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三燕文化”之新概念视角
2021-08-09李松明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朝阳正式提出“三燕文化”概念后,特別在2013至2019年这一区间,朝阳的三燕历史无论从广度至深度,都发生了迥异往昔的质变。从过去的三燕(前燕、后燕、北燕)扩至龙城六国(三燕加南燕、西燕、吐谷浑),其关注视域已从朝阳一隅漫至全国各地,由此也产生出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三燕文化之新视角与新概念。笔者博采众长、搜寻典籍,将这些年的新资料予以有机整合、拔高提炼,期待以此配合朝阳申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节拍,尽一份力,发一分光。
【关键词】朝阳“三燕文化”;新概念视角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51-04
【本文著录格式】李松明.朝阳“三燕文化”之新概念视角[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51-53,91.
朝阳“三燕文化”是朝阳对外宣传的一个金字品牌,自1990年环渤海学术会议上由田立坤先生提出这一概念后迄今(2021年),在这30余年间,朝阳市为打造“三燕文化”付出巨大,可谓不遗余力,慕容街的营建即为明证。朝阳目前已进入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攻坚阶段,三燕文化的开发与包装被市委市政府紧锣密鼓地提到日程中来。在此之际,需要一个不同以往的全新视角,审视近十年来三燕历史文化的种种令人振奋的新发现与出现的新概念。它将对朝阳城市品质的跃升,产生惊人的助力与提振,将为朝阳未来一系列的文化建设展开一片令人期待的美好蓝图!
一、慕容西迁缔造550年的吐谷浑王国
2021年初,一条来自青海都兰县热水乡的最新考古信息上了热搜,备受关注:2018年血渭一号大墓之主,乃历史上的吐谷浑王。此信息,对辽宁历史的烘托、特别是对朝阳“三燕古都”的弘扬,意义深远,份量极重。
血渭大墓知者不多,但《鬼吹灯》与“九层妖楼”的名号,则家喻户晓。同理,吐谷浑声名不显,但慕容标牌,则千载传扬。
以今日朝阳视角解读这一重磅新闻,是为:1700多年前,近万名辽宁朝阳人,在其首领慕容吐谷浑的统率下,从朝阳出发,飘泊辗转万里西迁,历时20余年,终落脚青海,建立了一个幅员千里的西海(青海湖)大国一一吐谷浑国。以人名为国号者,遍数中国历代王朝,仅吐谷浑一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这群辽宁朝阳人与他们建立的吐谷浑国,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那是相当震撼!
①吐谷浑立国长达550年,以国祚论,位居800多年的周朝与600多年的商朝之后,列第三;若以胡族所建王朝论,则高居榜首;②吐谷浑人开辟了“丝绸南路”,在河西走廊因战乱封闭时,一肩扛起了东西通联、一带一路的历史重担;③吐谷浑人为当年落后的大西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汉文明,使荒芜人烟的海西之地有了规模宏大的人类定居城址,如国都伏俟城;使以水葬、天葬为传统的冰冷高原,立起了巍峨的夸吕陵、莫贺陵;④吐谷浑人传播了文明,汉人的文学、数学、天文学等,均被历代吐谷浑王由中原引入西疆,孔子编订的《诗经》也是由吐谷浑可汗夸吕译成“外语”传入西方的;⑤吐谷浑人融入并参与改造了大西北的族群结构,他们与西王母的后人(今羌族)联姻,与吐蕃人(今藏族)联姻,今日土族是由吐谷浑演化而来的;⑥吐谷浑人创造了一种文化,叫“吐谷浑文化”,它高大而恢弘,神秘并灿烂,包容又独立,兼杂更鲜明,屹立千年,如青海湖边不化的雪山;⑦吐谷浑人分两派:亲唐与亲吐蕃,但无论哪派,都力主“一个中国”!这样的殊功伟绩还能举出很多,而身份终定的血渭大墓之主想告诉世人的是:当我们辞世后,所有人的墓道之口均面向东北,因为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慕容;因为我们的家乡,在辽宁朝阳;他们的动人事迹,以今日朝阳的视角,可敬称为“慕容西迁”。
这本来不是秘密,后来却成了“秘密”,一些人处心积虑地欲灭“龙城慕容之史”,表现为:①不承认莫贺王陵、夸吕王陵的存在,人为指定为吐蕃藏王陵、蒙古固始汗陵;②不承认龙城慕容氏对开发大西北的卓越贡献,掩盖吐谷浑国的丰功伟绩;③不承认土族由吐谷浑而来,认为土族属羌藏系或蒙古系,与辽西慕容毫无关系。甚至有某位土族专家对心意拳拳、认祖寻踪的慕容后人这样说:“去甘肃找你们的祖宗吧,土族跟你们没关系,青海无慕容!”
