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后“阅读链接”教学策略探讨

2021-08-09谢丽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链接野草课文

谢丽艳

“阅读链接”是部编教材助学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梳理发现,随着年级升高,“阅读链接”呈现递增趋势。在“阅读链接”內容上,有片段、有篇章,成为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通道。与课文相关的阅读资源,可以介绍课文背景、补充课文内容、节选文本拓展,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围绕“阅读链接”,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充分挖掘“阅读链接”在语文阅读中的积极作用,为深刻品读语文,服务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一、立足“阅读链接”,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面对“阅读链接”内容,绝不能止步于阅读本身,还要借助于“阅读链接”,开阔学生视野。从时间安排上,可以将“阅读链接”置于课前,激活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可以将“阅读链接”置于课中,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也可以将“阅读链接”置于课后,拓展同类题材的阅读边界。在读《普罗米修斯》时,该文属于神话故事,我们在课前引入“阅读链接”,让学生了解“燧人钻木取火”故事,从神话中感受惟妙惟肖的传说,激发学生对神话的阅读热情。接着,再导出《普罗米修斯》,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聚精会神地参与文本阅读,体会读书的愉悦。同样,在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们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遭受侵略者的掠夺,并毁于一旦。面对侵略者,学生的内心受到巨大冲击。这时,我们在课堂中引入“阅读链接”,读《七子之歌》与《和平宣言》,唤醒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将“阅读链接”放在课后,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所读课文,深入了解与之相关的拓展内容。在读《好的故事》时,通过对“梦”的展示,让学生体认“好的故事”。然后,指导学生读课后“论《野草》和鲁迅《野草》注释”,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野草》作为鲁迅的散文诗集,以象征手法,让人们关注野草。小小的野草,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阅读《野草》,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进了课文的阅读体验。

二、依托“阅读链接”,深化学生情感共鸣

对“阅读链接”内容,通常以节选为主,篇幅较小,可节省课时,便于拉近作品、作者与学生对话的距离。通常“阅读链接”所筛选的内容与课文主题紧密相关,如果全文摘录,反而会干扰课文教学。编者会精心选取相关段落和内容,帮助学生深刻体认文本主题,激活学生阅读情感与体验。在读《北京的春节》时,作者为老舍。该文主要介绍老北京春节的习俗,表达老北京人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结合“阅读链接”内容,所选内容为舒乙的《北京的春节》和斯妤的《除夕》片段。这两篇节选内容,都是描写春节的习俗。学生在读过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后,再对比阅读课后内容,增进对传统春节的情感体验。节选方式补充“阅读链接”内容,在体裁上有故事、有诗歌、有散文等。与课文相比,“阅读链接”内容在于辅助课文教学,篇幅短小,节省学生的阅读时间,突显教学主次。在学习《灯光》时,该文主要对往事的回忆,歌颂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警示后人,要珍惜生活来之不易。对“灯光”的内涵,全文有五处,第一处,天安门广场上夜晚的灯光,借游人之口,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第二处,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火光,在读书中享受幸福生活。第三处为火柴画出的火光,写满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第四处“灯光”,用暴露自己来为部队引路,是光荣牺牲的火光。第五处,再次回到天安门前的华灯下,缅怀战友。在课后,链接的有《毛主席在花山》片段,文中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把握场景和细节描写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对比“阅读链接”,辨析阅读教学主次

从课文阅读中,读懂课文是重要目标。“阅读链接”内容是以辅助材料方式,为课文教学做延伸。举例来讲,在讲解《三黑和土地》时,在课时分配上,教师将大量时间放在课文阅读和讲解上,让学生充分体认幸福生活的不易。接着,设置较短时间,来读“阅读链接”《在希望的田野上》。课后阅读内容,是对课文讲授的有益补充,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点辐射,搭建阅读氛围,便于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抓住主旨,启迪智慧。但也有教师,未能合理优化课时分配,在延伸阅读《在希望的田野上》时,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内容及情感表达,课时花费较多,反而喧宾夺主,使课堂阅读打折扣。分清“阅读链接”的辅助作用,将课文阅读作为主要地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为人民服务》时,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阅读链接”部分,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其内容也是学习周总理的奉献精神,让学生从中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道理。由此,解读“阅读链接”,剖析“生与死的意义”,从中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同样,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落实这一语文任务,节选古典名著片段,让学生对照课外资源与名著,感受语言的特色。读课文,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读原著,感受语言的凝练与简洁。通过课文与课后链接,鼓励学生试读《三国演义》、延伸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在读《十六年前的回忆》后,课后链接叶挺的《囚歌》,抓住“言意共生”这一关键点,让学生体会不同文本的“味道”。

四、突破“阅读”局限,促进读写有机融合

“阅读链接”,很多时候被当作延伸、补充的内容。撇开阅读本身,对“阅读链接”,还要挖掘其更大价值。阅读是输入,通过阅读积累,可以为学生写作夯实基础。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要强调以读促写。在阅读课文后,对照“阅读链接”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课后阅读,要促进阅读方法的延伸,让学生从中学以致用。在读《西门豹治邺》后,我们延伸“阅读链接”,鼓励学生对节选的剧本进行改编,并以角色演绎该故事。“阅读链接”,不能仅限于读,通过改编以课本剧演绎方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读写融合中,学生把握人物的动作与语言,寓教于乐,推动故事发展。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把“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作为语文任务,教材编排了《猫》《母鸡》《白鹅》,从中比较两位作家对动物的不同情感。《猫》和《白鹅》,相似点是都运用了“贬义词褒用”方法,如“古怪”“鹅老爷”“架子十足”等词汇。不同点在于,老舍在《猫》中,巧用语气词、叠词,表达对猫的喜爱。对于《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来赞扬母鸡。阅读这些课文后,再拓展“阅读链接”介绍与“猫”相关的文本,让学生从比较中,体会不同作家对动物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从“阅读链接”中,让学生将读与写关联起来,突破写作难题,学生通过借鉴课文、课后“阅读链接”,举一反三,展开练笔。如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设置练笔活动,请同学关注上学、放学路上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对于上学、放学路上,写哪些景色不做严格的规定,给予学生自主写作空间。在写作前,先读“阅读链接”中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片段,让学生梳理写作结构,归纳“总分”写法,从中体会深刻的情感。借助于“阅读链接”,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总之,“阅读链接”的设置,帮助学生从一篇文章走向另一篇文章。教师在运用“阅读链接”时,要结合学情,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把握单元人文主题,整合和拓展阅读边界,助力学生走向广阔的阅读天地,落实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阅读链接野草课文
小心野草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背课文的小偷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恰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阅读走向更深处
一粒沙里看世界
巧用“阅读链接”的策略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