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1-08-09蒋兰陵
蒋兰陵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进步的初始动力,而创业则是这个国家持续发展的本源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结合国家、江苏省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梳理了自2016年创新创业学院成立以来学校主要的实施办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夯实实践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教育体系
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是国家命运所系,当然也是目前全球发展形势所迫。党的十八大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创新创业可谓是中国首创(美国只最早提出创业教育),产生于1999年,其最初的形式是由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类竞赛【1】。创新创业的内涵是以培养具有创业素质和创新思维人才为目标的教育【2】。中国的创新创业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关键性举措。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这份《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的举措,高校未来的目标之一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具体而言,高校的发展方向是在未来组建跨学科、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梯队,打造一系列的领先学科集群和优势的、有强劲发展动力的创新基地。
一、高校创新创业的政策布局
(一)江苏省政府的政策引导
在《国家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引领下,2015年江苏省政府的办公厅颁发了《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发布,秉着“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体系,彻底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科研、实践协同育人,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知与行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方案》从根本上要求各个院校设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健全,各个院校设立的这一创新体系应该面向学校的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资源共享平台,推行并实施在线所有开放课程的认证、学分认定制度,完成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模式的构建。
(二)本校具体的实施政策
2001年,扬州大学就已经开始以奖励学分的形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2016年初,扬州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随后发布了《扬州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了《扬州大学大学生创业导师管理办法(试行)》。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本校共推出了十六项具体的实施措施,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完善、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到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支持在校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的相关竞赛,全面地、有深度地实行“双创”教育体系。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具体建构
(一)全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设
首先是建立“双创”教育体系中的教学质量标准,设立“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核心指标;其次是从根本上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突出并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详细要求,促进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整合;最后是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搭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以笔者所在商学院为例,近五年不仅进行了系科的调整,而且连续几年不断地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如表1所示,创新创业类课程被纳入到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幅度增加了集中性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学分所占比例。(2018年系统地颁发了《扬州大学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扬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创新创业类课程共设置了六门,分别是“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专业创新基础”、“专业创新思维训练”“专业科创指导和训练”“专业创新精神与实践”和“专业创新创业领导力”。从笔者所在的扬州大学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学校创设的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已经有33门,已经出版的创新创业类教材也有12部。
(二)建立协同育人的新机制
从“双创”设立的出发点来看,需要各高校探索并设立校校、校企、校地以及与国际相关学校、部门、企业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密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院所的合作、联盟,积极地吸引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入“双创”人才的培养,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协同培养。扬州大学构建了“三联三融,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联”是指“校内资源有序联合、校地校企深度联结、第一第二课堂有效联动”,“三融”是指“创新创业双创融汇、专业创业相互融合、学科交叉渗透融通”“四位一体”是指“集思维、品格、知识、实践于一体”。)自从2016年以来,笔者所在的扬州大学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以及“江苏省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考核制度
2015年,扬州大学组建了“扬州大学创新创业实验班”并开始正式招生,推行“一制三化”的新管理举措(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2016年3月,揚州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截至2020年年底,创新创业学院已经有两届毕业生。在学院的培养实施方案中,设立了“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进和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建立在线开放的所有课程和跨校学习的认证、学分认定制度。与此同时,2018年学校推出了《关于实行学生创新成果奖励学分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建成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学分积及与转换制度;探究将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各种训练、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以及自主创业等都可以折算为学分,同时学生参与的课题项目研究、实验研究等也可以认定为“双创”课堂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