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民歌的演唱风格特点

2021-08-09唐明慧

艺术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民歌百花齐放,其中云南民歌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的重要支体,在民歌中具有舉足轻重的地位。云南民歌代表之一《小河淌水》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歌词质朴纯真,其中的地方方言是风土人情特征最直接真挚的表现,歌曲音域较高、较宽广,体现了云南特征,表达了阿妹对阿哥的爱恋之情,被称为“东方小夜曲”。

关键词: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弥渡山歌;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民歌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直接、紧密的联系,人民群众是长期劳动的实践者,为表达自身的意愿,抒发内心的情感,展现真实的生活而创作民歌[1]。中华民族地域辽阔,各地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声乐演唱风格多元化。中国汉族音乐有多种类型,包括山歌、小调、号子。云南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也具有多样化特征,其中民歌文化最为著名,本文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为主要案例,分析云南民歌的特点。

1 《小河淌水》背景介绍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属于山歌,是云南山歌的代表性作品。山歌一般指人们在山上砍柴、野外放牧、田间耕种时,为了抒发劳作的情感演唱的歌曲,因此也叫“山野之曲”。山歌较为自由,具有字密腔长的特点,即在陈述歌词时节奏密集,在歌词顿逗处拉宽唱腔,延长腔幅,在高音区形成自由的延长音,《小河淌水》就是其代表作品。

《小河淌水》被称为自然天成的“东方小夜曲”,属于弥渡山歌,出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2],歌颂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这首歌曲蕴含着少女对心爱阿哥深情、纯净的思念,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借景抒情、借地取景、以物传情手法的运用。“月亮”作为思念的象征物,展现了青年男女内心对爱情的呼唤,展现了一位阿妹望月抒情、思念心爱阿哥的美好情感。她把对阿哥的想念换成动人心扉的歌声,让小河的流水带着动人的歌声流进阿哥的心里。“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哥啊~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心爱的阿哥、皎洁的月亮、流水潺潺的小河,勾勒出了出了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是他们动人的心声,简单的歌词是他们最真挚的表达,他们的爱情犹如流水般延绵不绝。

2 《小河淌水》曲式分析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小河淌水》意境唯美,是最早流行在云南汉族地区的山歌[3],把阿妹思念阿哥的美好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据记载,《小河淌水》创作于1947年,是作曲家尹宜公先生在《放羊调》及《月亮出来亮汪汪》这两首歌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的旋律运用我国民族C羽五声调式,羽调式近似于小调色彩,但没有“三全音”“小七度”等不和谐音程,因此不像欧洲小调式有大起大落的色彩,而是具有一种东方典雅之美。

全曲曲调并不长,由五个乐句组成。只用了五个音,以6、1、2、3四个音为基本素材[4]。结构为引子+A+B+过渡句+B。第一乐段由前两个乐句组成,全曲的第一乐句“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将四个音连接、颠倒过来并延长重复一次,第二乐句“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是在第一乐句下面五度的自由模进,第二乐句中使用了三拍、四拍的延长音,因此旋律的歌唱性和抒情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乐句最后也落到了调式的主音上。

第三乐句“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这句旋律上行级进,主音进行八度跳跃后又连续进行两个四度跳进,与第一乐句相比,只有两拍的音不同。这个变化让歌曲有了变化,情感得到了升华,表达了阿妹对阿哥深深的爱恋与思念之情。

第四乐句为全曲的高潮,“哥啊,哥啊,哥啊”,阿妹的呼唤由内心发出,真挚的情感十分绵长……

第五乐句“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是第三乐句的完全重复,趋于结束,这一乐句速度较慢,力度减弱并逐渐平静,最后终止音结束在主调式羽上,音乐完全终止。虽然结构看似简单,旋律看似简洁,但乐句与乐句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前后呼应,整首歌曲余音袅袅、清远悠长(见上图)。

3 《小河淌水》的演唱处理

3.1 咬字、情感、气息上的整体处理

《小河淌水》展现了阿妹对阿哥强烈的思念,要用民族唱法表现丰富的情感,弱而美,运用美声中的“窄母音宽唱”解决咬字与吐字的问题,这样声音才会有弹性。该曲前奏流动柔美,引子部分从山歌的起音“哎”字开始,由于野外较为空旷,歌唱者可以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根据演唱者的感情延长、缩短节奏。这一句要求气息沉稳,打开腔体,在吐字时应该注意唱“ai”而不是“ei”,这样才能唱出环境空间感,并且声音要进行由弱渐强的处理,营造由远及近的意境感。

第一乐句的二至五小节,第一段的“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和第二段的“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由大二度和小三度构成,都是平稳音程,因此在演唱时保持平稳的情绪即可。但是该画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应该怎样体现“动”呢?这条旋律像音阶一样上下行,如同流水一般,表现了阿妹对阿哥的一往情深。第一句的两个“亮汪汪”和第二句的两个“照半坡”虽然为重复结构,但在演唱时应该有音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力度变化上。节奏的处理应该“前紧后松”,与歌词的逻辑重音相互统一。第二个“亮汪汪”“照半坡”应做延长处理,力度上应为渐弱处理,营造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第二乐句中“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哥”,其中的“深山”及“我的哥”落在了下行四度上,声线要流动,感情要真挚。“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为第三乐句,还是要以阿妹对阿哥的情感为主线,第一段中的“走”字要有润腔,第二段中的“坡”字应该自然咬字。