因种种的历史歪曲与消息封锁,直到2017年6月,才有三位慕容后人克服重重困难,来到血渭莫贺王陵、夸吕王陵前,敬拜先祖。天地苍茫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却无言以述,古今比对,愧视先人之陵。
不仅慕容后人来找,朝阳人也曾来找,如朝阳三燕学者周亚利、孙国平、朝阳电视台记者戴苗苗等,虽然来者寥寥,但他们把青海之行的所见所闻带回了朝阳,他们的声音很稀微,却韧性而强大。
如果不是受疫情的干扰,青海与辽宁的学者很可能已相约欢聚朝阳,重唱阿干歌,再续兄弟情。
义县学者王涧泓有言:辽西慕容氏,掀启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浩大、影响最深远的民族“大西迁”!开发大西北,慕容鲜卑,居功至伟!
在朝阳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岁月关口,应该找回“吐谷浑”,补上那段断裂的光阴与亲情,隆重请回那垂世不朽的王者荣耀!
二、山东青州大力打造“慕容南燕文化”
历经数年精心准备,山东最古老的历史名城青州市,准备筹资复原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燕国都广固城,并获批拍摄以两位南燕皇帝慕容德、慕容超为主角的古装电视剧《南燕春梦》……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世人方知,慕容德、慕容超是来自关外的慕容鲜卑,二人均为今天的辽宁朝阳人!
辽西慕容氏与山东青州的千载往事被再度提及,并逐渐升温,是由一本名叫《南燕春梦》的历史小说引发的,此书的作者是今年(2021年)78岁的青州作家刘继孔。从2007年开始酝酿,到2014年大作出版,这部四五十万字的大作倾注刘继孔7年心血。原山东青州市委书记孙忠礼非常支持刘继孔对这段遥远历史的艺术再现,更肯定他为慕容文化的宣传、推广所做的突出贡献。这部小说出版后,很快被山东九月飞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相中,经努力,已获批改编,准备用两年时间拍摄推出,选中的男女主角框定在陆毅、吴刚、张丰毅、霍思燕、王力可、关晓彤等国内演艺界大牌身上。若此剧拍摄成功,将是目前国内展现慕容历史的第一部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此消息一经发出,便被正在青州推广免费慈善养老事业的山东慕容后人慕泉军迅速发布到慕容族人网上,恰巧被另一位慕容后人,祖籍山东龙口市石良镇丰仪炉村、现定居沈阳的慕连才看到。经慕连才促动,沈阳的慕晓亮、慕明玺等慕容氏代表立即飞赴青州,由慕一杰、慕志宇、慕泉军、慕青峰、慕安卫等龙口慕容后人引路,与作家刘继孔及相关青州领导见面并开座谈会……谁能想到,辽西慕容的悠远往事,竟会在距龙城朝阳千里之遥的山东青州,绽放出令人期盼的岁月光环呢?又有谁知道,起家辽西龙城的慕容燕国,却在千里之外的齐鲁青州,画上最终句号的。
三、长子百姓为慕容永守陵千年
隸属今山西长治市的长子县内,有一座“慕容陵”,有一个“慕容村”,皆因千余年前的西燕末代皇帝慕容永而起。慕容永战败被杀后,他手下的不少大臣与其一道死难,全了君臣之义。西燕亡国不久,慕容永麾下幸免于难的忠诚部属、那些受过他恩惠的百姓就捡回他的尸骨,将其秘葬于国都长子近郊,为其世代守墓,这个村原名“墓穴村”,以张姓居多,其中一些人,可能是守陵人的后代。
据熟悉这段历史的长子人张宏庆介绍,慕容永死后,因未把陵墓建好,人们就在附近山岭旁的一个土岸上先挖了一个洞,把慕容永的棺木放进去临时封起来,待陵墓建好后再正式安葬,当地人将这种葬法叫“囚尸”,由于这个原因,这座岭即称“丘尸岭”。据说,当地百姓为了祭奠慕容永,请来了许多和尚,日夜在“丘尸岭”上诵经念佛,超度慕容永的亡魂。还在岭上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因而把“丘尸岭”改称“丘寺岭”了。丘寺岭是长子人特意为慕容永选的一块风水宝地,人们祝愿长眠于此的慕容永,能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心灵的安宁。
慕容永守陵人的后代于此繁衍生息,人丁日渐兴旺,这里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小村落。有村以后,这个村即称“墓下村”,以后又演变为“墓穴村”、“墓学村”和“慕学村”。
慕容永,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定都长子的西燕国皇帝,他虽立国山西,祖籍却在今辽宁朝阳。
慕容永身为一个外地人,在山西执政仅几年,在那个纲常颠倒、人心离乱的动荡岁月,他的作为与那些杀人如麻的帝王迥异:他尊重读书人,对百姓很好,听得进臣民意见,他自己受过歧视遭过罪,推己及人,便善待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边缘人,特别同情那些苦难的劳动者。因为这份善意与善良,西燕国的百姓过了几年体面的安生日子,慕容永的执政时间很短暂,不及十载,但慕容永的德政,却被长子百姓记挂千年!
