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021-08-09姜馨蓓

教育界·中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青藏第一课油菜花

姜馨蓓

【摘要】高中地理“第一课”该怎么上?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高中地理所要教授的内容比较陌生,如何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上启发新思维?文章以暑期青藏游经历设计若干地理问题,带领学生开展“第一课”。通过课堂实录和反思,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展第一课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第一课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既需要具备理科思维又需要具备文科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注重首因效应,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地理对生活的有用性,做好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指导学生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对高中地理学习将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笔者利用暑假为期8天的青藏自驾游经历,设计了高一开学第一课,并且课后进行了反思小结。

[课堂实录]

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进入高中地理的学习,通过初中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不知在生活中同学们是否主动运用过地理知识去解决问题,我们学习的地理知识是否有用?如何运用?首先,请同学们打开高中地理的三本必修课本,浏览一下目录,可看到高中地理的学习主要涉及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内容。下面我将以这次暑假,和朋友自驾青藏行的所见所闻为例,让同学们初步体验其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

设计意图:因为初中地理的内容学生肯定有所遗忘,让学生浏览目录,既是对基本地理知识的回顾,也是对高中地理学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有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师:(展示路线导航图)

师:本次自驾行,我们8月13日从兰州出发,经西宁、格尔木、可可西里保护区、那曲等地到达拉萨,沿着著名的青藏线前行,来回4千多公里,历时将近8天。相信同学们对这幅图应该很熟悉吧。

生:这是手机的导航图。

师:那么,有同学知道它是用什么地理技术制作出来的吗?

生:GPS系统。

师:很好,大家有一定了解,在必修2我们将学习地理“3S”技术,准确来讲,除了GPS技术,还有GIS系统,也就是地理信息技术,最终做出我们需要的导航图。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技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师:(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山峰分布图)

师:图中标注线段为本次的路线,结合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这次的旅行主要经过哪些地形区?穿过哪些山脉?地势上有怎样的变化?

生:从黄土高原经过青藏高原到拉萨谷地,地势上从第二阶梯到第一阶梯,主要穿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脉。

师:很好,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多米,这次旅行最大的挑战就是高海拔地区的高原反应,昆仑山口海拔4768m,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m。高原反应比较强烈的人在这两处更为明显,出现胸闷、气喘、头疼等症状。严重者会呕吐、昏迷等,出现这种症状就要马上就医,不可继续冒着生命危险前行。我们一行人由于提前准备了氧气罐和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加上身体条件比较适应,没有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分布图,让学生回顾初中有关地形、山脉的知识点。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高海拔地区生存环境的恶劣,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面对陌生环境的生存能力。

师: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西藏拉萨市。全程只有一条公路,如遇上前方车辆事故,经常出现堵车。并且途中经常通过坑洼、凹凸不平的路段,同学们可以思考讨论一下,为什么青藏公路数量如此少,不像我们平原地区的交通纵横交错?为何道路经常会出现坑洼不平的现象?

生:因为青藏地区经济不发达,城市人口少,公路密度低。

生:道路不平是由于经过的重型车太多,给压坏的。

师:除了经济因素,主要是由于青藏地区环境恶劣,高寒缺氧,修建难度较大。多冻土发育,青藏公路,85%的路基病害是冻土融沉造成的。因此,为了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修建青藏铁路的第一难关就是要解决冻土问题。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交通线布局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认识青藏地区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以及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体会建设者的困难,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师: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著名的“天路”—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建成通车。那么青藏铁路的建成,对青藏地区的意义是什么?

生:促进青藏地区交通、经济的发展。

师:非常好,除此之外,还具有加强内地和青藏地区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意义。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交通线建设的意义,培养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感。

师:美丽的青海湖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为何8月份湖边还有盛开的油菜花,而我们江南地区4、5月份油菜花就逐渐凋落了?

生:青海湖是咸水湖,油菜花开花时间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气候不同。

师:青海湖位于内流区,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油菜花开花时间不同主要是存在气温差异。

设计意图:观察景观图片,联系自己的家鄉,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美丽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沿途可见奔跑的藏羚羊、藏野驴、藏野骆驼,行驶途中最远三四百公里无人、无加油站,最后我们一行决定在公路边露营过夜。白天最热时能有20多度,夜晚、凌晨最冷时低于零度,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昼夜温差?

生: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最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光程较短;高原上大气的密度较小(空气稀薄),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夏季时也比其他地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但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加以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积累和保持,所以,即使是夏季,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也很低,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设计意图:昼夜温差大是大部分学生都应该知道的常识,而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就是通过大气受热过程来具体分析这一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对这一较抽象的知识点有个初步的了解。

师:经过4天的跋涉,终于到达了拉萨。随处可见行人带着各色的帽子,那么拉萨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有同学知道吗?其原因是什么?

生:叫“日光城”,因为紫外线强。

师:说对了,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也是我国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因此在青藏地区出行一定要戴着帽子防止晒伤,学会“入乡随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知来分析未知,提高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一)依托材料,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笔者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并分析地理问题。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知分析、推理的能力,笔者启发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思考,提高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笔者以青藏线自驾游的所见所闻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探究地理现象,领略地理学科知识价值,做到让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凸显地理学科特色。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和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以学生为本,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生成性问题,涉及部分初高中地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教师从相关的考查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分析。比如,1. 常用的驾车导航图是运用什么技术设计的?(了解“3S”技术的应用)2. 整条自驾线上经过哪些地形区?穿过哪些山脉?地势上有怎样的变化?(了解我国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3. 为何青藏地区交通线路稀少?为何道路经常会出现坑洼不平的现象?(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4. 青藏铁路的建成,对青藏地区的意义是什么?(了解交通线建设对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5. 为何青海湖旁的油菜花和江南地区的油菜花花期不同?(了解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带来的影响)6. 青藏高原上为何昼夜温差巨大?(了解海拔高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7. 拉萨为何被称为“日光城”?(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

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有限,很多扩展性的问题是由教师讲解分析的。教师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想、多思、多讲。教师要多引导、多鼓励,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分析。高中地理“第一课”,应起到“承上启下”的功能,是对旧知識的回顾也是对新知识的启发。笔者认为,教师结合实际经历讲授“第一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的地理课堂,才是真正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汤杰.用邮轮经历讲高中地理“第一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7(9):8-10.

[2]王晨光.谈“高中地理第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8):41-42.

猜你喜欢

青藏第一课油菜花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油菜花开
早上第一课
打开艺术的宝盒——“青藏三部曲”的多样化文体与叙事探索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科学第一课
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