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2021-08-09李棉棉
李棉棉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和牵引,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道德与法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将从确立生活化目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案例、开展实践活动、关注课堂评价五个层面出发,全面分析基于生活化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实现转型升级,强调德智共生。生活化教学作为创新实用的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的转型需求相符,将其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确有必要,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焕发生命力和活力,展现其魅力。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跟随教育发展的步伐,将生活资源、实践体验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基于生活化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活化教学主要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展开,这就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其次,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理解自身价值。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积极指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生活、学习方向发展,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并树立自信心。最后,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更加科学、灵活,更注重科学理念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基于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目标是具体活动、行为的导向。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需要以科学、系统的教学目标为指引,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正确性、有效性。为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关注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确立。具体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以《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为基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作为后续教学环节确立、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以便让学生改变不良学习、生活态度和习惯,为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学会尊重”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课程开始前,笔者先将本课的知识点提炼出来,通过整合归纳确定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课程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让教学内容更生活化。这样,笔者通过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方向,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式,因为教师借助生活情境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将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和资源,巧妙地引入教学实践中,以此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学生熟悉的氛围和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而深刻体验、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由此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导并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1]。
例如,“应对自然灾害”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保护地球的责任感。课程正式开始后,笔者先以地球环境所面临的困境为话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来分析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些自然灾害来临的演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安全意识,并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三)引入生活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多运用语言讲解、知识灌输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大而空”。案例教学是具有说服力的教学方式。生活案例的引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是实施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真实问题、真实情况,将其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相结合,作为典型性生活案例加以展现、分析和评价,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并促使学生积极地反思生活[2]。
例如,“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本节课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合,对此,笔者结合一些生活案例来分析课程中的知识点,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课程开始后,笔者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表述,笔者掌握了他們的认知情况。随后笔者引入生活案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开展实践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是知与行的相互脱节,这使学生只获得了浅层面的知识,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能够凸显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功能。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课本和局限于课堂,而要进行社会生活方面的拓展。这就要求教师依据理论知识来设计和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运用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并逐步转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
例如,“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感受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爱科学的意识。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笔者组织了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做一些小实验,以此活跃课堂氛围,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准备实验活动所需的道具,随后,邀请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在课堂活动中,笔者一直关注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主导课堂。活动结束后,笔者再引出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结合活动心得来发表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个环节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关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进步
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构建生活化教学评价,可以为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提供强力保障。但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的日常表现,这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不利的。因此,教师需要改革评价模式,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立足点,同时表扬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表现,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制订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道德动机和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学生的发展[3]。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课堂评价这个环节。实际上,合理的课堂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因此,笔者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置了课堂评价环节。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会适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每当完成一个教学环节,笔者会进行小结,并邀请学生回答或总结一些知识点,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此外,笔者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希望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的来说,基于生活化来开展教学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关系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引,结合学情来确立生活化目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案例、开展实践活动、关注课堂评价,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以期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琴.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J].科技资讯,2021,19(03):160-162.
苏培园.小学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26):43-45.
胡婷婷.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20(24):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