四、北燕南渡——古代朝阳人的千年创业史
与慕容氏所建诸王朝及其后人的辉煌业绩相比,同样在立都龙城的北燕冯氏也毫不逊色,北燕南渡、冯冼联姻,如今已成朝阳对外宣传的一块夺目品牌,并由历史促动了南北友谊、经贸关系的增进与往来,意义非同小可。
现在,朝阳人已经知道:大名鼎鼎的“岭南圣母”冼夫人,一位距今1400多年的俚族女英雄,她的夫君竟是北燕王室后人冯宝——南北朝时代的“辽宁朝阳人”!2019年底,冯宝、冼夫人合像千里迢迢地从南方运至朝阳北票,并立于北票市博物馆门前。而今,北票方面从官方到民间逢人便讲:“岭南冼夫人,是咱‘北票媳妇”。
公元436年,立都龙城(今朝阳)的弱小北燕被强大的北魏所灭。亡国之际,北燕王室三百余人,在北燕昭成帝冯弘第四子冯业的统领下,由辽南登船渡海投奔南方的刘宋王朝,封官粤西,将先进的汉文明带入当时尚属烟瘴之地的荒僻岭南。
冯业的子孙在南朝的梁、陈与隋、唐等朝,出任太守、刺史等地方高官者比比皆是,位列公侯者不乏其人。谁能想到,一枝落难的北方流亡王族,居然在当年的荒蛮岭南找到了归宿,不仅成为岭南家喻户晓的名门望族,且不断建功立业,名彰朝野,青史留名!
起家朝阳北票的北燕冯氏,在已逝的千年岁月中,名人辈出:如开创中华体制、促进民族融合的北魏冯太后;具有战略眼光,为冯氏未来布局的罗州刺史冯融;“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夫君,为安定岭南做出重大贡献的谯国公冯宝;隋唐左武卫大将军,差一点成为“第二位南越王”的冯盎;赤胆忠心护卫大唐江山的渤海郡王冯元一(高力士);助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海南豪强冯崇债、冯若芳;在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上,为大清王朝赢取唯一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中法之战“镇南关大捷”的前线总指挥冯子材;琼崖根据地领导人,闻名南北的“红色娘子军”的缔造者冯白驹将军……
在这千年岁月里,当年国破家亡、泪别故土的北燕冯氏,无论形势如何艰难危恶,他们始终站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最前沿,始终以为国分忧、为民造福,心系天下苍生为己任!
冯冼的联姻促进了民族融合并在当时成功遏制了岭南动乱。时过千年,冯冼后人竟过百万,历代名流辈出,祭享不绝。 201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是一个必将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最北的冼太像”六于辽宁北票。
从2013年初生于朝阳北票的《辽沈晚报》主任记者张松于广东高州发现北燕后人的下落,到2019年底冯宝公、冼夫人合像立于北票,前后耗时7年时间;而从公元436年北燕亡国之际三百名冯氏王族浮海南渡,到这段称为“北燕南渡”的伟大历史终于掸去尘埃,从古老的光阴中走向前台,这一去一回,竟走过了长达1583年的悠悠岁月。
中国“最北的冼太像”现身古川州(北票旧称),冯宝公、冼夫人合像于福建雕凿,是冯冼族人经与北票、高州两地政府多次沟通,在2013年至2019年七年时间,方最终“成型并成行”的。这两尊由茂名冯氏族人集体捐资,重达几十吨的雕像由福建运抵北票,途经2300多公里,几乎跨越了大半个中国。
随着冯宝、冼夫人的到来,北票的历史文化品牌期待重新梳理并拔高,以前的“黑水白山三燕地,龙鸟古果一层楼”、“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盛开”的说法,好是好,未免偏雅,或许,“慕容摇篮,北燕祖陵,冼太婆家,萧峰故里”的新标签、新名片,才是更为响亮大气的北票未来提示音!
