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手势语”如何让数学课堂更灵动

2021-08-09盛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课堂教学

盛敏

【摘要】數学学科存在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与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难以协同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科学化、规范化、艺术化地应用手势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拟定针对性学习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进而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手势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手势语属于一种态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形式,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应用手势语,能有效吸收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活动,进而提高教学成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困境与手势语应用价值分析

数学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数学学习障碍由不同要素组成.其一,部分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缺乏时间观念与知识迁移能力.其二,部分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理解较为狭窄,易受到情绪影响.其三,部分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长期保持学习动力.学生受自身思维特征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对抽象程度较高的数学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导致思维活动受阻.另外,学生由于自身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中,缺乏对知识的联系能力.

从相关教学研究中可以得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应用手势语,可以有效简化教学语言,促使学生高效地理解教学知识,并进行深入学习.统计数据显示,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肢体语言占有很大比例,而在肢体语言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手势语.灵活应用手势语能对学习活动起到有效辅助作用.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要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就要注重指导学生对手势语的巧妙应用.数学手势语就是通过手势形象地突出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各类数学学习障碍对教学活动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辅助学生突破各类学习障碍,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借助手势语,提高学生学习理解能力

(一)理解算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单数字的计算属于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处于感性发展阶段,针对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基础的计算中,可以不应用数手指的方式进行计算,但是,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更全面的口算方式,因此,数手指的方式对理解算理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可以将手指作为学具,通过数手指的方式,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通过长期练习,学生便能脱离数手指进行计算.

(二)理解数量关系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学习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手势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解答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通过打手势的方式,将静态化教学转化为动态化教学,便于学生生动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具体地,问题: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驶出,客车与货车每小时分别行驶80 km与60 km.两车经过2.5小时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相遇问题中涉及的要素为路程、时间、速度.用左、右手分别表示客车与货车,双手初始位置就是甲、乙两地,在打手势过程中,一手快、一手慢,掌心相对表示相对而行.通过手势演示,学生能深刻体会相遇问题的本质.两车相遇表示两车行驶完了两地之间的距离.通过手势语可以将题目进行演变.

①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其中客车先出发一小时.客车与货车每小时分别行驶80 km与60 km,两车经过2.5小时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②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客车与货车每小时分别行驶80 km与60 km.两车相遇之后,继续保持前行,经过2.5小时,两车之间仅相距100 m,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通过打手势,学生能针对相遇问题的不同情况建立更为直观的认知,并能在问题解答过程中,有效理顺数量关系,使解题的速度及精确性有效提升.

三、借助手势语,实现学习活动有效反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手势语的高效应用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密度及覆盖范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手势语的高效应用还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环节,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0至20这些数字的手势教授给学生,其中个位数字用右手表示,十位数字用左手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口算卡片,通过手势对计算结果进行表示,以提高计算速度.在选择题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各个选项的序号通过数字集中表示.

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手势表示对应选项的序号,这既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成效集中检测,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再如,在判断题的练习中,以手背朝上表示错误(×),手心朝上表示正确(√).在各类判断题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这两种手势对判断结果进行表示,这有助于规范手势语的应用,并有助于对判断结果进行集中反馈.又如,在比较数字大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等符号的手势传授给学生,中指与食指岔开,开口向左表示“>”,开口向右表示“<”,双手食指保持一上一下,并间隔一定距离,对齐平放,表示“=”.通过手势,教师可以有效掌握教学情况.

四、借助手势语,强化学生理解记忆

(一)记乘法口诀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要注重通过手势对乘法口诀进行演示.比如,9的乘法口诀,在操作过程中,十指保持平伸,掌心向上,自左往右,几个九弯曲第几个手指.曲指左边的手指代表积的十位数字,右边手指代表积的个位数字.

(二)记概念

在概念性知识中,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通过手势集中记忆.要求:将左手手心朝着自己,从小拇指开始,对应数位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样左手手掌就是手指计数器.通过有效练习,学生能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课堂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Passage Four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