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自愈”
2021-08-09许翠单
许翠单
沙水游戏区里,玲玲一个人在挖沙,她用铲子反复挖洞、填平;再挖洞、再填平。从游戏开始到结束,玲玲都自己一个人挖洞、填洞。当老师靠近她时,她就停止动作,斜着眼睛看老师,时不时看看周围的小伙伴,直到老师将目光移开。
以前的玲玲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呀!她爱跟小伙伴们一起兴高采烈地玩,积极探索发现,有时候还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可最近,她却在游戏中一直机械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玲玲家长说,家里人有意对玲玲隐瞒了妈妈去世的事情,难道是她知道真相了吗?玲玲在游戏中反常的表现,引起了我的关注。
开启孩子的内心
带着疑惑,我尝试去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玲玲的家里人确实特意交代过,请老师不要向孩子提及“妈妈去世”的事情,怕孩子太小,承受不了。因此,我们都认为孩子并不知道妈妈离世的消息。
然而,从孩子的两幅画“太阳哭了”和“太阳觉得好冷”里,我发现玲玲其实早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于是,我有意创造机会跟玲玲亲近。一次,我把她带到了阅览室,提议我们各选一本喜欢的图书,分享给对方。我选了一本叫做《房子再见》的绘本,那是一个充满爱与柔情的故事,但跟死亡无关。因为我觉得我们的聊天不能直接从“死亡”这件事情开始,而要等到她在情感上觉得安全的时候,才能跟她谈谈她的画,谈谈死亡,谈谈她内心的哀伤。
我给玲玲读了这个故事,故事最后,小熊说:“原来是我忘记说再见了。”我顺势说道:“生活中好像也总有这样的事情,我们都来不及说再见。”玲玲看着我,说:“我也来不及说再见,妈妈就死了。”就这样,我们开启了这个沉重的话题。
“妈妈不在你身边了,你很难过,是吗?”我问。玲玲点点头:“妈妈在医院戴着输氧气的口罩,不能说话,所以我也不能跟她说再见。”“哦,妈妈不会怪你,妈妈肯定知道玲玲很想她,她也很想你呢。”我说。“我看到妈妈被埋在土里了。”玲玲说。“嗯,我看到你的画了。”我边说边找出手机里那两幅画的照片。
“你看,太阳也很难过,它哭了。这是我和姐姐,还有爸爸。姐姐哭了,我也哭了。”玲玲指着其中一幅画说(图1)。“这里‘太阳感觉好冷,这里有一团熊熊大火在燃烧,我和姐姐在旁边看着。”她指着另一幅画告诉我。“嗯,我明白,你很难过,是吗?因为妈妈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任何人失去妈妈都会很难过,我也失去过亲爱的人,也曾经很难过。”我说。“你也这样难过吗?那你告诉别人了吗?”玲玲问。“我身边的人都知道。”我说,“你呢,有没有告诉别人?”
“我没有告诉过别人,轩轩也不能知道的,轩轩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现在不能跟轩轩一起玩,我不能让他知道。”玲玲说。“谢谢你告诉了我,那我就做你的树洞吧,专门存放玲玲小秘密的树洞。”我说。
一瞬间,玲玲的嘴角向上扬了一下,微微一笑。马上,又哀伤了起来:“妈妈很喜欢我,也很喜欢姐姐,但是妈妈生病了,就死了,我不知道妈妈到底去了哪里。”“嗯,妈妈是去了天上,变成了天上的精灵,她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守护玲玲和姐姐。不管妈妈在哪里,她永远都那么爱你,还有姐姐。”我说。“那妈妈还能听见我说话吗?”玲玲瞪大眼睛问我。“当然能啊,她能听见你的声音,还看得见你的高兴和伤心呢。不信,你闭上眼睛试试。”我说。
玲玲马上闭上了眼睛,抬起头,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告诉我,她真的感觉到了妈妈。“你听到妈妈说什么了,宝贝?”我笑着问她。“我听到妈妈跟我说,你怎么又调皮捣蛋打扰姐姐写作业,快去捏橡皮泥……”玲玲把她闭上眼睛后“听见”的妈妈说的话一句一句告诉我,还时不时睁开眼睛朝我笑一笑。
那一刻,我既难过又欣喜,难过的是玲玲这么小却要承受那么大的苦难,失去至亲的苦痛我无法帮她“消除”,虽然我是多么渴望可以帮到她;欣喜的是玲玲对我的信任,她终于把内心的话说了出来,如果一直憋在心里无法纾解,那该多么难受啊。
就这样,我成了玲玲的“树洞”,她说她也是我的“小树洞”。
在游戏中“自愈”
1.涂鸦游戏中的宣泄和自愈
玲玲画了一只小鹿,小鹿身上长了一对绿色的翅膀(图2)。我靠近她,她看了看我,继续画,时不时地看看旁边一起涂鸦的小伙伴。当小伙伴走开时,她转过身小声跟我说:“这是一只有翅膀的小鹿。”我说:“哦,它有翅膀啊,它要飞到哪里去?”“它要飞到天上去。”玲玲说。“飞到天上去做什么呢?”我问。这时小伙伴拿着颜料回来了。“飞到天上去看想看的人。”玲玲的声音变得很小,小到我有点听不清楚。
连着几天,玲玲的涂鸦都是各种能飞到天上去的“作品”:凤凰、龙、各种鸟,还有在半空中作战的哪吒。
