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

2021-08-09张婧

中国内部审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内部审计大数据

张婧

[摘要]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业务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探索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为大数据技术环境下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   数字化转型   金融   大数据

当今世界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之伴随而来的金融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风险也日渐凸显。2019年,人民银行总行党委《关于深化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科技强审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关注新技术带来的风险,顺应内审行业发展趋势,推动数据审计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内审处组成课题组,结合近年来数字化审计实践及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提炼推动数字化内部审计转型的方法,提出开展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数字化审计转型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建议。

一、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作出了专门部署,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内部审计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应审尽审,实现审计全覆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信息化手段运用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技术保障。

(二)人民银行业务数字化发展的必要准备

2018年,人民银行总行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大数据应用试点、进一步推进数字央行建设,组织系统内11家分支机构试点开展央行数据应用平台建设。随着人民银行各业务领域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审计人员面临越来越大的数据量,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找到答案、实现审计目标,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对监督手段提出的新要求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非接触式工作方式,使新技术手段运用浮出水面,疫情防控产生的“社交物理距離”使得更多的工作依赖于非现场和网络。对于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字化审计将在转变现行监督模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区块链等新技术对传统内部监督工作提出的挑战

2020年,人民银行宣布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全新的加密电子货币。目前,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数据完整性保护、及时信息共享等技术改变了财务会计记账原理,加密数字货币的广泛使用,引发如何对加密数字货币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等新问题。适应新技术产生的会计准则将改变原有的会计监督方式,因此传统内部审计方法手段难以在新技术领域实现“应审尽审”的要求。

二、数字化审计的优势

传统审计绝大部分受限于技术手段和审计获取的样本范围,审计结论简单来说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和评价,倾向于查错纠弊的“确认”审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内部审计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数据分析工作量大,审计资源投入持续增加;事后审计缺乏对审计对象业务流程关键节点的实时把控;审计手段限制了审计覆盖面,审计发现难以描述全貌,从而限制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咨询职能发挥不充分等。结合近年来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践经验,数字化审计具有如下优势:

一是减少了简单重复劳动,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通过构建成熟的审计模型或编写可推广应用的审计程序处理海量数据,输出分析结果,供审计人员分析或作为审计结论的参考,极大地简化了审计人员的手动操作,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审计风险。

二是强化过程监督,提高审计监督质量。数字化审计使实时获取监督对象业务数据成为可能,运用智能审计软件开展持续型审计,推动了审计关口前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可覆盖全部业务数据,推动审计发现从点到面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审计监督质量。

三是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得出多元化审计结论。基于不断增大的数据量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审计中引入趋势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演算,使内部审计从确认“发生了什么”,进一步预判“将会发生的风险”,并对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给出明确建议,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

四是丰富了审计人员的角色定义。内部审计数字化变革后,审计人员不仅是数据的使用者,还是数据的生产者。数字化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在构建审计对象数据库过程中生产的数据线索以及审计进程中形成的中间数据,均能服务本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

三、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实践

近年来,贵阳中心支行内审处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拓展非现场审计等领域持续开展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多篇研究成果如《依托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效率》《非现场审计模式在提高审计效益中的探索实践》《数据分析在金融扶贫审计调查中的运用》被上级行采用并公开发表。总结其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转变审计模式,运用数据统一集中处理开展经理国库非现场审计

2019年,贵阳中心支行作为总行首批非现场审计试点单位,在总行内审司统一部署下,自行拟订非现场审计方案,运用总行统一下发的审计线索,结合本地国库数据分析筛查,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非现场审计思路,对全省4个市州中心支行及3个县市支行开展国库非现场审计,获得数据分析结果116,433条,纳入疑点线索88,185条,确认问题线索1424条,在国库业务内控管理、实拨资金、退库、收入等业务环节发现问题,并向审计对象提出整改建议。同时,结合非现场审计实践,向总行反馈相关工作建议4条,达到了既定的审计目的。本次非现场审计,内审处仅投入2名熟悉国库业务同时掌握数据分析技术的审计人员进行非现场审计线索分析处理,累计处理下发3个批次的审计数据,覆盖审计对象全年国库业务核算,审前数据分析共计耗时3个工作日,现场审计耗时2个工作日。依托人民银行内网传递审计线索资料,降低差旅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审计资源投入。

(二)转变审计方法,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审前线索筛查

2019年,贵阳中心支行内审处组织开展贵州省金融扶贫审计调查,审计调阅省内各级金融机构、扶贫办及人民银行扶贫相关数据:1775万条人民银行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数据和1951万条扶贫办贫困户、贫困人口名录。审计调阅数据量大,普通计算机无法承载数据分析工作。审计组通过搭建云服务器加载MySQL数据库软件技术,整合人民银行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数据,扶贫办贫困户、贫困人口名录及各金融机构扶贫贷款台账等多维度数据,构建金融扶贫审计大数据库,同时编写SQL语句,开展审前数据分析及线索筛查。本次审计调查围绕金融准扶贫信息系统录入台账,建立十几个数据分析模型,提出数据分析思路30余种,纳入疑点线索近百条,一部分线索无须现场核实可直接作为审计结论,另一部分线索以延伸调查的模式向审计人员提交,现场调阅审计资料进行核对确认。运用上述做法开展审前数据分析,极大节省了现场检查耗费的时间和人力。

(三)转变监督方式,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开展持续监督

基于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数据“T+1”的数据更新模式,贵阳中心支行内审部门与国库部门搭建监督信息共享机制,针对国库部门跨午休时间超过两小时未及时签退用户的问题,开展实时监督,及时通报监督结果,国库审计数据分析人员配合国库部门对全省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在切实推动问题整改的同时前移审计关口。在内审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贵州省分库从2021年1月起,将“TCBS用户未退超时”问题纳入国库业务考核,进一步强化问题整改,杜绝屡查屡犯。

