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通古斯文化与迟子建小说研究
2021-08-09徐洪娓
【摘要】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是复杂的过程,作家生活环境会对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自然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迟子建小说进行研究,重点探究了满—通古斯文化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影响,从而深入解析东北地域文学特有的精神温度,对迟子建小说的学术价值形成相对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满—通古斯文化;迟子建小说;影响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34-02
【本文著录格式】徐洪娓 .满-通古斯文化与迟子建小说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134-13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满-通古斯文化与现当代东北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8ZWB192)。
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形成关系存在紧密的联系,对文学作品创作进行研究和探索,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合地域文化进行细化的分析,对地域文化背景下小说特色创作意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在对迟子建小说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满—通古斯文化影响,从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从深层次对迟子建的小说进行解读,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迟子建小说的生成。
一、满—通古斯文化与迟子建的小说
满—通古斯语族视域阿尔泰语系中三个重要的语族之一,属于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性民族,集中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蒙古国巴尔虎地区以及俄罗斯和日本等地区,在我国境内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少数民族主要有鄂伦春族、满族、鄂温克族以及锡伯族、赫哲族。满—通古斯文化历史悠久,能展现人类社会初创时期的特殊文化成果,对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满—通古斯语族中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的鄂温克人,世代在山林中追逐野生驯鹿,基本上没有受到严重的外来文化冲击,即使在现代社会仍然能保存人类早期社会的古老文明以及结构特殊的社会形态。满—通古斯体系中,对于古老生存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展示相对较为集中,能彰显出北方山林民族纯真的、与自然合一的特殊文化内涵,这些特殊的文化为艺术家和文学家们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迟子建的故乡位于北方大兴安岭地区,属于我国满—通古斯文化体系中的核心位置,满—通古斯语族在此处生活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学创作中能展现出鲜明的满—通古斯文化精髓。如在《北极村童话》中,就形成了特殊的童话叙述风格,能将满—通古斯文化背后深层次的精神特质展现出来,品读迟子建的小说也能感受到满—通古斯文化的独特审美气质。同时,由于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中始终表现出对满—通古斯文化精髓的坚守,使其小说创作不断获得各界的认可,并且在海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北极村童话》开始,迟子建小说中一直表现出对满—通古斯文化体系内质朴鄉民的关注,集中展现了这些乡民在艰苦生存环境下真挚、淳朴、善良的人性光辉,形成了良好的精神净化作用,对于现代社会人们探寻精神的皈依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二、满—通古斯文化对迟子建小说的具体影响
满—通古斯文化对于迟子建小说的影响从多角度表现出来,结合迟子建小说的创作情况对满—通古斯文化的影响作用进行细化分析,不仅能更加全面的了解迟子建小说的创作精髓,还能对小说背后所体现的满—通古斯文化精神意蕴形成深刻的解读。下面就结合迟子建小说对满—通古斯文化的影响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原生态生存空间展示
满—通古斯文化背景下,人们以狩猎为生,生存环境相对较为恶劣,迟子建曾经说她初生在漠河,漠河长时间被冰雪所笼罩,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度中。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逐渐从原始的生活状态中脱离出来,但是在迟子建的笔下,满—通古斯文化中人们却仍然世世代代生活在乡野中,艰苦的生存,他们似乎没有被俗世社会所熏染,人们一般没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凭借善良和坚强努力的克服艰苦生存环境影响,努力的生活。
