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追寻自我的生命砥砺

2021-08-09陆婷婷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唐僧孙悟空西游记

陆婷婷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整本书阅读渐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热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提出“整本书阅读或可成为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动机。”本文旨在尝试以“一次追寻自我的生命砥砺”为主题探讨推进《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寻找《西游记》的课程价值

《西游记》的主题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关注的是它所蕴含的“自我与成长”价值。在原著中,唐僧一行人都带着原罪出场,他们或是自我救助或是等待救赎,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最终都走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一路上,他们栉风沐雨、降妖除魔,在与妖魔、与自我的不断斗争中追寻自我、砥砺成长、终获成功。正如部编本教材对它的主题界定: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西游记》是研究“自我与成长”的一个经典范本:唐僧少年时寻找父母,追寻自己的身世之谜。成年后西天取经,追寻生命的精神高地。终其一生,唐僧都是在追寻自我,原来他本就是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唐僧最终寻回了自己。孙悟空的成长更加困难:他原本是一只猴子,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猴王;当上美猴王之后,又想突破自己的生命极限,求长生不老;大闹冥府,勾销生死簿后又想获得绝对自由,妄图“齐天”,于是大闹天宫。孙悟空追寻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否定旧我,突破现我,寻求新我。

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突破,克己和自我追求的过程。《西游记》以一个取经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它。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我审视,尝试解决他们是谁,从哪来,要去哪里这些难题。这样的教学目标显然比“宗教说”“政治说”“五行说”等更符合学生的阅读期待、心理需求与认知水平,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策略:基于《西游记》的“读”“画”“辩”“写”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确定为“一次追寻自我的生命砥砺”。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真实感受,还要引导他们在与经典对话中建构自我价值和精神坐标。引导他们把《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作为自己体悟生命、审视人生的镜子与标本。

教学价值决定教学策略。基于“自我与成长”主题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更强调精心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思想与学术的引领者,引领学生回归阅读的常识、回归文体、整合阅读,指导学生筛选信息,以任务驱动阅读,思辨阅读,读写结合。整个《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读:原生态阅读

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讀,他们往往会采用浏览法来处理文本,并借助网络搜索故事梗概,以应付教师检查。教师在课堂中或将教材中节选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处理篇章阅读的方法进行文本细读,试图以偏概全地将整部作品在一两节课中高度概括,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囫囵吞枣,强记教师概括出的名著考点,这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在此基础上体悟生命、理解人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读”是整本书阅读的第一要务。读整本书的“读”强调的是原生态阅读。《西游记》位列“四大名著”,文本所能提供的心理空间足够大,这时候就需要学生沉浸在书本中真读、细读、用心读。温儒敏说读书要“连滚带爬”,此为读的尽兴、读的快乐。因为篇幅原因,《西游记》不适合一开始就整体讨论,于是我们决定根据页数,将内容相对集中的卷章放在一起,这样学生可以集中精力阅读和讨论。因此,我们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与学生共读《西游记》,每天规定阅读量,要求学生写旁批,并且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精读和跳读并用,对于与主题无关的背景介绍我们采用跳读方法;符合主题探究的关键处如大闹天宫等情节,我们师生在课堂上精读,细读之、精思之、鉴赏之。第一遍的读是至关重要的,是在给学生后续的阅读打底子。

2.画:画思维导图

读是画的基础,画是读的延伸。共读整本书之后,引导学生自主筛选与唐僧、孙悟空追寻自我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梳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分析事件对人物成长的重要性(上述梳理可以是表格或文本的形式)。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梳理所得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基于此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唐僧和孙悟空自我成长的思维导图。(以孙悟空为例)

通过画“孙悟空寻求自我成长图”和“唐僧寻求自我成长图”引导学生以人物的自我追寻之路为主线进行重读;对于重要的情节,如勾销生死簿、大闹天宫等重要情节要反复对比阅读,通过分析情节中的变化来展现人物自我追寻的历程,在此基础上理解孙悟空的成长是一路上否定自我、突破自我,最后又超越了自我的成长过程。

3.辩:批判性理解

学生的“阅读”和“绘画”只是基本环节,而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台湾学者蒋勋认为当下的中学生始终没有机会去触碰人性和真正的自我,因为考试不会考。他呼吁教育首先要教学生认识自己,给学生最好的文学,让他们在里面自然的熏陶,从而能够自信地在镜子里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因此,围绕着“一次追寻自我的生命砥砺”这一鲜明的主题,此时我们必须充分理性地去分析、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分析人物,反观自身,追寻自我,勇敢地亮出、说出自己的观点。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认为孙悟空形象具有“七十二变的神通,永远战斗的勇敢,机智灵活,翻江搅海,踢天打仙,幽默开朗的孙猴子已经成为充满民族特性的独创形象。”我把李泽厚这句话抛给学生,要求他们从“自我与成长”这一母题中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结合自身的成长,5~6人为一个小组研究一个子题。并给学生介绍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关理论知识。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讨论得不亦乐乎。我们每周安排一次思辨阅读课,每节课就探讨一个子题,由学生主讲,教师点评补充,出现了有意思的子题如“唐僧的自我和孙悟空的本我的矛盾”“猪八戒有没有试图追寻自我?”,等等。学生自己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也许不能超越他人,但通过这样的分析过程,《西游记》才能真正嵌入他们的生活,成为经典。

4.写:写自我成长

在这个意义上的写作,其实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思辨读写。学生基于前面的“读”“画”“辩”三个环节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观点和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将这种思维训练的成果转化为文字。学生借助《西游记》中的人物成长和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

若阅读任何一部伟大的经典,学生都能如斯人,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安放自己的精神;沉浸在阅读中,唤醒和激发思想的动能,于愿足矣!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猜你喜欢

唐僧孙悟空西游记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惹人喜爱
酱爆西游⑤
唐僧的私密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