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任务层次性设计的研究

2021-08-09万彬彬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任务设计故事教学

【摘要】笔者分析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任务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以广东人民版五年级下册Unit5为例提出教师要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引下精研文本,设计多层次目标;关注学生差异,为学生搭建有效语言支架;设计有层次性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关注思维能力,梯度化设计思维层级任务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故事教学;任务设计

【作者简介】万彬彬,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岚田中心小学。

一、 引言

小学阶段,英语故事的学习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中关于阅读的总体表述为“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或者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二级目标中关于阅读的总体表述为“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目标,阅读文本都是故事。二级目标中还提出“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故事材料匮乏,篇幅较短,内容单一,缺乏深度。语篇多以目标语言对话和培养语言知识技能的短文为主,阅读内容缺少情节性,趣味性。

2.教师重视故事文本,忽视学习主体——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重视研读故事,却忽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教师容易忽视不同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

3.英语故事教学任务形式单一,缺乏层次性。目前,英语阅读学习活动常以被动接受和机械操练为主,学习内容常聚焦于单一语言知识点的反复机械训练和题海练习,教学任务设计主要集中在学习理解层次,缺乏中、高阶任务的设计。

4.英语故事教学任务设计缺乏思维梯度,英语学习活动多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缺少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多以感知与注意,获取信息类活动为主。

二、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任务层次性设计策略

1.精研文本,教学目标层次化。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设计一系列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等具有层次化的任务。教师研读故事时,要整体把握教材,教学目标要有层次,将每个故事,每个课时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呈现出来,互为铺垫,承前启后。

以广东人民版五年级下册Unit5 “My Favorite Activity”為例: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类型确定为“人与自我”。以探究Favorite Activity为主线,将U5分为5个课时,设计了单元整体目标(见表1)和课时分级目标(见表2)。

2.建构语言支架,利用支架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可以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搭建和撤除支架,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笔者发现英语故事教学任务设计中,教师常使用资源型支架,如:文本资料支架、范例支架、图表支架和建议支架。提供支架后,使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更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以广东人民版五年级下册Unit5 “My Favorite Activity”为例:

3.注思维能力,梯度化设计思维层级任务。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和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属于迁移与创新层次,具有明显的梯度性。所以笔者会设计一系列活动,如:猜测故事情节、讨论人物性格、进行人物评价、换位思考、小组辩论等。

三、关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任务设计层次性的思考

1.以故事为依托,但不局限于故事。无论是fiction还是nonfiction类的故事,对学生都有天然的吸引力,但教师教解读故事的时候,不应该受到故事的局限,而应该引领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挖掘故事中的育人价值。

2.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原则,设计层次性任务。课标中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按照学习理解(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理)、应用实践(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英语)、迁移创新(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由浅入深,设计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任务,挖掘语篇深层内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王春晖.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识与实践[J].基础外语教学,2019 (5):32-38+106-107.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任务设计故事教学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任务型学习研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模仿故事角色
新课标下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试论英语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