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2021-08-09沈振华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议论文古人文言文

沈振华

文言文是一条从古代流淌到现代的文化长河,它滋养过古人,也影响了今人,塑造了炎黄子孙爱国、奉献、宽厚的品质。而在现代课堂,文言文教学常简化为背诵翻译。在学生看来,学文言文几乎等同于学外语,不需要理解,更不需要投入感情。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可以基本掌握背诵翻译,但完全不懂课文的内涵,如果考试换一篇全新的文言文,得分不到一半。考试得分低直接导致学生畏惧文言文,课堂缺乏活力,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要真正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一、以人之常情激发学生情感

1.让古人走下神坛

在很多学生印象中,文言文中的古人是“神”,和“凡”人没有相通之处。其实,古人也是普通人,他们的人生有起伏,思想曾挣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们发现孔子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营造轻松的气氛,没有批评任何一个学生,更没有把自己“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想强加给他们。《报任安书》中,我们发现司马迁告诉仁安,他含垢忍辱活着的原因之一是“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他没有用冠冕堂皇的理由解释不能答应“推贤进士”请求的原因,而是坦诚自己的实际处境和著书追求。

在这些文章中,古人不再是贴上标签的完人,他们不高高在上,也曾走过弯路,他们是美好但不是完美的。如果教师只是把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那么学生无法理解古人,更无法以此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

2.从古人角度思考

古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做出了后人认为的正确选择,这恐怕是很多学生的疑惑。笔者一直强调,其实古人和我们一样,面临人生的选择,也曾犹豫过。

最典型的就是《渔父》,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了渔父,笔者告诉学生渔父是屈原内心的另一种声音,渔父选择“与世推移”,反映屈原曾经想和渔父一样成为普通百姓,但根据文中“身之察察”的品德自述、联系他与楚王同姓的出身,就明白了他无法独善其身。《陈情表》,很多人认为李密不愿意侍奉晋武帝才找了“正当”的理由,其实李密对祖母的“孝”是真,对晋武帝的“忠”不假,文中“生当结草,死当陨首”,以一腔赤诚表明他的“忠孝”,我们的重点不该是怀疑他的初衷,而是进入文本体会他面临选择的痛苦。

古人并非迂腐不堪,“忠孝”也不是时代和身份给他们的枷锁,他们做的选择是从心的。我们要带着学生深入文本,在文字间感受他们的情感,认同他们的选择。

二、以通俗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1.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

大家知道文言文翻译追求信、达、雅,我们更强调“信”和“达”,“信”表现在忠于原文,一一对应,字字落实。“达”体现在符合现代汉语表达,文从字顺,语言规范。有的学生死记硬背翻译,并不理解字词;有的学生并非不懂意思,但翻译时随心所欲。我们先引导学生在无凭借的情况下阅读全文,关注句子的上下句,针对翻译句子,有把握情况下以词或词组为单位翻译,无把握可以字字落实,翻译时尽量用组词法和推断法,按照现代汉语表达删补调换,最后通读全句翻译,思考是否有不合常理不合逻辑的地方。

比如《礼运》中的“是故谋闭而不兴”,《新课标72篇古诗文全解一本通》给的翻译是:因此奸邪之谋不会产生。没有落实“闭”的意思,笔者建议学生改成:因此奸邪之谋杜绝了,便不会产生。

直译尊重原文,更能体现学生字词掌握和文章理解情况,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按点给分,就是倡导直译。当然,直译不是“死译”,有时纯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可以辅以意译,比如《滑稽列传》中,“韩魏翼卫其后”的“翼卫”如果翻译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保卫”不合適,译为“护卫”即可。

2.教师语言通俗易懂

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事实,就要以此为起点找到适合现在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文言与现代汉语不同,“在名副其实的文言跟现代口语之间已有很大的距离”。这表明文言文与我们现在的表达差别较大。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他们接触的语言更是通俗的甚至不规范的。如果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无法让他们接受和理解,那结果必然事倍功半。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引赵使者蔺相如”的“引”一般解释为“引见”,学生不理解,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写“延请”,但让他们明白这是“邀请”的意思。

三、以无疑之疑提升学生思维

这里的“无疑”有两种意思,一是不善于提问的学生,二是不该有疑问却提问的问题。

1.激发不善提问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什么语文课上提问的学生不多,原因大致有三:认为文言文不必求甚解,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疑问,对文言文问题缺乏探索意识。