以前,玲玲的涂鸦游戏大多是“穿着漂亮裙子的小公主”那样的作品。而今,她的作品几乎都是长着翅膀的能飞的事物。我想,这可能与我跟她聊天的内容有关,我告诉她妈妈变成了天上的精灵,在天上守护着玲玲,妈妈永远爱她。因此,她在涂鸦游戏中想象出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她可以坐着会飞的小鹿、凤凰、大鸟等去天上看她喜欢的妈妈,那个世界比她身处的这个世界更能给予她安慰。她在涂鸦游戏中,借着童话般的幻想消解着自己失去妈妈以后的种种情绪。
此时,我真庆幸她能通过游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游戏获得治愈。
2.角色游戲中的宣泄和自愈
玲玲手里拿了一本“书”,是她画的一幅画。她把“书”放在积木搭的“娃娃家书架”上,我在旁边看着她。“这是我们家的书,名字叫《海的女儿》(图3、图4)。海的女儿嘴上不说,心里却记着。”她看着我说。“哦,是吗?”我简单回应着,并不想打断她的游戏。玲玲又重复了一遍刚才说的话:“你知道吗,海的女儿嘴上不说,心里却记着。”“有时候我还会给小宝宝讲《海的女儿》呢。”玲玲指着她书架上的那本《海的女儿》说道,“我的宝宝在那里……”“小宝宝有时候还会把我准备的东西弄翻。”“我要带着我的书出去玩。”……玲玲拿着一个娃娃扮演妈妈,不断喃喃自语着。
看着玲玲在游戏中快乐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她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温暖时光:有时,调皮捣蛋的宝宝在打扰妈妈的工作;有时,妈妈在给宝宝讲故事,宝宝在妈妈身边撒着娇……游戏就像是一个“有魔法的世界”,让一个失去至亲的敏感的小女孩能享有如此快乐的“亲子时刻”,并在这样一个“魔法世界”中慢慢自愈。
孩子的“画”就是孩子的“语言”,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就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对于妈妈去世这件事情,家人认为玲玲年龄小,什么都不懂,因此选择了对她进行隐瞒。但这仅仅只是大人们的想法,他们根本不知道敏感的孩子早已觉察到了这一切。所幸的是,我們从玲玲游戏时的行为表现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从她的画中读到了她内心的“话语”。孩子已经知道了妈妈死亡的事情,只是她不会像成人想象的那样,将内心无限的悲伤表达出来。也许是作为一个孩子,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也许是她在失去妈妈之后觉得外部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值得信任的,所以,她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比如在挖沙时,一旦有人靠近,她就会很警惕地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对方;再比如,在涂鸦游戏中,当有小伙伴在她旁边时,她不会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
挖沙游戏中,她机械的游戏行为,让我看到了她游戏水平的“倒退”,这种倒退正是孩子内心遭遇创伤后的表现。从她不停地“挖洞,填洞”的动作来看,跟她之前所画的那幅“太阳哭了”的画面内容很相像,我想这应该是她记忆最深刻也最为痛苦的部分:妈妈被埋到了土里,再也见不到了。所以在她的游戏过程中,反复表现出了自己在创伤事件中所经历过的那一幕,她的游戏让我看到了她内心的苦痛和悲伤,无法言语,无所适从。好在,游戏中反复重演的过程也是她情绪宣泄的过程。
游戏对于创伤后的幼儿心理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游戏中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透过想象、创造以及角色扮演等各种方式表达、释放并治愈自己的内心。玲玲在涂鸦游戏中的绘画本身就是情绪宣泄,也是一种治疗。而在角色游戏中,她画的“海的女儿”里的小美人鱼不能说话,却知道所有的事情。就像她虽然不说妈妈的事情,但是心里什么都清楚。我想,这正是她通过游戏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小美人鱼身上的体现,借着美人鱼的故事,一定程度上让“不说”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她在娃娃家里的各种话语和行为,也是她在游戏中纾解情绪的过程。整理图书、给小宝宝讲故事、调皮的小宝宝总要打断妈妈的工作……这些妈妈在世时的各种记忆片段,在娃娃家游戏中复演,我想,这正是她对妈妈无限思念的体现,她多么渴望能回到记忆中的生活里啊,在与娃娃的互动中,她的内心一定得到了些许安慰吧。希望游戏能让她慢慢自愈,走向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