

[18] 陆卓武.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20(11):162-163.

[19] 祝遵凌.青铜文化在城市雕塑景观中应用研究——以安徽铜陵城市雕塑景观为例[J].设计,2019(16):55-56.

[20] 陈晨,祝遵凌.青铜文化在城市雕塑景观中应用研究——以安徽铜陵城市雕塑景观为例[J].设计,2019(15):152-153.

[21]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33(21):21-22.

[22] 王斯睿,熊瑶,陈玮.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自觉对园林叠石营造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99-100,105.

[23] 陈希.金属材料在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表达和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14):69-70.

[24] 张琦,周杨静,曹艺馨.中国传统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探索[J].大众文艺,2019(19):93-94.

[25] 苗梅花,纪圆圆.“非遗”视角下的陶瓷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2):139-140.

[26] 张苗苗,汪瑞霞.试论波普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74-75,78.

[27] 罗雅,邵晓峰.陶瓷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创新設计[J].大众文艺,2018(19):59-60.

[28] 孙靖雯,汪瑞霞.千灯古镇水乡特色风貌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109-110.

[29] 杨荟,李雪艳,陈玮.陶瓷在南京地铁中的设计应用[J].大众文艺,2019(14):108-109.

[30] 汪瑞霞.中国青铜设计文化“象思维”洞悉[J].文艺争鸣,2010(22):138-140.

作者简介:王元鹏(2001—),男,河南周口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薄春宇(200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指导老师:汪瑞霞(1970—),女,江西鄱阳人,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彩陶青铜器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蜡染的纹饰探讨
银河春韵
夜读春秋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认识“晋式青铜器”
甘肃彩陶真伪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