五、慕容桑与慕容渡——慕容古迹遍朝阳
对朝阳三燕文化的深度发掘与再认识,除上述震撼人心的外延拓展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在朝阳本土,三燕古迹触目皆是,不仅有众所周知的龙城遗址、龙翔佛寺、北塔等知名的三燕遗迹及金步摇、马镫等三燕文物,还有许多尚未发现或并未引起高度关注的三燕时代的遗址待字闺中,静候后人的文化开发,如朝阳的慕容桑与北票的慕容渡。
在今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俗称“小西沟”)的僧帽山下,有一棵高达十余米、须五人环抱方能围拢的古桑树。据当地人许宏夫透露,经朝阳林业部门鉴定,这棵桑树的树龄约为1700年,之前,村里人将这桑树与近邻的一棵暴马丁香,合称为“夫妻树”,据朝阳三燕学者孙国平先生考证,这是一棵历经千年风雨的“慕容桑”。
年过七旬的孙国平是朝阳县文管所的第一任所长,从事朝阳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三燕研究迄今长达50余年,孙国平始终坚持认为,朝阳的历史文化涵括广泛,但其根基、其精髓,是三燕文化,是慕容文化,朝阳历史对外叫得响、立得住的金字品牌,不是其他,是三燕,是慕容!2019年5月份,孙国平亲赴三道沟村考察这棵古桑树,见一村民从树旁的水池里用水管引水,注入古桑树下的树洞中,结果灌了三个小时仍未灌满,深不可测。
据许宏夫讲,有位少林寺的高僧一见此千年古桑便兴致大开,化缘230多万元计划围绕这棵古桑建座大庙,但此地在努鲁尔虎山自然保护区内,不许建庙烧香,只能作罢。这棵古桑周围的自然环境非常好,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活在这里的人,很少生病。主编过《前燕后燕北燕史》的朝阳学者周亚利认为,朝阳地区种桑养蚕的历史,史载是从慕容廆开始的。辽西原无桑蚕业,慕容廆与西晋接触后,“教以农、桑”,“求种江南,平州桑悉由吴来”,慕容氏原以畜牧经济为主,自此后逐渐融入农业经济,国力迅速增强。冯氏替代慕容氏建立北燕后,种桑养蚕的传统延续不辍。北燕天王冯跋下诏曰:“今疆宇无虞,百姓宁业,而田亩荒秽,有司不随時督察,欲今家给人足,不亦难乎!桑柘(zhè)之益,有生之本。此土少桑,人未见其利,可令百姓人殖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慕容垂兴复燕国江山时,曾与苻丕统率的秦军对峙,相持经年,幽、冀两州发生饥荒,燕军多有饿死者,慕容垂为了以桑椹充军粮,下令禁止农民养蚕。可见,当时种桑养蚕的风气在燕国辖境内是何等的浓厚。
2019年9月10日,慕晓亮、慕明玺、慕万芝等慕容后人专程来到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三道沟村,瞻仰这棵千年“慕容桑”,追思先人功业,现任朝阳市三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慕明玺说,历史上慕容家族产生的王侯将相人数过百,但最杰出者,非燕高祖(后追封的谥号)慕容廆莫属。他的雄才伟略、他的家国情怀、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与期待,熠熠生辉,有资于世。
北票上园镇大凌河畔有一处千年古渡,古渡口旁有一座百米石崖,每逢天阴欲雨,崖面便自然泛白,成百上千只野鸽群聚于此,远眺景观奇绝,有如一面“鸽子崖”,当地人称其为“白石砬(lá)子”,而今白石水库的“白石”之谓,即源于此。白石水库位于大凌河干流之上,朝阳、阜新、锦州等三市的生活、工业用电皆赖白石,其规模位列辽宁第三,辽西第一。此古渡地处凌河瘦窄处,水面至此,于山川转折之角流势减缓,泛舟渡人,舍此无他。大凌河古称白狼水,古时,南来北往、大军穿梭、运兵运粮、必经此地,古渡亦为要隘。
大概在公元289年,一代雄杰慕容廆率部于义县“徒河之青山”,北迁棘城(今北票章吉营子乡三官营子村),途经此渡。古渡北上,立都棘城,慕容廆顺应时势,运谋深远,抚民爱众,教以农桑。他向东晋派出的使臣,经此古渡南下入海,带着慕容的诚意,远赴建康(今南京),辗转万里再经古渡,带回了汉人的诗书,带回了吴地的桑种,“求种江南”,于辽西大地播下了文明的种子。岁月悠悠,这里凝结了太多太多的过往,而最先留下历史足印的是鲜卑慕容。
慕容大军于此渡旌旗招展,浩荡南下,灭了杀胡的冉闵,终结了石赵政权的气运。慕容儁承先祖之德,邺城登基,宣告东北大燕的强势崛起,宣告“辽西的燕王”成为“中原的燕帝”!
