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圆针经穴磁导疗法治疗失眠120例临床观察

2021-08-09姚景南崔文刚

科学导报 2021年46期
关键词:失眠

姚景南 崔文刚

关键词:经穴磁导疗法;失眠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者全部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性39例,女性81例,年龄20~75岁,病程1周~25年。

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①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2)中医证候辩证标准:①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②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暖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③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④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1、治疗针具磁圆针由合金铝制成,其形态如一把小锤,分针柄和针头两部分。针头为两端针尖,一端铜头(无磁),一端磁头,嵌有3500~4500高斯磁铁,针头形如绿豆状,且有导磁好的软铁,故名磁圆针。经穴磁导疗法是运用磁圆针叩击人体经络、腧穴,从而发挥疏通经络、镇静安神、平衡阴阳、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扶正祛邪等作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2、经穴磁导疗法:所取经络、穴位及操作手法如下:

1)经络、穴位处方:任脉、督脉、带脉、肺经、大肠经、心包经、心经、三焦经、胃经、肝经、脾经、肾经、膀胱经、风池、四神聪、神门、内关、三阴经、足三里、气海、太溪、太冲、行间、大陵、中脘、通里、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关元、背部夹脊穴等腧穴。

2)基本手法:右手持针,曲肘90°,以右手拇、食指紧握针柄前1/3,中指、无名指、小指紧贴针柄中、后1/3处,针头垂直于身体接触面,运用手腕部的弹力和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撬力,循经叩击经络、腧穴。

3)补泻手法:经络:顺经轻叩,时间短,频率快(5~10次)为补法(以下简称“补”);反之为泻法(以下简称“泻”)即逆经重叩,时间长,频率慢(10~15次);在经络循行路线上来回叩打,力量在二者之间,叩击次数8-12次为平补平泻(以下简称“平”)。腧穴:重叩,频率慢(叩击50~60次/min),叩击时间长(60秒左右)为泻法;反之为补法,即轻叩,频率快(叩击80~100次/min),叩击时间短(30秒左右);中等力量叩击,频率在二者之间(60~80次/min),叩击时间在二者之间(40~50秒左右)为平补平泻。

4)治疗过程:经络补泻:a仰卧位:补任脉:曲骨→天突;泻腹部胃经:气冲→缺盆;平腹部带脉;泻肺经:少商→尺泽;泻大肠经:曲池→商阳;平心包经:中冲→曲泽;补心经:少海→少冲;泻三焦经:天井→关冲:补脾经:隐白→阴陵泉;泻肝经:曲泉→大敦;泻胃经:厉兑→足三里。B俯卧位:泻督脉:风府→长强;补膀胱经:第一侧线:大杼→下髎;第二侧线:附分→至阴;补肾经:涌泉→阴谷;平腰部带脉;泻夹脊穴。C腧穴补泻:补神门、三阴交、气海、太溪、脾俞、肾俞、中脘、关元,泻风池、足三里、太冲、行间、大陵、通里、胃俞、肝俞等穴位。

3、疗程:经穴磁导疗法每日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失眠改善后再治疗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共3个疗程,随访2年,然后作治疗统计。

  三、治疗效果

1、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恢复如常人。2年内未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每遇劳累、情绪变化而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2年内偶有复发;无效: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不能坚持治疗的)。

2、治疗结果:120例接受治疗患者中,痊愈 61例,显效36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3.33%

  四、验案

患者某,女,46岁,2009年8月17日初诊,严重失眠伴抑郁症1+年,曾多方治疗无效,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来诊时,面部表情呆滞,面色暗黄,少言,查体配合。自述每晚服3片阿普唑仑仍不能入睡,伴头重、神疲、心烦,纳差,舌质紫暗,苔厚腻,脉弦细,诊断为脾虚肝郁型不寐,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安神。经穴磁导疗法:泻肝经、胃经、大肠经、三焦经、督脉。补心经、心包经、脾经、肾经、膀胱经,平带脉。重点叩击穴位:脾俞、胃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夹脊穴。治疗1周后,将药物减为1片,治疗20天后服1片药可睡4个小时,巩固治疗4周后服1片药可睡5~6小时。继续治疗2周后停止服药,每天可睡眠5~6小时。再巩固治疗3周后痊愈。随访2年未发。

  讨论:

失眠,中医属于“不寐”,历代文献称为“不得卧”、“不得眠”,是指自身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凡经常不易入睡或入睡时间短、或睡不深熟,醒后不睡及晨醒過早均可作不寐论治。此病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主要病位在心、脑,治疗宜宁心安神。

磁圆针经穴磁导疗法是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并倡导应用的一种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它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将现代磁学原理与中医的脏腑、八纲、经络、腧穴及手法辩证有机结合起来,借助高磁作用于体表的经络循行路线及穴位,通过施行特定的补泻手法,激发经络、传感以疏导经络,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营卫气血及脏腑功能,邪去正安之目的。

20余年来,应用磁圆针经穴磁导疗法治疗失眠,不但有明显的近期疗效,而且远期疗效良好,此疗法,无痛无创,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环保,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值得广泛推广的疗法。

参考文献:

[1]周秋芳.多头火针配合经穴磁导疗法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323例.世界中医药学会会刊2007.3(1):38

[2]《经穴磁导疗法》.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西省磁圆针经穴磁导疗法传承基地)

猜你喜欢

失眠
团体心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刮痧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失眠42例
疏肝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评估及分析
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的临床比较分析
心理咨询关系联盟对失眠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