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1-08-09王金峰韩丽丽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2期

王金峰 韩丽丽

摘  要: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80例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对照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评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以问题为导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2-0122-03

脑动脉瘤破裂发生后极易导致脑血管痉挛,后者的发生率约为30%~70%,破裂性脑动脉瘤手术后,采取何种措施预防和干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是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1]。术后干预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脑动脉破裂病患术后4~9d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发期。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提高护理警惕,密切监测病患呼吸、血压等的相关躯体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本研究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80例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1~79岁,平均(56.21±4.21)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1~78岁,平均(56.89±4.64)岁。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后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患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⑥无法配合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組给予常规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按摩四肢,避免压疮,并常规给予患者日常护理指导,简单介绍疾病知识,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嘱咐患者遵医用药。

实验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①以循证问题为支持基础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组织护士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知识、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理念和动脉瘤、脑血管痉挛的疾病知识,成立专题组对此类患者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提出,寻找循证支持。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②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的实施。第一,调节患者负面情绪。护士要积极引导患者调节自身情绪,使其保持治疗的信心。第二,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及时监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持续腰穿引流,选择腰池引流管,密切关注脑脊液的颜色和特点。将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轻脑血管痉挛和出血风险。如果患者有昏迷或意识障碍恶化,或恶心、头痛、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应保持高度警惕,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此时应对患者肢体活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如果存在一侧肢体活动障碍的障碍或加重,应充分考虑脑血管痉挛的可能性。同时,为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应给予患者低流量持续氧疗,帮助其改善脑缺氧状态。第三,加强临床用药护理,结合患者情况遵医嘱给药,确保用药安全。第四,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家属正确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并在日常生活中多照料患者,促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为情绪激动而导致再次发病。当发现患者有脑血管痉挛迹象时,可遵医嘱使用尼莫酮解痉剂,并给予脱水和降压药,以保护脑血管安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以自制量表进行评分(0~100分,越高越好)、护理满意评分采用院内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0~100分,越高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应用SPSS23.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质量量表评分

护理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对照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评分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评分是(94.22±3.89)分,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评分是(82.44±2.06)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评分比对照组高(t =7.942,P<0.05)。

3  讨论

一般来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患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通常在脑血管痉挛发生后,病患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症状,以及呕吐、头痛、偏瘫、失语、神志不清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残疾或死亡[2]。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以往该类病患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循证对策,充分发挥防范性护理的作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脑缺氧缺血造成的损害[3]。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并将多种有效的护理方法结合在一起,保证了护理的全面性、规范性和可预见性。在护理中,护士要密切关注病患的呼吸、脉搏、体温等呼吸、血压等的相关躯体情况,更要关注四肢肌力的变化[4]。当病患出现上肢肌力下降、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应警惕脑血管痉挛的发作。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对病患的心理疏导,以减轻病患的负面情绪,促使病患更好配合临床工作的开展,并保持心态的平和,避免情绪激烈波动而增加脑血管痉挛风险。还需要做好对病患家属的健康指导和教育,促使其为病患创造更好的康复环境。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见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病患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效果确切,一是通过对护士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护士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护士的相关疾病意识,为护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5]。另外,病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负面心理影响,再加上再次破裂的可能性、手术治疗的风险、经济压力等,都加剧了病患的负面情绪。通过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病患的负面情绪,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度,对提高病患满意度起到积极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也促进了家庭护理的有效实施,建立了与护士的沟通渠道,有利于改善病患的生存质量,对提高满意度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6]。

综上,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病患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病患满意度和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向毅,武兴兴,张欢,等.锁孔夹闭手术对破裂脑动脉瘤患者术后NF-κB、VEGF水平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4):85-86.

[2]张茂,陈健龙,彭浩,等.经颅多普勒检测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14(03):174-177.

[3]张英亮.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早期连续腰穿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3):73-73.

[4]马丽珠,师冉,唐海元.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行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云南医药,2016,37(02):262-263.

[5]王丹红,张雅萍.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脑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5,43(10):1310-1312.

[6]欧阳玲,宋丰琪,黄剑波.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在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