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个性化思考
2021-08-09陈艳莉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高中规定的三大专业任务群之一,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及文学阅读与写作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代表着语文教学重视实用性和思辨性以及文学教育的取向,这三大任务群学分的设置虽然有些诧异,但其重要性却是相同的。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更能展示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作为全新的任务群,其也代表着全新内涵,对其内涵与课程价值以及实施的策略进行分析,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多种有意义的借鉴。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内涵
如果只是从任务群的名称来看,则具有一些歧义,实用性是描述对象还是对性质进行界定呢?如果是描述对象,可以这样理解,忽略了实用性文本,指向了阅读对象,而如果是性质界定,就可理解为带着实用性质的阅读,其限定的是阅读的目的与性质。对这一名称的不同理解,也代表背后的课程意义有很大差异。如果是实用性的文本阅读,那么学习的对象就是实用性的文本,和思辨性文本阅读以及文学作品阅读对应,那么这一任务群定位就是对这些文本的借鉴使用和阅读与理解;如果是带有实用性质的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实用,就像阅读新闻时可以得到信息,阅读一些科普性的文章能够得到相关知识,阅读文学性的作用可以使心灵得到愉悦等,都包含其中,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无功利性阅读,也就是审美性阅读,这种任务群学习的对象也不是某一类的文本,而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或行为。课程标准的表述更倾向于第一种,把实用性文本作为阅读的对象,但是在任务群的名称中,实用性对交流也起到修饰与限定的作用,实用性交流内的实用性是明确且具体的,它是指具有实用性质的交流和表达,而不是其它。从这方面来看,实用性和阅读与交流这两个短语,其含义也有一些差异,所以任务群的名称方面还欠缺准确性。
而实用性文本的概念,也不是非常明确,内涵与外延都不是非常清晰,实用性文本也就是带有实用性质的文本,其外延都超过实用文与实用类文本的内涵,某一文本具备实用性,就代表这一文本的目的是实用,凡事有着实用性目的的文本,似乎都可以涵盖其中。实际上,很多戏剧、散文以及小说等作品,基本上也都带有实用性的目的,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和《药》等文章,其目的也是为了改变国民性。传统实用文和实用类文本,由于约定俗成,很少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从历史出发,两个不同概念的出现和文学作品也是相对的,其外延也相对明确。可以忽视上面的争议,把实用性文本和实用文视作相同概念,指除戏剧、散文、小说以及诗歌等作品外,以实用性为目的的文章,包含各种调查报告、书信、演讲稿、科普性文章以及新闻等。这样,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主要包括两方面,也就是实用性文本阅读和实用性表达交流,前面是读,是输入与内化,后者是听、说、写,是输出与外化,核心的性质就是使用,学生需要学会对这种文本内容与表达策略的分析,并在课外运用,传达相应信息,为社会服务。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课程价值
1.从零散到整合
第一,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早在民国期间,实用性文本读写的相关要求就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到新世纪,其学习和要求更更加明晰与充实。以往大纲大多是根据文本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文章学视角为基础,更加关注科普文、新闻等具备的独特性,而现在的课程标准则对其限制进行突破,对实用性文本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大类,提出整体的内容要求和目标,这样的整合就是要求人们对不同问题中的个性进行关注,还要考虑到大类的共同样式与法则。第二,对阅读和写作进行整合,以前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要求是分开的,两者之间的互动也不密切,但现在要求把阅读与写作相统一,不仅需要掌握目前社会中常用的实用性文本,还强调擅于使用新的方式进行表达,用阅读促进写作,阅读与写作互相配合。
2.从二元到多元
实用性的阅读与表达,以前阅读、写作大多是分立,听与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而新的课程标准则对其进行扩展,更加關注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实际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突出听说读写多元化并行的路线。这不仅与现代人们之间交往的频繁性相适应,显示出交往时的现实要求,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更好服务于社会,而且也回到了实用性阅读和交流的一些本质,不少实用性的文本,比如纪要、演讲等文本,其本质就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听和说等进行文字性的记录,而如果离开了听与说,只是静态的学习,也就脱离了文本的相应情境,对学生深度的阅读有很大阻碍。
3.从静态到动态
重视传授静态化文本知识,就不会注重阅读的策略和方法,重视静态文本的分析,就会忽视了文本的情境、对象和目的,这是以前阅读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如对消息类文本进行教学时,一般是倒金字塔结构,把重心放在消息有关的文体知识讲授上,但很少把它看做消息类文本阅读的策略知识,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再比如,对书信类文本进行教学时,一般只是对文本中的内容进行静态分析,并不是将其作为作者与其对象的交流与活动。但实际上,人们在写书信时,都会使用模拟方式,想象与通信对象面对面交流,所以会对措辞进行斟酌,使用恰当的表达,进而形成文本,如果只是静态分析,就会脱离书信的本质。新课标则关注到这一点,在开展教学活动与设计时,要对文本进行动态化的理解,关注传授策略和方法的技巧,在对任务群进行落实时,要对口语、写作、阅读以及讨论等活动进行科学安排,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各种实用性的文本,强化学生实用性表达。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实施策略
1.要以理解性阅读为基础
文本的样式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只使用通用模式,实用性文本也有一些共同特质,其文本通常都处于一定的情境内,会有具体的问题,面向特定的读者,表达的方式更加灵活,进而实现实用目的。对交际的语境进行回溯,对文本针对性进行分析,这是实用性文本阅读策略之一,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开展理解性阅读,其目的是了解文章在说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等?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为什么写?写了哪些内容?如何写的?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关注篇与类之间的关系,不能将课文只是当做某一样本进行诠释,也不能只看到文本的特殊性却忽视了文本的特质,所以不仅需要读出文本个性,了解作者的创造性与风格,还需要擅于总结与提升,进而对相同题材的特征有所了解。
2.以审辨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作为深化
审辨性阅读是对文本有所理解后,对其进行反思、审视、辨析以及质疑等,而研究性阅读则是使用文本内的方法或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开拓和研究,这两种阅读方法的层次相对较高,但其基础则都是理解性的阅读。实用性的文本需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审辨性阅读,对文本进行评估与审视,包括作者观点、文本材料以及表达的内涵等。在审辨性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性阅读,对文本进行延伸和拓展,对其知识与方法进行综合性运用,比如在对新闻作品的立场进行审视后,可以对相关报道进行拓展性阅读,对媒体的立场进行有效的辨析,进而提高媒介素养。
3.以鉴赏性阅读为辅助
经典课文是文化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非常重要,对一些经典文本来说,其阅读自身就是一种目的,所以实用性文本阅读,还需要摆脱任务群限制,从经典文本角度对文字进行鉴赏和品析,比如,学习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可以发现,这是一篇悼词,有着悼词的通用结构,它还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纪念文,作者的文字中充满感情,结构非常巧妙,语言十分精炼且内涵丰富,这就超越一般文本的实用性价值,可以当做一篇优秀的作品进行鉴赏。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实用性文本的理解,强化阅读创新,拓展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宣.“要素主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助推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为例[J].汉字文化,2020(15):29-30.
[2]朱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探析——以演讲类文本为例[J].中学语文,2020(20):60-62.
[3]鲍道宏.“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福建教育,2020(28):28-30.
陈艳莉,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