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21-08-09谢敏

学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有效性

谢敏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在具体教学实际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缺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说教形式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文章对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进而提出在生活化教育理念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有效性;小学生;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22

构建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爱生活、爱学习的好习惯,还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生必须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用道德和法治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开发小学生的心智,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很多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生活案例,认为在教学中有生活化的案例就符合生活化教育理念,因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收集和整理生活案例上,忽视了案例与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生活的关系。还有些教师在生活化案例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的案例选择过难,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使得案例失去教育意义;还有些是教师凭空编造的一些脱离小学生实际,“假、大、空”的案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依赖于理论灌输

虽然素质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很多教师把提高小学生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向小学生灌输各种道德和法治知识,不引导小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也不将知识点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逆反等不良心态,违背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初衷。

(三)生活化教学评价不完善

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但仍处于副科地位,很多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讲完书本知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缺乏对小学生学习的评价,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起不到约束和教育的作用,小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的优缺点,找不到学习和改进的方向。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以学习成绩为主,这种片面的评价挫伤了小学生的自尊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空谈。

二、生活化理念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生活是道德与法治的源泉,只有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育意义。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生活知识和课程知识相结合,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的图像、视频、声音等功能,为小学生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或让小学生在情境的烘托下把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表演出来,获得更直接的感受,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简易化,更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實际教学内容为小学生创设故事情境,通过故事描述让小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的道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可以鼓励小学生自己创编故事,一方面开发小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锻炼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的个性特色,以小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课程导入,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将知识的学习过程变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小学生就会变得更积极,为了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会去认真地思考和讨论,从而真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选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涉及很多道德观点和法治常识,对小学生而言有些枯燥,传统的说教教学只会让小学生感到厌烦,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如果将这些单调枯燥的知识点寓于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案例中,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选择案例时要避免误区,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引入了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案例,但却未引导小学生实践,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无法用道德、法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生活化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无法奏效。所以,教师要精选生活案例,用鲜活的素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的选择上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选材既要生动有趣,又要通俗易懂;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求,又要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使小学生可以摆脱传统的被动学习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生活案例的选择上要注重案例的教育性和思想性,可以用小学生熟悉的先进人物的事迹作为教学案例,使小学生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多为教师的“一言堂”,小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为克服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或热点新闻作为教学案例,鼓励小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问题,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有效性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