在《北极村童话》中,迟子建对一些没有被开发的满—通古斯语族人们生存环境进行了描写,这些地方一般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人们基本上不与外部进行沟通,这里的人们还保留着纯净的美好和善良。小说主人公“我”不听妈妈的话,被扔在了新盖的大房子里,小说通篇都在讲述房前屋后成为“我”的玩耍空间,“我”逐渐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晚饭后,左邻右舍天南海北的闲聊中,将满—通古斯语族中人们在大江上捕鱼在山林中打猎的情况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迟子建在小说创作中采用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将满—通古斯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呈现给读者,这些人物不典型、没有特殊的性格,但是正是在迟子建笔下通过氛围的营造,让读者看到了真实的满—通古斯语族人们质朴、艰苦的生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满—通古斯文化背景下人们平淡的生活,更能深刻认识到在都市文明缺失的情况下世外桃源般的生存环境[2]。
(二)现实生活中温情的刻画
迟子建在漠河地区的北极村生活和成长,此地属于我国最北端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并且迟子建生活的山镇与鄂伦春人居住的地方特别近,因此在迟子建童年的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受到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野性民风,但是在迟子建的创作中,却始终使用温暖的语调展现满—通古斯语族人们的民间生活,那些艰苦粗蛮的生活经过迟子建的刻画都变的温馨、宁静、美好。尽管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也有部分关于人性自私和贪婪等的描述,也对人世间的苦难和缺憾进行了刻画,但是她从不会将这些进行极致的渲染,不会对负面的东西进行深沉的刻画,而是使用温暖的笔描绘了远离世俗喧嚣的小乡村,人性的真善美[3]。
在《白银那》小说中,就描写了善良的卡佳在为了找冻鱼不幸惨死的情况下,当哄抬物价的马占军夫妇儿子重病不起的时刻,村长仍然保持着最本真的善良和宽容,无私的救治病人,最终用温情感化了马占军夫妇,马占军夫妇在每家门口都放了两袋盐。而在《雾月牛栏》小说的创作中,宝坠儿继父一不小心将宝坠儿打成了弱智,在表现出人性的恶后,迟子建却没有对此进行深刻的刻画,而是展现了继父内心深处的善良,在宝坠儿痴傻后,继父后悔希望弥补,专门为宝坠儿打造了温情的小屋。这些对生活中温情的刻画正是迟子建受到满—通古斯文化的影响形成的,迟子建将自己对满—通古斯文化的理解融入到小说创作中,表现真挚的情感,将满—通古斯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理念充分的展现出来,具有特殊的文学意蕴和价值[4]。
(三)淳朴民族风情的展现
满—通古斯文化风俗习惯是迟子建在小说创作中重点关注和主要表现的内容,其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对满—通古斯文化生存空间的爱恋和怀念,在小说中也渗透了对故乡的情思[5]。在服饰的设计方面,迟子建笔下的人们经常穿着各种皮毛制作的衣服,如山羊皮大衣、兔皮帽子、鹿皮靴子等;在食物方面,小说中的食物也能表现出浓郁的北方色彩,如开江鱼、白菜猪肉炖粉条和杀猪菜等。
在《腊月宰猪》小说中,迟子建就描写了礼镇百姓每年一到腊月就开始忙活过年的情况,描写了满—通古斯文化背景下喝腊八粥、竖灯笼杆、绞窗花、冻冰灯、劈柴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彰显出人们在节日狂欢中生命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伪满洲国》的描写中则通过胡二和紫环孩子生病的场景,展现了萨满招魂这一充满宗教色彩的古老文化,并且在小说中还有关于萨满主持葬礼方面文化风俗的描写,对神牌、兽皮单鼓等进行了刻画,用“彻数里的铃鼓声音、那粗犷豪放、勇如鹰虎的野性舞姿”描绘了北方民族的精神性格。
三、結语
综上所述,在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中,受到满—通古斯文化的影响能表现出明显的满—通古斯文化特点,并且对于满—通古斯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能展现出鲜明的民俗风情,还能更好的展示满—通古斯文化宁静悠远的特殊精神意蕴,对于品读迟子建的小说、寻求精神的家园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蒋济永,袁梦瑶.迟子建《伪满洲国》民间叙事立场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1):68-75.
[2]闫慧霞,高旭国.迟子建生态小说创作的三元构架[J].理论界,2021,37(1):68-73.
[3]王四维. 论满—通古斯语族萨满文化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影响[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22.
[4]张思远.浅谈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与东北民俗文化[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20(6):152-156.
[5]刘秀哲.论迟子建小说中的故乡记忆与文化认同[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0,29(3):83-88.
作者简介:徐洪娓(1982-),女,吉林榆树,工作单位:大庆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