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寻

2021-08-09朱一闻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李白故乡梦想

朱一闻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先生曾用“守正创新”一词来概括新教材的特点。就笔者看来,“守正”是指新教材保留了人教版、苏教版的不少经典篇目,延续了苏教版人文组元的编写体例;“创新”则意指编写理念的革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方式去设计单元,引导教师创设恰当的学习任务去驱动学生。可见,根据统编版教材的导向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的实施形式将课堂的所有权真正赋予了学生,这就对教师如何设计任务并有效驱动提出了迫切要求。笔者以作家阎连科的《找李白去》(节选)一文为例,在课标分析、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建构真实情境,设计适切任务。

一、明确课标要求——何为“任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任务群贯穿于高中三年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这三类课程,既指向对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覆盖了学生日常生活交际、未来工作需要、语言文字积累、文化经典探究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

18个学习任务群的分类,既有从内容上界定的,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有从形式上划分的,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某篇文本教学来说,往往会出现任务群交叉重叠的现象,此时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有所侧重,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学习任务群”这一产物立足于中国语文教学实践的土壤,还汲取了美国教育家杜威“从做中学”的理念和美国“设计教学法”之父克伯屈的观点,融会贯通,应时而变。

二、梳理任务特点——分析“任务”

江苏语文特级教师陆志平老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作了精辟总结:“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这一显著变化,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能力、教学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见,学习任务群力求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建构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驱动型学习任务,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这四个维度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先生在《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一书中叙写了自己童年时在家乡田湖发生的一连串故事。2016年江西中考从中节选形成阅读考题——《找李白去》,作者以淳朴又不乏幽默的笔调叙写了去九皋山寻找李白的冒险,回忆了童年时期对远大梦想的追寻。从创作主题看,作者对故乡的回忆、成长的笑与泪、梦想的热切追求等构成了文本的多元主题,执教者可以将其纳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从实用性角度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学生以阅读为前提,根据生活的实际需求,调整合适的表达方式。两个任务群的目标并不冲突,共同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并重的特点,综合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故笔者据此设计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

三、探究语文课堂——设计“任务”

文本:阎连科《找李白去》(节选,2016年江西中考)

1.课前预习:阅读全文,梳理情节,为五个部分拟小标题。

明确:(1)忆童年;(2)想出走;(3)去九皋;(4)遇险阻;(5)拽回家。

2.布置任务:如果你是校刊《美文漫步》的编辑,你会把本文放在哪个专栏,为什么?

(1)示例刊物,明确要求。(文学刊物往往根据主题组栏、冠之以名。)

(2)初读全文,漫谈感受。(谈谈你会用哪几个专栏关键词?)

(3)再读文本,小组讨论。

(4)上台发言,各抒己见。

关键词一:童年、童年记忆等。

相关原文:①“世上的浪漫,莫过于某种童年的记忆;记忆中最结实的存在,就是那个叫故乡的地方。” (一年比一年鲜嫩,用词鲜活,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②“很少有人能让故乡从记忆中消散或遗失,就像没有人能把空气打碎一样。”(以空气为喻,说明故乡、童年记忆在“我”心目中的分量。)

③“所以乡愁,不仅是一种情愫,还是人类不朽的诗品和艺品。”(把乡愁看成“诗歌”“艺术”,体现在故乡的种种经历。)

④“倘是没了这些烦恼的琐碎,几乎童年与故乡,就没有存在的依托,如记忆之舟,没有河湖供它怅然地漂荡。”(如同河湖于舟的作用,故乡是“我”情感最坚实的依托。)

关键词二:出走、成长等。

相关原文:①“原来,对于许多的常人,童年就是成长的碎屑;故乡,就是盛装那碎屑的破箩旧筐……”(关于故乡、童年的回忆多是琐碎的、令人沮丧的,用“童年”或“故乡”来作为本文主题词并不恰当。)

②“出走的念想,是每一个少年成长无来由的必需和营养。”(表明“出走”对成长的重要性。)

③“成长是由无数次想要出走(背叛),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思考“出走”和成长、成熟之间的关系,可联系第四部分:“淹一次你就学会游泳了。”(“出走”将经历磨难,但曲折将教会你勇敢和成长,这就是“出走”的价值,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三:梦想、追梦等。

相关原文:“现实总是比梦想更有力量”,这是“少年明亮美妙的梦”。

明确:这是一个出走的梦想,去九皋山找李白的梦想。那么为什么找李白?

①“我的少年就这样,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②结合李白其人其事思考:他的一生都在“出走”,由万丈的豪情、洒脱的性情所引领的追梦之旅。在李白的精神感召下,“我”也踏上了追梦之旅,要走出局限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

③“直到现在,我五十几岁了,离家出走的念想都还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年逾五十,满怀勇气,追寻梦想,可敬可佩!)

(5)詩化抒写,期待生成。

这是一场贯穿始终、别具意义的语文活动,能将课堂的所有权真正还给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选择信息并理解、建构,既能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也能让学生体悟到语文的精彩。

教师要主动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锲而不舍地追寻课改的目标指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李白故乡梦想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梦想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