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网络学习空间,教好语文校本课程

2021-08-09季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本课件微课

教育部发布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明确指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是实现“人人通”的基础,是完成“三通两平台”项目的核心,这为科学、合理地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指明了方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利用云技术,通过单一组织掌控数据中心的硬件与软件环境,实现多个应用或者用户共同分享资源,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展开学习。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学生学情和本地特色设计语文校本课程,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展开网络互动学习。

一、微课式,模块推进

在设计语文校本课程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课程的形式,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展现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设计语文系列微课,将各种重点、难点融入到教学中,设计教学模块,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微课,掌握课文内容,并以充分的时间思考课文深层次内容,从而系统地掌握学习内容。

在教授《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系列的微课课件,整合成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课件一主要围绕作品的背景信息展开,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荷塘的美景,同时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为何还能沉浸于美景中,写出唯美的作品。课件二围绕教学重点之一展开,那就是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在课件中展现了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结合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展开自主仿写。课件三围绕难点二展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结构特点,在本课件中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并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在阅读后自主填写。这样的微课课件按照背景信息、写作手法、结构特点等模块推进,学生能层层递进地展开学习。

TPACK理论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认为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时,尽量做到具体形象、趣味化,要不断提高与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设计系列微课课件有助于让学生按照学习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探究效果会得以提升。

二、研讨式,专题学习

研讨式学习也是校本课程设计中常用的形式,它指的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主题,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查找资料,在研究、讨论、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将网络技术融入进去后,学生可以上网搜索各种信息,搜索效率得到了提升,同时师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展开互动交流,专题学习的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

《祝福》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祥林嫂的影响,认识到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研讨式学习,设计相应的校本课程。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设置主问题:“这篇文章如何展现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影响?”学生可以围绕该问题自主寻找探究方向,提出各个小问题。如“除了《祝福》,还有哪些作品也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们的影响?”“这篇文章是否展现了鲁迅独有的创作风格?”“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为何作者要写这样主题的作品?”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中教师安排学生按照自主探究、微信交流、在線分组讨论、总结答案的流程进行学习,除了学习本文以外,教师还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其它作品。

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协同学习、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发挥潜能。教师可以围绕语言建构和应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等不同的方面设计各种专题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展开在线互动,这样能让他们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交流效果会更好。

三、反思式,自主思辨

反思式教学也是校本课程设计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学会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也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应用。教师要利用各种软件中的回放功能,观察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辨,这样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吸收各种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雷雨》时教师设计了反思式校本课程,让学生分别运用撰写人物小传、展开角色扮演、续写剧本这三种方式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再学习后思考哪一种学习方法更有助于自己解读《雷雨》。如有学生认为续写剧本基于读写结合的思想展开,这种方法不仅能用于阅读剧本,也适合阅读其它作品,而撰写人物小传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更适合小说、戏剧这种具有丰富情节和诸多人物形象的作品,尤其是角色扮演,更适合学习话剧。在校本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其它作品的时候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这时候他们就能结合自己在反思性学习中掌握的信息,进行合理选择,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如有学生认为在阅读《祝福》的时候可以撰写人物小传,详细分析祥林嫂的性格变化,思考其人生境遇。

学者罗杰斯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要换位思考,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学习。利用网络教师能使用录屏等功能,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助于引导他们展开反思,同时学生也能在反思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课堂学习内容获得新的思考。

四、共享式,拓展资源

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海量信息,能促使学生积极展开知识共享,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资源,并利用微信等渠道进行知识共享。在设计校本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时代的特点和当地的特色设计一些和拓展阅读有关的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搜索和知识共享中,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摆脱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更便捷地获得各种知识。

《师说》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校本课程的时候结合学校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到“互为人师”的主题活动中。学生首先要总结《师说》对于从师学习的观点是什么,然后思考自己能向他人学习什么,能将什么教给其他人,然后展开共享式课程活动,学生将自己了解的知识整理出来,上传到网络上,供其他学生参考,同时自己也尝试搜索感兴趣的内容,习得更多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提交的共享信息,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围绕设定文化、历史、艺术等各种不同的领域整合相应的微课课件,学生发现自己的共享资料入选了校本课程,能提升自豪感,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会更加浓厚。

人本主义理论提出教师要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学习者的爱好,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促使学生感知世界,发现并且超越自我。教师还可以利用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平台,给学生推荐各种共享信息资源,让他们能结合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和观看,从而足不出户地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就更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公平。

五、项目式,分工合作

项目式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他们要自主处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展开最终评价。在校本课程中适当设计项目式学习的活动有助于沟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展开分工合作,用集体的智慧完成任务。在结合了网络后,学生在项目合作时可以进行实时沟通,还能利用各种数据处理工具分析材料,这样有助于他们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琵琶行》的时候教师将其和其它古诗词整合在一起,设计了“中国文化知多少”校本课程,并结合《琵琶行》一课设计了相应的自主学习项目“古诗词如何描写音乐”。结合此项目,学生要展开自主分工,围绕各种不同的主题展开自主探究,如有的学生要收集古诗词中其它展现音乐的作品;有的學生要展开对比,分析现代作品中是否也有展现音乐的文章,和古诗词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则负责组织讨论,协调大家的意见。在一番讨论后,学生还要将总结出的答案整理出来,和其它小组进行分享,看看哪个小组的观点更为准确。在学生完成此项目后,教师再安排他们完成“中国文化知多少”校本课程中的其它项目。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重构学生的学习环境,探索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构筑泛在学习环境,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精细分析和个性化分析,设定各种定制课程。在此基础上设计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并应用掌握的知识,还能让他们利用网络展开高效分工合作,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融合网络云技术,尝试设置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指出网络学习空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认定的,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支持共享、交互、创新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场所,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搞好校本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由选课、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全身心地融入到线上学习空间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季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校本课件微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