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2021-08-09姚颖超
姚颖超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是宁波“十四五”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超常规举措增创人才引领、创新策源、产业创新和创新生态优势,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未来五年,宁波将如何以人才、科技、产业等为抓手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为此,本刊记者邀请了宁波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服务业局相关领导为大家一一解答。
记者: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而人才则是创新的根本。“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如何加速开放揽才产业聚智,并打造成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
黄荣程:“十四五”时期宁波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关键是将人才工作紧密融入新发展阶段宁波“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使命,让更多人才看好宁波有理由,选择宁波有未来。
一是紧贴产业聚人才。产才融合,方能发挥最大价值。宁波将紧紧围绕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升级人才生态建设“1+X”系列政策,针对世界一流强港、新材料科创高地、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建设,精准招引“高精尖缺”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是紧盯青年强动能。青年人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潜能所在,宁波将树牢“青年决胜未来”理念,全面打响“青年友好城”品牌,在人才引育工程中设立青年人才专项,加大大学生实习实践、求职应聘、创新创业全链条支持力度,多渠道筹建人才安居专用房、租赁型青年人才房,让更多青年人才扎根宁波,与宁波共成长。
三是紧扣改革优生态。改革是激发人才活力的源泉,宁波将牢牢遵循市场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完善更加突出市场的人才评价机制、更加不拘一格的人才使用机制、更加注重贡献的人才激励机制、更加畅通无阻的人才流动机制,纵深推进人才创新创业“一件事”改革,优化人才“关键小事”协调解决机制,让人才在宁波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不断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十四五”时期,宁波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将面临哪些挑战?有哪些举措?
童鸿根: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时期,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以下挑战:一是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受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宁波制造业发展面临外部环境和风险隐患急剧上升。二是产业链安全问题凸显。宁波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协作配套不够,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不够紧密,多数企业对产业链掌控力偏弱。三是企业整体竞争力亟待提升。宁波缺少具有节点控制力的领军大企业、高集聚性大平台、强带动型大企业和平台型生态型大企业等。
“十四五”期间,宁波将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一是以重点产业链培育为抓手,聚焦新材料等领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着力增强产业链韧性。二是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抓手,聚焦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开展精准靶向攻关,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现、成长、培育机制,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三是以数字技术赋能为抓手,深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和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四是以平台载体能级提升为抓手,推动工业集聚区整合优化,推进低效工业区块二次开发,加快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特色错位竞争的产业平台体系,打造全域产业治理新高地。
记者:如何推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发展,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数字化改革?
童鸿根:“十四五”时期,宁波将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动力,以宁波产业大脑为支撑,以“未来工厂”、工业互联网、 数字贸易、数字强港为引领,健全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产业经济发展领域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新高地,赋能世界一流强港、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建设。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宁波将坚持问题导向,梳理改革推进中的堵点、难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宁波市大数据中心和经济领域系统数据为基础,加強与省级产业大脑数据中枢的联动,推动政府侧数据汇聚。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以supOS等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行业共性支持、特色产业集聚、产业链有效协同等为重点,推动企业侧数据汇聚。二是通过提升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能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生态发展,重点打造以supOS工业操作系统等为基础,以重点行业级、龙头企业级、特色区域级等功能性平台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创新来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体制机制。三是通过建立新智造标准体系、加强新智造技术供给体系、健全新智造服务支撑体系和实施新智造试点示范来建立完善“未来工厂”建设机制。四是健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国内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产业新高地,通过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加快布局未来产业,依托产业大脑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记者:科技创新能力是一座城市难以复制的优势,对增强城市能级有显著带动作用。“十四五”时期,宁波将如何发力形成创新策源优势?
方巍:2018年以来,宁波大力实施“科技争投”,强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十四五”期间,宁波将紧扣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聚焦提升优势领域创新策源能力,着力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一是做强创新策源引擎。以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集聚顶尖人才、建设研究平台、开展项目研发,着力打造材料与微纳器件制备等重大科研设施,加快形成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二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关键核心技术“三色图”排摸机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登峰”“前沿引领技术2035”等计划,加快产出硬核产品和标志性成果,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三是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研发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中心,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和发明专利基本覆盖。
记者:创新力量源于优良的生态。“十四五”时期,宁波将如何营造热带雨林般的世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成为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市?
方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项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一体化配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体制机制保障。首先,要提升科技创新投入绩效。“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培等。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发挥天使投资、科技信贷等作用,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领域。其次,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四链协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协同攻关机制,全链条组织实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發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载体助推“双创”作用,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第三,要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深入落实“三评”改革,完善重大项目、人才和机构等第三方评估机制,探索开展项目经费“包干制”、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和“里程碑式”管理等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第四,要完善创新文化培育机制。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健全完善尽职容错免责机制,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记者:2020年,宁波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4%,首次超过50%。“十四五”时期,宁波服务业将如何再发力,以提升服务经济规模能级?
谢月娣:“十三五”时期,宁波服务业持续较快增长,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8%。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宁波服务业规模能级、内部结构、发展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十四五”时期是宁波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提升服务经济规模能级,是建设世界一流强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城市能级、唱好“双城记”的重要途径,是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是服务高品质生活、扩大内需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期间,宁波将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数字赋能为动力,围绕服务世界一流强港、制造强市、现代都市、民生品质,完善四大产业体系,推进港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公共服务业智能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全面增强服务业对“港产城人”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十四五”时期,宁波将通过实施布局优化、数字赋能、融合创新、消费促进、主体培育、品牌塑造、改革开放、环境营造等专项行动,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倍增发展。到2025年,宁波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6%,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形成国内领先功能平台100个,省级以上知名品牌200个,新增总部企业超过1000家。
责任编辑:毛思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