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1-08-09谢霞
谢霞
每一个五年,都是一次跨越;每一个五年,都是新的征程。
時序更替中,“十三五”圆满收官。这一个五年,宁波在奋斗中奔跑、在奔跑中跨越,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成绩。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08.7亿元,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跃升至第12位;宁波舟山港“硬核”发展,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3位;实体经济步履铿锵,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稳居全国城市首位,成为“单项冠军之城”;现代化城市框架拉开,城市快速路总里程达86.8公里,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55公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形成虹吸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大力实施“六化协同”和“六争攻坚”行动,开创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
转型再塑优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突出强调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宁波市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浙江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在布局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时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这一主线,要求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五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关系宁波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面开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理论指引创新实践。五年来,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协调行动,综合经济实力、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港口名城建设、社会民生福祉均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宁波大力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实施“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部署发展5个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搭建起了全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宁波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20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的45.9%提高到5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的34.9%提高到57.9%,工业总产值居全省首位。同时,创新“栽树工程”成效显著,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41%提高到2.85%。
在经济发展跃上大台阶的同时,全市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5年的1.81∶1缩小至1.74∶1;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开放合作不断深化,获批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等;共享发展稳步向前,2020年,宁波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第11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一路破浪前行,家底更厚实、发展更优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坚持发展为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民生实事项目启动有所延后,但在市政府及时部署下,全市10个民生实事项目仍圆满完成。
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民愿重千钧。“十三五”期间,宁波每年都会发布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五年间,宁波安排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改善、住房保障、文化体育、交通出行、公共安全、五水共治等领域的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
小事不小,事关民生,直抵民心。回眸过去五年,宁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由每月698元提高到937元,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8人提高到3.2人;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处于全国先进行列,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推动“厕所革命”,推进垃圾分类,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来,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市委、市政府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幸福之城刷上了鲜明的民生底色。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至。疫情,考验的不仅是各地各部门公共服务意识和应急能力,更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情为民所系的民生情怀。因为对民营经济大市宁波来说,企业晚复工一天,就意味着多一天的巨额成本支出。尤其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更是艰巨繁重。
大战大考面前,宁波毫不畏难、绝不迟疑,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不惜一切代价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
这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宁波2020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2020年一季度,宁波在财政总收入同比下降8.2%的情况下,仍确保了财政民生支出领域的较快增长速度,卫生健康、科学技术、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四方面支出分别增长25.0%、23.4%、7.6%、2.9%,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熠熠生辉。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面对疫情挑战,宁波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责任担当,全面压上、一鼓作气,以冲锋冲刺的姿态,全力助力贵州省黔西南州、吉林省延边州所有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同时,积极推动市内低收入农户增收,家庭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下情况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消薄”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制度优势,市域治理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这个以改革为鲜明特征的时代,唯改革者强,唯改革者进,唯改革者胜。
“十三五”,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关键时期。五年来,宁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部署在宁波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领跑领先的崭新态势。
一批改革成果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肯定,宁波成为新时代改革的创新地——
重大项目风险防控、亲清政商关系、企业注销“一件事”、“六争攻坚”先锋榜等改革创新成果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肯定。其中,重大项目生命全周期、区域全覆盖的风险防控“镇海炼化”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批示肯定。
一批改革项目取得标志性重大突破,宁波成为新时代改革的策源地——
高水平集成推进129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有土地二级市场试点、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等一批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为全省全国改革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宁波元素、宁波样板。
一批改革创新成为领先领跑范例,宁波成为新时代改革的新高地——
移动微法院、乡村治理、法治乡村等全国性改革现场会在宁波召开,相关经验向全国推广。“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优化营商环境办事“一本通”等一批创新做法领先全省全国。2020年,宁波获评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考评优秀市。
五年来,宁波紧扣全面深化改革主题,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蕴含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市域治理的各领域,积极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批以推进“六争攻坚”体制机制为主要架构的治理制度。2019年10月,中共宁波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归纳和总结了宁波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改革实践经验,将其固化为制度。这既推动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体现了全市各方面对相关工作的高度肯定。
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优势,也推动了我市市域治理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宁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30天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用49天时间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做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并且在2020年3月上旬率先基本恢复了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在“二季红、半年稳、三季进”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全年赢”,交出了“两手硬、两战赢”的高分报表。
共享美好未来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十三五”期间,宁波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宁波也清醒地看到: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技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足,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任重道远,开放引领优势有所弱化,城市交通枢纽作用、建设品质、核心功能、统筹能力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
为此,宁波在编制《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时,紧扣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和竞争力提升,突出把握“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的导向,着力突出发展阶段性重點,着力强化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举措等‘四个重大支撑”四个原则,最终形成了一份5万多字的《纲要》。
《纲要》分阶段明确了发展目标。展望2035年,《纲要》提出宁波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聚焦“十四五”,《纲要》提出宁波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为实现目标,《纲要》提出了13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建设高能级大都市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独具魅力文化强市、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美好幸福家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全面打造清廉宁波。
指标是规划蓝图的定量化表达,对规划实施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纲要》共设置了经济发展、开放合作、生态建设、民生服务、高效治理5个方面32个指标。为补长我市发展中的一些短板,《纲要》在指标设置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创新。比如针对宁波创新基础偏弱、高端人才偏少、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纲要》设置了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人才资源总量等指标,进一步强化创新发展导向。比如,为更加突出枢纽功能建设,《纲要》设置了口岸进出口总额全国占比、机场旅客吞吐量、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等指标,进一步突出宁波作为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的作用导向,等等。
回首“十三五”,宁波交出了一份为全局添彩、为一域争光、为百姓造福的高分答卷。展望“十四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宁波将牢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扛起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使命,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