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作齐步走,生活可观可感可表达
2021-08-09张冰建
张冰建
一直以来,我秉承着“阅读与写作双脚走路”的传统,即让阅读与写作互相促进,共同提升,达到齐步走的和谐状态。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钻研教材、赏析语言、精研作业等,实现阅读指向表达的目标,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从而为下一步习作教学奠定基础;进而利用好作文训练的多种形式,如大作文写作、课上小片段随笔、随笔日记、口头作文、阅读作业延伸写作等,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使作文有不一样的构思,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一、钻研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尽可能发现教材中可供借鉴的语言表达、写作手法、情感主旨、选材角度等能力点,结合片段练笔的要求,引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课堂生成精彩。
《草原》一文从多个观察角度写景,动静结合,多感官写景,情景交融,我布置的片段写作任务是:运用本节所学手法,写某次出游时欣赏到的动人景色;《花之歌》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富有大胆想象和联想的儿童作品,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拟人化手法,选择自然界中的一个事物或现象(如草树石山、风雨雷电等),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以“××之歌”为题目,仿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语言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的主要渠道,更是学生进行表达的载体。通过这一过程,我们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加以体验,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升华。
二、赏析语言,体悟写作乐趣
好文章离不开深入的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既是语文教学的特点,更是语文教学的使命。真正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尊重学生”与“尊重文本”并重的,在此基础上积极地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对话,才会生成深刻的感悟。
《狼牙山五壮士》在人物描写方面很有特色。文章对人物的描写着墨很多,既有对班长马宝玉等人的个体形象的刻画,又有对五壮士整体形象的描摹,这样就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这样的特色和手法正是学生写作中所欠缺的。
对于这些句子,学生感觉很形象生动。但是如何让自己的笔下也有这么形象生动的语句,就需要落实到写作中。为了诱发学生尝試的乐趣,我设计了一个写作活动:选一个句子作为全文的中心句,根据课上所学,发挥联想和想象,展开情节,把内容扩展成具体的文段。
课堂上,我们在引导学生赏析语言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迁移。迁移最好的方式就是仿写。这样一来让学生感兴趣,二来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对句子有直接的认识,进而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三、精研家庭作业,培养表达习惯
语文作业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将作业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能点燃学生写作思维的火花。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如何让语文作业既彰显个性,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延伸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做阅读篇目《外公,您看那梨花似雪》,我设计的任务是: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会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有老人在,子孙还能经常团聚在一起,亲情会长存。相信你家也有这样的老人,请写一个片段,讲述一下你和他(她)的故事吧。
做《家有香椿树》时,我设计的任务是:青春的味道是校门口小吃摊的零食,家乡的味道是从小吃到大的一碗手擀面。这些情感化的东西,都由食物作为载体留在记忆中。请写一种你熟悉的食物,通过食物来记住一个人,记录一段难忘岁月!
这些拓展写作的训练,首先是对应文本内容或者写作特点设计的,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共同性;其次是基于学生充分阅读和理解文意之后才进行的,有助于产生情感的共鸣。
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引导学生用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用写作进一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让阅读写作两脚齐步走,学生的生活才可观可感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