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2021-08-09骆育芳

旅游纵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骆育芳

摘 要:休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当前已然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元素。乡村旅游观光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一方面,将乡村自然景观与特色人文景观深度融合开发,建立旅游产业链及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另一方面,将传统旅游同休闲农业相融合,在旅游观光的同时深度与自然相处,体验采摘的乐趣,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提供新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乌鲁木齐县

中图分类号:F323.4;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与旅游厅调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研究”(20WLT2011)。

引言

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使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同时,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条件造就了新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乡村旅游同休闲农业相结合,是将传统的旅游与观光休闲联系在一起,在采摘与欣赏的过程中给游客提供不一样的体验。

一、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的条件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热点。乡村旅游不仅是都市人从拥堵城市到山水农村的空间转移,更是都市人从忙碌向休闲安逸的生活方式的转变[1]。

就目前新疆整体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而言,城市旅游消费者激增,乡村旅游及关联产业发展呈现严重不平衡的状态,抓住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契机,推动新疆乡村旅游业全面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乡村旅游同休闲农业深度融合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乡村生态旅游特色鲜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互补优势明显

乡村旅游的核心价值就是乡土本色,即以田园、青山、绿水为代表的乡野;以房舍、家具、农具为代表的乡物;以匠艺、民俗、节庆为代表的乡俗;以民舍及集体用房为代表的乡居;以田园、菜园、家园为代表的乡园;以耕作、匠作及乡村美食等制作为代表的乡作;以食材、文化与环境形成的乡土氛围等。在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注重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要求、城市居民对乡村的精神需求与空间特征充分融合,针对变化的空间生产目标、认知和需求,围绕乡土本色,进一步优化空间资源的配置以及再生产的思路[2]。

乡村应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挖掘本地的人文、地域、生态等特色优势资源,做足做好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的文章,围绕自然观光、农副产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发展进步、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3]。

(二)旅游-采摘一体化服务体系完备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成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乡村旅游不仅停留于“赏乡村景、采农家菜、吃农家饭和看农家戏”的简单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新内容,丰富产品的供给,保护开发乡土文化,带动当地就业,进而产生多元综合效益。

各地应结合市场需求,加大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强化体验活动的创意,建设乡村旅游的相关产业链[4]。要整合乡村各方面的资源,如农耕文化、農业体验、牧业体验、手工体验、自然体验、民俗文化体验等,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

(三)政府政策与技术的支持

各地政府应不断加强规划引导,制定促进乡村旅游和与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财政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大配套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体验活动的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村文化开发,提升服务能力[5]。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提升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创建的水平,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

二、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现状

乌鲁木齐县隶属于乌鲁木齐市,处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因靠近乌鲁木齐市区,其成为乌鲁木齐市民春季踏青赏花、夏季纳凉避暑、秋季体验采摘和冬季滑雪运动的首选之地。

(一)优势

乌鲁木齐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这里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佳,成为天然的生态旅游区,县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为打造乌鲁木齐——南山国际旅游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乌鲁木齐县现已有国家5A级景区(天山大峡谷景区)1个、4A级景区(苜蓿台生态公园)1个、3A级景区(亚心景区、东白杨沟景区)2个、2A级景区(银都度假村、天山玫瑰园、板房沟新华联度假村)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照璧山国家森林公园)1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庙尔沟森林公园)1个;全国农业示范点(天牧农业园、新华联农业园)2个;不同级别的滑雪场(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5S、白云国际滑雪场4S、阳光滑雪场3S、五棵松滑雪场2S、银峰滑雪场2S、蓝天滑雪场S)共6个,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乌鲁木齐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自然景观开发、观光休闲农业和娱乐设施建设等不同角度的发力,乌鲁木齐县在旅游和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上已初显成效。

2.拥有独特的人文景观

乌鲁木齐县还拥有十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乌鲁木齐县作为哈萨克民族的居住区,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最具特色的是哈萨克游牧文化,如阿肯弹唱、冬不拉,特色手工艺品有哈萨克民族服饰、木器、铁器、金银制品、毡房、玉石制品等,都是哈萨克文化的象征。

3.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乌鲁木齐县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就是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仅有40 km,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成为市民们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滑雪的胜地,乌鲁木齐县成为周边城市居民周末及节假日首选的休闲娱乐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打造,乌鲁木齐县不仅吸引了国内众多游客的到来,也有国际友人的身影,乌鲁木齐县的旅游吸引力呈现逐步扩大趋势。

4.天然农业及农副产品的采摘基地

乌鲁木齐县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较大,享有“城市菜篮子”的美誉,大部分农副产品不仅就近直销,还远销国内部分省市,农产品发展可谓是前途可观。近年来,乌鲁木齐县在打造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方面成效显著,草莓采摘园、蔬菜瓜果采摘体验园等也是数不胜数。