第一种情况,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文言文虽是用文言表达的,但也是我们古人文化的结晶,“现代的青年若是还有学习文言文的需要,或许是因为有时候要阅读文言的书稿;或是为了理解过去的历史,或是为了欣赏过去的文学”。

第二种情况,笔者认为是普遍问题,学生没有能力把疑问转换成语言时,往往废话一堆,仍然辞不达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导师的作用,课前充分备学生,课上捕捉学生表达中的有用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的问题。比如学习《登泰山记》时,学生总有疑问:姚鼐的登山和一般游记中的登山有不同,但说不清。笔者就此设置了三个问题:一般的登山游记文章,涉及哪些方面;文章落实了常规的登山游记文章的哪些方面,为什么;哪些方面一般登山游记文章应该落实而作者没有落实,为什么。所有问题都引向文章主旨。

第三种情况,也是常见的,学生认为每个人之间语文成绩相差不大,没必要多问为什么。或者自我感觉良好,把被动接受的现成结论当成自己的理解,可是几个问题一提,就发现学生其实根本没懂。

怎么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教师此时应该站在学生角度,抛开参考资料里的现成结论,和学生同步阅读,自然而然产生一些问题,反过来再向学生求教,让学生知道教师和他们心有灵犀,教师也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答案。比如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生根据孔子和四个弟子的问答,思考弟子各自的志向、优点、不足。教师和学生根植文本,畅所欲言,答案丰富多彩,言之成理。笔者做过实验,经过一至两个月的努力,师生之间形成默契,大家的问题都指向同一处,而这一处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点。

2.解答不该有疑却生疑的问题

不该有疑的标准是教师衡量学生水平后,确定学生应该掌握而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的內容。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有三:学生听课不认真,学生水平不够,教师讲解不到位。不管哪种原因,都需要教师关注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就中等难度的文言文而言,学生能读懂60%的内容就已经合格,在考场上,读不懂的不影响做题的可以跳过。但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而言,需要读懂80%的内容。这除了要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还需要有一定的推断能力,根据上下文和这句话中能理解的部分,猜测其他部分的意思。如果相邻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这两个字的意思可能相似或相反。教师可以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让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据此,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处理好三组关系

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还要强调处理好三组关系: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文言文教学与学生思想的关系;文言文教学与时代的关系。

1.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关系

如何充分发挥文言课文的价值,既能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随文写作不失为一种尝试。笔者根据文章特色和教学目标确定一个写作话题,让学生联系文中词句写整篇文章或作文片段。比如《劝学》布置这样的作文题:关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或方法态度,你也有自己的理解,请模仿《劝学》写一段说理的文字。要求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是本段观点句,中间可以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论证。《劝学》写作除了巩固课文教学,还是高中阶段议论文教学的需要,初入高一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议论文,笔者通过随文写作,慢慢渗透议论文写作意识,在议论文的中间段包括观点、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而《登泰山记》中布置500字小随笔:姚鼐登泰山为什么不循常规路线?课上通过师生讨论,学生已经有了答案,课后布置练笔,目的在于锻炼学生有理有据地阐释观点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可以和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教学找到相通之处,利用文言文资源,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可以增加议论文写作素材,提高他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当然,随文写作如何与议论文写作序列联系到一起,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提纲和段落写作教学可以同时进行。《六国论》这类文章可以练习写议论文提纲,《劝学》《师说》适合练习段落写作。

2.文言文教学与学生思想的关系

文言文有教育功能,这是公认的,但文言文中的积极思想如何真正起作用。教学《〈指南录〉后序》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文天祥要详细讲述自己九死一生的经历?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字背后远不是语言所能表述的危险痛苦经历,是文天祥九死不悔的爱国精神。如果没有教师启发,学生看到的可能只是烦琐枯燥的讲述,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当教师找到一个切入口带他们体会这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实则是惊心动魄的经历,又是什么力量让文天祥不畏艰险回到宋朝。不仅如此,笔者每篇文言文都范读,动情处甚至热泪盈眶,用真情把学生带入文本。我们只有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思想教育功能,才能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任务,“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我们批判地继承文言文中古人的思想,这是必须的。但我们也应该清楚任何人、事都有时代局限性,要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评价文言文中的思想。比如贾谊《过秦论》论点句“仁义不施而攻权守之势异也。”中的“仁义”是统治者立场,韩愈《师说》站在统治阶级立场,轻视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与作者自身阶级有关,我们要继承文言文中积极部分。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典范文言文的价值,打通阅读与写作,帮助学生思想成长。要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文言文,让文言文课堂活力四射,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议论文古人文言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古人到底姓什么?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