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云南省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分析与教学建议

2021-08-09颜悦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5期
关键词:本题血液考查

颜悦

2020年云南省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除昆明市外,全省15个州、市均参加了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统一考试。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及格(60分以上)以10分计入中考成绩。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组织考试,各州、市统一阅卷。

一、考试的基本情况

1.十五个州、市考试结果统计

2.考生分數段分布柱状图(样本量532054人)

2020年云南省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全省(除昆明市外)15州、市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省参考人数532054人,平均分61.95分,及格率59.37%,难度0.62,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峰值70~79分,满分人数532人。考试结果符合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二、考试结果分析

以下以平均分、及格率、分数段分布情况与全省考试结果较为接近的某州统计结果为例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一)第Ⅰ卷(选择题)试题分析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以下选择考生答题情况较差的部分典型试题进行分析。

例1 (2020年·云南省·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不正确的是

A.视野内光线较弱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或较大的光圈

B.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C.物像不清晰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D.物像位于右下方,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涉及对光、下降镜筒时的注意事项、物像清晰度的调节、观察时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四个知识点。

【考试结果及分析】

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完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本题正确率58.54%,说明近一半的考生没有掌握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错选A的考生不会对光;错选B的考生不知道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坏载玻片;错选C的考生不清楚细准焦螺旋的作用。

例2 (2020年·云南省·3)关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取材的部位是口腔内侧壁

C.将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载玻片上,即可观察

D.使用稀碘液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形态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技能,包括载玻片上滴加液体的性质、取材部位、盖玻片的作用、滴加稀碘液的目的。

【考试结果及分析】

本题正确率50.18%,说明近一半考生不会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高频错误为A、D选项。错选A的考生不清楚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能滴加清水,应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防止细胞吸水涨破,影响观察;错选C的考生不知道临时装片制作时,要加盖盖玻片后方可用于显微镜观察;错选D的考生不知道使用稀碘液的目的是为细胞染色,使其便于观察。

例3 (2020年·云南省·10)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右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

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实验结果等知识,涉及实验材料的暗处理、实验叶片的遮光区域、酒精的作用、实验现象等。

【考试结果及分析】

本题正确率仅40.88%,说明近60%的考生没有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这一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操作方法。高频错误为D选项。错选A的考生不清楚实验用天竺葵必须进行暗处理,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中的有机物;错选C的考生不理解酒精在实验过程中有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脱色的作用;错选D的考生不知道该实验的结果是:叶片的遮光部分不能产生有机物,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用碘液检验时,前者不变蓝而后者变蓝,因此“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这一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例4 (2020年·云南省·11)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考查的知识点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强度的因素。

【考试结果及分析】

本题看似简单,但涉及知识的运用,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正确率只有49.39%,说明考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上述四种生理活动,只有在增加原料的量或提高浓度、改变酶或温度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影响其强度。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蒸腾作用强度主要与水、温度有关,吸收作用则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有关,据此可以推导得出正确选项为B。

例5 (2020年·云南省·16)血液的组成成分包括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血浆、红细胞

C.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D.血浆、血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血液的组成成分。考查内容包括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基本概念。

【考试结果及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属于了解水平。本题考查内容比较简单,但难度却高达0.44,说明一半以上考生对血液的组成成分这一基本概念比较模糊。错选A的考生高达35.4%,说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考生认为血液是由血细胞组成的;另有13.08%的考生选择了C,混淆了血浆和红细胞的概念。

例6 (2020年·云南省·17)當人体内的血液流经下列结构时,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是

A.组织中的毛细血管 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肾小球     D.右心室到肺动脉

【考点】本题考查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含氧量的变化情况。考生需要清楚体循环、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理解血液流经不同组织器官时含氧量的变化,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考试结果及分析】

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中的含氧量也在发生变化。流经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含氧量降低,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故A正确。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通过气体交换,血液中含氧量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B错误。血液从右心室流到肺动脉,以及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含氧量都不发生变化,故C、D错误。本题难度0.34,是所有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说明高达66%的考生没有掌握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过程中血液含氧量的变化知识。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个大题,共40分。考查内容涉及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蒸腾作用,人体各系统和器官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人类的遗传和变异,免疫和传染病,科学探究等知识。以下选取部分简答题进行分析。

例7 (2020年·云南省·43)下图表示正常人部分系统和器官间的关系,①、②表示物质,A、B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结果是: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②     ,并排出①。

(2)图中A表示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该过程称为       。

(3)以下血液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称为    。

(4)运动时,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下肢肌肉细胞需要经过心脏      次,这些氧气主要由红细胞中的      运输。

