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I理念下的五种教学模式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的适用性探讨

2021-08-09何秋红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5期

【摘要】CBI教学理念强调语言与科目内容相结合,这与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CBI理念对公共英语课具有指导性。CBI理念根据语言和科目内容所占比重不同有五种教学模式,本文将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和功能,就CBI理念下的五种教学模式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CBI理念;五种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英语课

【作者简介】何秋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困境及新形势下的定位和功能

1. 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高职公共英语启蒙之初定位模糊,除层次是大专外,更多依附于本科英语教学。发展至今,高职英语的定位和功能已有了全新的含义。以万方数据库为来源,通过搜索关键词“高职英语”“定位”等查阅相关文献,大致可以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归纳为三类:

(1)高职英语为专业/行业服务:基础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职业英语围绕职场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展开,行业英语与学生的专业和所在行业密切相关。”[2] 。具体来说是指高职英语应结合学生所在的专业特点,增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内容,以实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行业英语的深度融合,增强高职公共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2)由一般用途英语(EGP)转向特殊用途英语(ESP):从重点培养一般用途语言能力转向重点培养专业领域的语言使用能力,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

(3)“英语+”走向“学科+”:即跨学科发展,是指公共英语课从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转向知识内容层面。比如围绕某一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学生能力需求,分析所需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到英语教学中 。

三类定位都凸显高职院校职业的特征,反映出公共英语课已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语言技能教学,而要着重语言技能培养与未来岗位和专业知识相融通。

2. 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功能。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和功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高职公共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包括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在教学改革中,不能因为高职英语教育需要融入知识内容而忽略了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也不能将语言学习停留在“学科性”层面,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脱节。语言作为一种载体,本身富有文化交际的内涵。一方面通过语言了解目的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另一方面也通过语言输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这也正是目前高职英语失衡的地方。结合其职业性特征,高职公共英语还应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或行业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职场环境英语是一种特殊语域中运用的语言,除了大量专业词汇外,还有语言所传递的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场素养。”英语教学的一大隐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以便学生在课程外或者课程结束后有可持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二、CBI教学理论

1. CBI教学理论的内涵及理论基础。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它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科目内容来学习语言。 CBI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法语沉浸项目和美国移民群体的双语教育行动。Bernard Mohan在其专著《语言与内容》中首次提出,CBI是基于内容的教学或内容依托式教学,是指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CBI的理论基础主要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识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等。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需要有意义、可理解的输入,专注于意义而非形式。Cummins提出语言能力假设,如将语言学习和科目内容学习结合,可以缩短认知学术性语言技能的习得时间。Sticht从认知科学界的角度提出,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既需要过程 (processes)又需要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过程,CBI就是为学生提供连贯性又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更有益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三大理论都为CBI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 CBI具体教学模式。  Brown与Bradford认为,大量CBI的研究更强调语言的学习。从广义而言,CBI 根据科目内容和语言所占据的比重不同,有不同的教学模式。Stryker與Lever提出了三类教学模式:保护模式(Sheltered Subject Instruction) 、辅助模式(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和主题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Met根据内容和语言在每一种模式下所占权重将CBI细化为五种具体模式,增加了完全和部分沉浸法(total and partial immersion) 和经常利用内容进行操练的语言课(language classes with frequent use of content for language practice)。

三、五种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课中的适用性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已经表明,高等学校英语课实施CBI理念具有可行性。雷春林指出,CBI作为一种外语教学和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所提出的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CBI教学效果比传统的外语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但Met细化的五种教学模式是否都适用于高职英语课呢?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和功能,比照CBI的五种模式特点进行讨论:

1.模式1为完全和部分沉浸模式,强调用非母语来讲授科目内容,虽然着重于语言输出,但很少有直接的语言讲解,重点在于科目内容的掌握,考核标准也以科目内容的习得为依据,沉浸模式常运用于小学教育。沉浸模式虽然符合现代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发展模式,即脱离英语的学科本位,从“英语+”走向“学科+”,但并不能满足高职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功能。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存在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性不高、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不足等问题。从师资而言,大多数高职专业教师的英语能力无法满足用英语来教授专业课程,根据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中的数据,各院系能用英语开设专业课程的教师寥寥无几。而大多数英语老师则是英语专业出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极少数已经采用英语来教授专业内容的课程,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束定芳教授也曾对高校专业英语课开设的可能性和效果提出质疑。此外,沉浸模式大多在小学运用,而高职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鉴于两者已有的认识体系和所在年龄段典型的心理特征,沉浸式学习是否会给高职学生带来诸多挫折感而产生厌学情绪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模式 2 為保护模式,多用于高等教育。保护模式即采用诸多教学策略使抽象的概念和课程信息易于让第二外语语言能力不足的学生理解、掌握科目内容。在此过程中,语言教师是专业教师的一大资源,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语言方面的概念和技能。它与沉浸模式有两点不同,一是虽侧重点在于科目内容的掌握,但这种模式提出了语言学习的目标。二是在沉浸模式下,至少过半的课程使用第二外语教授,而保护模式只选取部分科目内容进行。但保护模式的实施需要学习者的第二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平,足以理解背景知识。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师生资源分析,教学模式可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以开设选修课程的模式进行探索,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合作来设计内容,课程可选择易于理解、图文并茂的内容开设,如简单的数学推理或世界地图。