(二)劣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乌鲁木齐县响应自治区旅游兴疆战略,发展成效显著,当地农牧民收入也是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不断增多。

1.游客承载量有限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打造,南山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旅游方面逐渐完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双休日、节假日选择乌鲁木齐县为休憩地。但与此同时,给乌鲁木齐市通往乌鲁木齐县的道路增加了负担,由于交通要道单一(仅依靠省道116),一到节假日道路严重拥堵,使游客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路途中,旅游体验感明显下降。

2.农业用水紧缺,农业用地匮乏

乌鲁木齐县农田面积为158.67 km2,耕地面积为172 km2,依据平均每亩地600 m3耗水量计算,农业发展用水严重短缺,部分需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种植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乌鲁木齐县基本农田用地紧张,一方面,限制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的转型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大型农牧场的发展和农牧产品的加工制作受到较大限制,建设用地极为紧张。

3.农产品种类单一,品牌认可度低

乌鲁木齐县主要农副产品有南山蔬菜、南山草莓、南山牛羊肉、南山特色驼奶等,品质较好,深受周边市民的喜爱。但农副产品生产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影响,种类比较单一,集约化生产受限,生产者多以小家小户为单位,规模狭小,产量较低;并未形成特色的农副产品品牌,产品知名度不高,销量十分有限。

三、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完善配套设施。因此,乌鲁木齐县发展要依靠旅游业和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创作新型旅游业态,大力推动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科学规划,制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长远发展目标

政府政策导向直接关系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乌鲁木齐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乌鲁木齐县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基础设施比较完备,配套产业链也逐渐跟上发展需求。

面对现存的节假日、双休日交通道路拥堵问题,需政府集资,合理规划修建一条长远发展道路,为旅游高峰期减压。在农产品生产和休闲农业发展中,政府出台相应帮扶措施,促成小规模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向大规模、集约化、高产能发展,提高农副产品产量和附加值,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在休闲农业发展中,政府主导的集约化生产代替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一方面可提升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改善农业种植用地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集约化生产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创造更高的产能。

(二)挖掘地方特色,突出资源优势

乌鲁木齐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是距离首府乌鲁木齐市最近的旅游休闲区,其靠近天山山脉的优越区位特征,造就了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当地又是哈萨克族的主要聚集地,哈萨克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郁,吹拉弹唱、传统美食、民风民俗等特色人文景观更是数不胜数,乌鲁木齐县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将传统文化同自然景观高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形成集景观欣赏-采摘体验-特色美食品嘗-特色民宿休憩-地方品牌农产品体验购买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要打造具有乌鲁木齐县地方特色的品牌旅游线路、民族风情民宿、独具特色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特色的品牌农副产品,创建一体化的高端旅游服务产业链,增强游客体验感,提升乌鲁木齐县旅游吸引力。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关系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发挥宏观主导作用,建设科学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保证旅游业态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群体,修建配套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游客不同需求;完善餐饮服务设施,保证游客基本需求;增设医疗保障部门,确保游客意外之需。要为游客的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的各项问题采取全面应对措施,极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在基础设施构建中,还需加大对旅游地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很大程度上受旅游地风土人情的影响,旅游地服务人员是与游客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人群,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服务水平直接关系旅游地的口碑。这就需要政府出台,聘请专业旅游管理人员组织乌鲁木齐县旅游从业人员参与培训,不仅要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更要培养旅游服务专业素养,让优质的服务成为乌鲁木齐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四)扩大宣传范围,推出特色活动

对外的宣传和推广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手段。就乌鲁木齐县发展现状而言,仅仅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较大,但从全疆角度来看,并不具有吸引力。乌鲁木齐县仅自然景观而言,因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部分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如南山风景区,是新疆独一无二的高山峡谷景观。但南山风景区在整个新疆的知名度并不高,对疆外游客吸引力不足。这就需要加大对乌鲁木齐县生态旅游区的宣传力度,拍摄宣传片,在地方电视台增设宣传栏目等,不断提升乌鲁木齐县的旅游知名度。根据大众喜好,创建网红打卡地、春季有奖踏青徒步活动、夏季室外集体野营活动、秋季采摘比赛活动、冬季滑雪比赛活动等,通过推出系列特色休闲娱乐活动吸引游客。

四、结语

乌鲁木齐县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自然资源、农牧文化和人文景观等特色旅游资源,其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在乡村旅游备受关注的当下,更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深入挖掘潜在的发展优势,打造乌鲁木齐县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和特色品牌,增强旅游产业联动性,吸引更多游客,切实提升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刘法权.河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1(2):37-38.

[2] 贾风勤,田晓霞,任娟娟,等.乌鲁木齐环城游憩带旅游特征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2):29-35.

[3] 白祥,彭亚萍.新疆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6):304-310.

[4] 罗娟,白祥.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9(7):31-35.

[5] 杨嘉慧.湛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3):237-238.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