(5)经过B过程形成的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或“水、无机盐和尿素”)。

(6)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答案】(1)氧气 (2)吸收 (3)体循环 (4)1 血红蛋白 (5)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6)激素(或内分泌系统)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人体消化、呼吸、循环、运动、泌尿、神经和内分泌几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题。图示来源于教材外,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结果及分析】

【各分数段人数及所占比例】

【各小题得分情况(100份抽样统计)】

本题在7个简答题中及格率最低,满分7分,平均分3.012分,难度值0.43,及格率23.78%,峰值4.2-0分。各小题考生得分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6)(2)(4)(3)(1)(5)。得分率最低的3个小题中,第(2)小题,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需要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吸收,再转运至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有78%的考生答错。第(4)小题,考生必须清楚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几个必备知识点。红细胞在肺部获取氧后随血液流动到全身各处将氧释放,供细胞利用。这两个空的得分率都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第(6)小题,考查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是简单识记的问题,但得分率仅为21%,说明近80%的考生没有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知识。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如第(2)小题,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是“吸收”,不少考生答成了“消化”,混淆了消化和吸收两个概念;第(4)小题,运动时,外界环境中的氧气到达下肢肌肉细胞需要经过心脏1次,很多考生不清楚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答2次、5次、7次、9次的都有。二是看不懂图示,从图文中获取解题信息的能力不足。如第(1)小题,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②氧气,图示非常清楚,但仍有考生答“二氧化碳”;第(5)小题,题目已经给出两个备选答案,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即可,但仍有不少考生不按要求答题,自编答案,自由发挥,说明考生不认真审题,对原尿及血液的成分模糊不清。此外,专有名词写错别字的现象也十分突出。

例8 (2020年·云南省·45)人的前额发际分为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两种,有美人尖由显性基因B控制,无美人尖由隐性基因b控制。右图表示某家庭前额发际的遗传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美人尖与无美人尖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的比例是  。

(3)父亲的前额发际基因组成是   ,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有美人尖的可能性是   ,如果这个孩子是女孩,她的性染色体来源于   。

【答案】(1)相对性状 (2)0 (3)Bb 1/2(或50%) 父亲和母亲(少答不给分)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控制性状,人的性别决定等知识。试题情境来源于教材外,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都在教材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结果及分析】

【各分数段人数及所占比例】

【各小题得分情况(100份抽样统计)】

本题满分5分,平均分1.82分,难度0.36,及格率31.28%,峰值3-0分,是7个简答题中难度最大的。第(1)小题,得分率为61%,说明近40%的考生不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第(2)小题,得分率仅为19%。基因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后代的,由题干和图示可知,母亲无美人尖,基因组成为bb,其所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的比例为0。第(3)小题,据图判断:父亲的基因组成为Bb,母亲的基因组成为bb,他们所生子女中,有美人尖与无美人尖的比例為1∶1,即各1/2。后代中,男孩的性染色体为XY,女孩的性染色体为XX,无论男女,其性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该小题得分率较低,前两空近50%,第三空仅3%。该题失分的主要原因:第(1)小题考生写错别字现象比较突出,将“相对性状”写成“相对形状”“相对性壮”“相对性”“相对形壮”“相对现状”等。第(2)小题,很多同学不会通过图文信息判断母亲的基因组成,或者不理解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另有部分考生答题不规范,书写错误较多,如将“0”写成“0%”“1∶0”“2∶0”“0∶1”等。第(3)小题第三空丢分非常严重。高达97%的考生对性染色体的概念模糊,多数考生答案不完整,只答“父亲”或“母亲”。部分考生答题不规范,随意书写字母,如将“Bb”写成“Bd”“bd”“Aa”“Hh”等。

三、教学建议

通过分析学生的考试情况,可以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据此,笔者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概念教学,构建知识网络

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涵盖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一级主题、50个重要概念及若干次位概念。概念的考查重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运用,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让学生机械记忆,简单复述。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理解次位概念的基础上去构建重要概念,进而形成大概念。如“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大概念,包括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8个重要概念和20个次位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关系复杂。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一直是历年考试中的难点和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没有真正形成“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这一重要概念。只有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加工,才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质量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和积极的。科学探究是每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压轴题,涉及实验的三大原则。考试结果显示,一半以上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经典的生物学实验原理、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不理解,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初中生物学实验课开出率不高,实验课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的现状。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师应该做到能开尽开,且不能简单地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做完了事,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用具的选择和实验方法中蕴含的科学原理,鼓励学生利用文字、图示、表格、曲线图等方式科学地表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阐述实验结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规范答题训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也很重要。讲解试题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解题,不仅要看答案是否正确,更要分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再次,教师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反思经验教训,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杜绝学生把专有名词写错的情况发生。

◇责任编辑 邱 艳◇

猜你喜欢

本题血液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今天是几月几日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