3.模式3为辅助式教学,强调科目内容和语言并重,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制订教学计划,进行团队设计来保证两者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教学“双达标”。辅助模式符合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定位,在此模式下可借助项目化设计来实现英语课程的四大功能,通过项目设计,任务设置将专业内容和语言教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每一个任务来思考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并一一列出。在任务设置中,应考虑文化交流、人文素养等因素来设置任务情景,采用讨论或出错项目引发思考。同时,设置相应的课外同步训练或课前任务,训练学生的自主动手和探索能力。虽然辅助模式结合项目化教学不失为高职英语课程最合适的模式,但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不加以分层,教学效果也难以确保。辅助教学与项目化教学法相结合可运用于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A层次课程(对英语要求较高)。

4.模式4为主题式课程教学,常在二语或外语教学情境中进行,课程的设计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丰富了语言学习所需的真实交流环境。Stoller与Grabe认为所有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都属于主题教学模式。基于此,主题式课程的实施也更为灵活。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此模式可用于分层教学的B层次教学(对英语要求较低)。可结合学生的专业、未来工作岗位需求,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有意义的主题语境,如商务英语教材“Business Objective”(Vicki Hollett 主编)按照商务主题对课文进行分类。课程的阅读和听力材料、情景任务及对话设置都可以学生的专业或行业背景为依托,同时结合人文交流或现行典型问题或话题来作为语言学习的媒介,辅以语言学习所需的语法讲解和听说读写训练。

5.模式5为经常使用内容进行操练的语言课。在此模式下,语言训练居于首要位置,科目内容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有意义和有目的的语用环境。与主题模式相比,模式5的科目内容与语言结合的形式更为零散,缺乏系统性。雷春林认为它与传统意义的语言课没有太大的区别。此模式可应用于英语几乎零起步的学习者,内容设置可围绕日常口语需求来设置,如购物、问路、天气等话题进行。

四、结语

CBI 教学理论符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发展定位,但CBI教学理论下的五种教学模式对科目内容和语言的侧重又有所不同,考虑到高职英语的学习者水平参差不齐、师资的外语知识和专业内容融合度不够等问题,可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以系为单位进行分层,各个层次可结合不同的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各个模式下的课程设计、教材体系、英语专业师资和专业课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的考核和评估方式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贞贞.从“英语+”走向“学科+”: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跨学科发展新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9(12):80-83.

[2]李楠楠.高职公共英语课功能与CBI理念下的课程改革[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3):129-133.

[3]宋梅梅.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深化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 (20):90-93.

[4]徐一欣.地方文化融入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1):35-38.

[5]Met M.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Defining Terms, Making Decisions[R]. Washington, D C: The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er, 1999.

[6]Brown H, Bradford A. EMI, CLIL, & CBI: Differing approaches and goals. In P. Clements A. Krause, H. Brown(Eds.),  Transformation in language education[J]. Tokyo: JALT, 2017.

[7]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 1985.

[8]Cummins J. BICS and CALP. In P. Robinson(Ed.), The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New York: Routledge, 2013:65-66.

[9]Sticht T. The Theory Behind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J]. Focus on Basics, 1997(4):2.

[10]Stryker S B, Leaver B L.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s and Methods[M].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7.

[11]雷春林.内容教学法(CBI)与复合型外语专业教学——以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06(3):32-38.

[12]赵秀艳,常俊跃.CBI有效内容语言教学策略的实证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04-106.

[13]常俊跃,董海楠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37-40.

[14]束定芳,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2009(6):23-29.

[15]Stoller, Fredricka L, and William Grabe. A Six-T's Approach to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Snow and Brinton(eds.) The content-Based Classroom[M]. New York:Longman,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