(四)拓展审计领域,实施数据安全管理专项审计摸底数据管理现状

2020年,为进一步掌握本行各业务数据管理整体情况,规范数据安全管理和治理水平,贵阳中心支行内审处组织信息技术审计骨干,对本级行数据安全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审计全面覆盖各业务部门履职过程中使用的电子业务数据,主要涉及货币信贷、金融稳定、调查统计、会计财务、支付结算、科技、货币发行、国库、征信、反洗钱等部门,重点关注本行数据管理情况,分析评价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并对数据管理潜在的风险隐患和控制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下一阶段拓展非现场审计领域,推进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四、数字化审计的基本流程

数字化审计可以分为3个阶段5个基本流程,其中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属于数据挖掘阶段,是数字化审计的核心阶段。延伸确认属于识别阶段,审计报告属于报告阶段,这两个阶段在传统审计中同样存在,如图1所示。

1.数据采集。掌握审计对象数据库构造,选择数据采集的最佳方式,直接导出或利用专业的数据接口工具采集,如ODBC(开放数据互联)技术。

2.数据整理。将采集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集中存储,为数据分析做好准备。数据整理包括四个流程:一是数据清理,制定数据清洗规则和出错处理机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审查和校验,通常会利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清理程序。二是数据概化,即对相关数据表从较低的存储层抽象到較高概念层的过程,将数据逻辑字段转化为带有业务信息的业务字段。三是数据转换,通过标识数据表、数据字段等方式,将采集的数据转换为常用数据格式,便于开展分组汇总、数据关联等。四是数据集成,通过清理、概化、转换,将采集的数据合并为数据集合。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数字化审计的核心,是区别于传统审计的重要环节。运用抽样、检测、比较、判断、推理等方式对整理集成后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预先判断、设定限制条件建立审计中间表或审计分析模型,用验证的方式查找审计对象离群点,发现异常业务并将其列入疑点线索,从而判断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等。

4.延伸确认。对于数据分析形成的审计疑点线索,一部分可以直接确认为问题,另一部分需要审计人员调阅资料或现场核实。数据分析疑点全部核实后,便可提交审计对象确认。

5.审计报告。向领导层提交审计发现和问题的整改建议,服务内部管理和组织治理,这与传统审计报告阶段的工作目标相同。此外,数字化审计基于数据挖掘产生的数据分析结果,其作为内部审计的中间产品,也能为服务领导层决策提供参考。

五、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难

一是不同业务数据之间的分割增加了数据分析工作的难度,制约了审计业务领域的拓展。由于历史原因,现阶段人民银行各业务部门依托自身需求开发使用独立的业务系统,不具备系统兼容性。同时,即使是各金融机构的同类业务数据,在数据结构上也存在差异,对于内审部门收集数据集中分析处理及运用辅助审计工具产生了阻碍。以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为例,目前集中大量人力研发的固化审计模型仅能用于国库业务审计,对于会计财务、货币金银等业务,仍要重新识别业务数据结构,开发新的数据分析子模块。

二是数据分析程序和算法的准确性影响数据分析工具的推广应用。考虑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存在的“黑盒子”问题,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分析程序本身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评估,才能将审计模型或审计程序输出的结果视为可信赖的,在此基础上制定可以推广的实施步骤。以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TCBS固化审计模型为例,其中国库操作员超时未签退模型在试运行的两年中,多次经历分支机构压力测试、点对点测试,不断修补完善后正式投入使用。对于无法解释或未经评估输出的数据分析线索,仍需要有经验的审计人员重新评估确认,这一过程需要重复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化审计模型和工具的推广。

三是数字化审计转型对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更大挑战。数字化时代的审计项目通常兼具专业性、政治性等复合特征,审计人员需具备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审计线索的能力,对审计人员政策敏感性、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由于数据分析工作量大、任务复杂,对于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需要信息化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和动态监测。推动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既需要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又需要熟悉政策、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审计人员的执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六、政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构建完善的人民银行数据生态

加快推动数据标准化立法,提高人民银行内部数据流通利用效率,抓紧建设监管大数据平台,全力推动监管工作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在央行内部管理方面,建立规范的数据公开共享使用原则,为审计人员获取、使用、分析数据提供便利的政策环境。

(二)强化顶层设计,重新定义数字化审计标准

制定数字化审计转型战略规划,推动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区块链、分布式架构、人工智能和智能合约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将智能审计运用提上日程。制定与之配套的审计准则及操作手册,明确新的审计数据标准、数据管理模式和数据分析审计技术应用指南。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相关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审计分析综合平台研发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和数据资源,在人民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体化辅助审计工作平台。二是建立审计数据常态化采集机制。由总行牵头组建数据分析团队,对人民银行现有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全面验证,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分割,对分散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整合,建立审计数据中心。三是制定数字化审计推广激励措施。按照分散开发、统一管理的模式,鼓励分支机构积极探索模块化、嵌入式内部审计数据分析模型或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包,丰富人民银行数字化审计工具库。四是引入外部数据分析服务,可购买专业的第三方数据服务,直接运用第三方数据结果支持审计结论。

(四)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审计人才数字化转型

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审计人员数字化审计技能,使其掌握数据挖掘、数据编程等技术;强化数据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具备伪造数据辨识等技能。同时,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各分支机构要科学合理配置数字化审计人员,注重发挥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经验判断及数据分析能力,打造一支“熟业务、有经验、懂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邮政编码:550001,电子邮箱:54146789@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中国人民银行内审成果运用理论与实务(第二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9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内部审计大数据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