“哥啊,哥啊,哥啊”第四乐句为全曲的高潮部分,由于歌词完全重复,感情显得更加真切。这一句要求演唱者保持气息的平稳和连贯性,每一句都不能因为节奏断开而把声音唱断,应该有较好的声音控制能力。最后一个“哥啊”,可以处理成内心的回声,也可以处理为内心的呼唤。

以情带声,声音要明亮饱满,具有柔中带刚的色彩。这一句有较浓厚的感情色彩,不能單进行声音技巧的处理。

最后一乐句“山下小河淌水清幽幽”“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回到主音中,完全终止,情感也趋于平静。尾声“哎,阿哥”,随着音乐逐渐结束,音色也应该由柔和逐渐明亮饱满,再逐渐减弱,音量由强减弱。

3.2 气息与声音处理

演唱这首歌曲整体应采用高位置,以及非常集中的“点”来完成对强弱音的控制处理,腔体应松弛且通畅,气息应沉稳,咬字、吐字应清晰。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演唱时可以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是在歌唱前瞬间,同时用嘴和鼻子将气吸入,这时歌唱者应将横膈膜放下,气沉丹田,调动胸部和腹部力量将气体吸入,在演唱时呼气的过程中,控制横膈膜,根据歌曲的乐句和情感需要将气息缓慢推出,要避免出现乐句未结束气息过少甚至没有气息的状况。歌唱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控制气息,准确把握好呼气与吸气的节奏。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这一乐句为歌曲的开始。“哎”这个字可在前奏过程中准备,保证情绪饱满,可以采用“慢呼慢吸”的方法将呼喊的感觉由弱渐强地体现出来,注意气息的稳定与控制。“哎”结束时可换气,唱后半句“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时,迅速采用“快吸慢呼”的方式,将气息吸到丹田的位置,气息要饱满但不要僵硬,要用气息均匀地推动声音。第二乐句“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同样可以采用“快吸慢呼”的方式,在歌唱这一乐句时,不要漏气,要平缓、持续地进行;“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唱第二段与第一段可以在气息的保持控制下进行渐弱处理,体现阿妹对阿哥的娇羞爱意。

演唱第三乐句“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时,可以采用“慢吸慢呼”的方式,借鉴打哈欠、闻花香的感觉将气体吸到丹田位置,歌唱时注意歌曲情感表现,可稍作激动的表达。第四乐句“哥啊,哥啊,哥啊”音域较高,明亮且持续连贯,可以采用“高位置吸气法”进行演绎。“高位置吸气法”是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基础上,以假象的感觉进行,呼吸时通过上颚、上牙将气吸进丹田,并配合对横膈膜的控制进行,此声音立体、穿透力强,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要注意相同的词同在一句时的强弱情感对比。两段的“哥啊,哥啊,哥啊”高音处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采用哼鸣位置与气息搭配的高位置进行解决。最后一个乐句“山下小河淌水,清幽幽”“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可以采用打哈欠的感觉演唱,且自然缓慢地结束。

3.3 肢体语言处理

舞台表演是二度创作的一部分,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经过日积月累的舞台实践,才能找到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契合点[5]。民族声乐表演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表情、着装来体现,这样利于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提高艺术感染力,引起共鸣。声乐表演要求对作品进行分析,歌唱者的每一个眼神、手势都应与作品内容息息相关。

《小河淌水》的感觉是清纯、羞涩、妩媚、柔婉的,作者用月亮、小河表达了阿妹对阿哥的爱恋之情。从起音“哎”开始,就是自由、深情的少女的呼唤,一直到第二乐句“看见月亮想起我的哥”都是含情脉脉又带有一丝淡淡哀愁的感觉;高潮部分情绪激动,在撕心裂肺的呼喊下,粗狂悲怆之情油然而生;结尾处作渐强渐弱处理,饱含期待,仿佛能看见阿妹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深山。演唱者的个人经历、价值观不同,演绎出来的作品也千差万别,关键是能否结合每一个动作与眼神,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

《小河淌水》的二度创作离不开对作品的分析。宁静的夜晚,月亮升起,山间的小河倒映着皎洁的月亮,阿妹沉浸在美丽的月色中,因思念阿哥而深情歌唱,一幅动人的画卷徐徐展开。在高大的群山间行走,月亮不时被山峰遮挡,出现“月亮天上走”的情况,这句有渲染的作用,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歌唱者只有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丰富的生活体验、纯熟的声乐技巧,才能体现出这首曲子的内涵。

4 结语

高的是山,长的是水。山连山来水绕山是云南典型的地势特征。云南充满灵性与活力,民歌所表现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且演唱风格独特,颇具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明月.云南民歌风格的异同与成因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18):22.

[2] 谷晓丽.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美学价值溯源[J].民族音乐,2020(06):14-16.

[3] 王思倩.浅析二度创作在演唱中的艺术处理——以《小河淌水》为例[J].黄河之声,2020(06):64.

[4] 郎灿.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J].当代音乐,2019(11):87-88.

[5]欧树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三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J].黄河之声,2019(18):61,64.

作者简介:唐明慧(1995—),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歌剧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刍议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