公元283年,慕容廆的庶兄慕容吐谷浑,带着自己的部众,远迁青海,古渡分手,再不相见。在朝阳学者周亚利所写的《吐谷浑是咱辽宁人》一文中,有更为详细的记载。书中曾说,慕容皝即位后,用法严苛,手段强硬,招致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他猜忌功臣,一上台就开始手足相残。慕容皝的庶兄、建威将军慕容翰文韬武略,才能超群,慕容皝对他很忌恨,其弟慕容仁、慕容昭受宠于慕容廆,慕容皝也心中不平。慕容皝的猜忌、排挤和打压,迫使慕容翰投奔了鲜卑人段辽,虽然后来又回到前燕,并在征讨高句丽和宇文氏的战争中立下大功,但最终还是被慕容皝赐死。
慕容昭与慕容仁结成同盟,欲联手对付慕容皝,慕容皝提前侦知,先发制人,诛杀慕容昭,然后派人监视慕容仁的一举一动。不久,又派弟弟慕容幼、慕容稚和佟寿等将领赴平郭(今盖州)讨伐慕容仁,但慕容幼、慕容稚均被慕容仁俘虏,佟寿投降,整个辽东地区变成了慕容仁的势力范围,段辽和鲜卑诸部也和慕容仁遥相呼应。东晋咸和九年(334年)二月,段辽派弟弟段兰和慕容翰一起攻击柳城。慕容皝派慕容汗和封弈去营救柳城,结果被段兰打得一败涂地。同年十一月,慕容皝亲征辽东,攻克襄平(今辽阳)。东晋咸康二年(336年)一月,慕容皝亲率三军沿海岸线踏冰三百里直达平郭城下,活捉慕容仁并逼其自杀。
当年,慕容皝的“奇袭之兵”从这古渡悄悄走过,偃旗息鼓,压抑低沉,他于此进击辽东的慕容仁,自己的一乃同胞,他在平郭杀了慕容仁。在这处古渡口附近,遍布古生物、古人类遗迹:四合屯鸟化石公园、康家屯古人类遗迹、丰下古人类遗址、柳黄屯临河石山上的“天鼋岩画”,特别是与慕容燕国有关的文化遗址,在古渡周边更是星罗棋布、比比皆是:章吉营子乡前燕首座国都大棘城遗址、南八家子乡喇嘛洞鲜卑墓葬遗址、大板镇慕容家庙遗址……上园人在构思,能否将这凌河古渡定名为“慕容古渡”,作为北票上园醒目的文化标识,作为一种久远而深情的光阴纪念?
综上所述,朝阳的三燕文化底蕴厚重,外延深广,它以朝阳为起点,遍布大江南北,震古烁今,足音铿锵!在朝阳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转折关口,在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发三燕景区、打造三燕品牌的关键时段,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优质的内外资源,重新认识与补充,消化与弘扬,朝阳的三燕文化就将从过去的一个专属朝阳的地域文化,有望升级为一个响当当的“中华品牌”,且会促进地域联盟、经贸互动,璀璨之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前燕后燕北燕史》,主编周亚利,华夏出版社,2011年5月.
[2]《后燕史》,田立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3]《采铜集》一一田立坤考古文稿,文物出饭社,2016年3月.
[4]《三燕寻踪》,张松,辽宁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
[5]《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
[6]《北朝研究》(第六辑),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2008年5月
[7]《北魏史》,杜士铎,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10月.
[8]《邺城历史人物与故事》,李亚与朱金海,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
[9]《魅力青州》,田素英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8月.
[10]《寻找冼夫人足迹》,张均绍主编,中国国际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11]《吐谷浑王国》,李卓玛,青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
[12]《吐谷浑史地探秘》,任玉贵与解生才主编,青海民族出版社,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