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

2021-08-09郭爱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古诗文家长文化

郭爱芳

诵读经典,能给人带来思想的启迪,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要引领学生诵读经典,传承优秀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学生通过诵读,能感受语调、韵律、节奏的变化,体验其中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想象。

一、明确经典诵读的学习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古诗文外,還要从古代典籍中选择能涵盖中华文化重要精神、重要思想的篇目,如《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师要依据不同学段,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策略整体推进,使诵读的内容变得系统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往往浅显易懂,这不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原典,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历史背景与故事情节。教师要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等融合起来,让学生为古诗文谱曲,并通过吟唱的方式表现诗文的音律。学生的情感随古诗文起伏,这样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学生在诵读古诗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即兴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进行作画,或者借助配图来解读文本,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构建经典诵读的文本体系

经典诵读的内容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理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要有一定的依据。经典诵读要贯穿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经典诵读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与现行的教育体制相匹配,还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循序渐进地推进,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经典诵读要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科学的诵读方法。教师要研发充足的资源,如教材、课件、资料、活动等,丰富学生的阅读。诵读教学要达到传承文化、立德树人的目的,要避免形式化、功利化,要促进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形成。考试不能检测经典诵读的效果,教师要利用学生表现欲旺盛、易受同伴影响的特点,开展古诗文接龙、吟诵表演、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采用小组互评、学生互评的方式,使评价变得更客观、更全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闲暇之余,让他们从阅读中受益。教师要设计经典诵读的网站,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搭建学生交流的平台,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家庭、学生之间能交流经典诵读的成果。学校要利用校广播站,播放一些经典古诗文的音乐、小故事、成语来源,让学生多听多说,能激发他们诵读经典的热情。学校可以开展“书香校园”“校园读经”的评比活动,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分享诵读带来的快乐。学校还要利用传统节日等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家长要成为孩子榜样式的陪伴

家长要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他们摆脱手机、平板的诱惑,将视线转移到书本上。很多家长的功利心很强,他们因事业忙碌而拒绝陪孩子读书,有些家长因文化水平低,而无法与孩子共读。我们建议家长要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在家里设置“读书角”,摆上一些经典读物,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家长要改变自己,与孩子共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经典诵读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人生智慧,促进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语文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古诗文家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家长错了
谁远谁近?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