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的尺度
2021-08-09乔叶
乔叶
有一次,我受邀担当某个“最美读书声”活动的决赛评委,对于朗诵我是外行,所以只对朗诵内容做了些微阐释。近些年,我参加过不少类似活动,一方面为全民读书潮欣悦,一方面又有隐隐担心。读书几乎成了朗诵的代名词,而朗诵又越来越偏重于表演。比如朗诵红军过草地的篇章就穿着红军服,朗诵李白的诗篇就穿仙袂飘飘的唐装,在声调上的处理也很花哨,或者声嘶力竭,或者声音颤抖故作哽咽。“这些花活儿有用吗?没用的。但凡是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尺度,我认为最朴素最有效的尺度就是:要让人舒服。”突然,听到其中一位评委如此点评,顿时被击中。
他是省里的朗诵名家。我曾听过他几次朗诵,每次都觉得很好。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现在,终于知道了,就是舒服。又想,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吧,可以不懂某个专业,但是舒服不舒服,却是可以体会到的。
让人舒服,这个尺度初听觉得意外,再一品就觉得很在情理之中。
让人舒服,这个尺度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懂得。比如按摩师为你按摩的时候,你之所以会觉得舒服,是因为他懂得你的所有骨头和肌肉。
意味着理解。比如上身后既好看又舒服的衣服,那是因为设计师充分地理解衣料的材质,也充分理解穿衣者的身体。
也意味着缜密的逻辑。情感逻辑、审美逻辑,都要坚实。因此好的画、好的音乐,都是讓人舒服的。
这么想来,让人舒服意味的还真多啊。它意味着自然,最大程度的自然。它还意味着体贴,体贴人心、体贴世情。它甚至意味着科学的优美和精确,因此哪怕是黄金分割点,也是会让你舒服的点。
当然,让人舒服,不是讨好,不是谄媚。让人舒服,也不是说要拒绝夸张。有很多夸张也会让你很舒服。漫画夸张吧?花腔女高音夸张吧?京剧表演夸张吧?夸张得合适时,就会让你觉得很舒服。
让人舒服更不等同于自己随意,自由之前先自律。你看体操表演,流畅、优美,看着那么舒服。谁都知道表演的人在背后下了非同寻常的苦功。写作当然也是如此。当你读某篇文章觉得特别舒服的时候,你难以想象作者为一句话,为一个题目,琢磨了多少次。驾驭的时候不显得艰难,是因为背后严苛的训练。只有经过默默的努力,才可能会有明亮的呈现。功夫下得越足,临场才可能越轻松,也才会在呈现的时候让人舒服。
所以,某些朗诵为什么会让人不舒服?要么就是在做不高级的苦情戏,实际上就是对受众进行强制绑架;要么就是哗众取宠,这更是一种试图吸引眼球的幼稚伎俩。他们没有把真正的功夫浸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一呼一吸、一停一顿中,更没有浸入到情感深处。他们的努力都漂浮在外壳,怎么会把别人带进内核中呢?怎么可能会让人舒服呢?即使他们看起来是如此努力。而有意思的是,所有外在的虚张声势,恰恰就是因为内里弱,没别的。
(张秋伟摘自《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