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管改良固定法对早期管饲肠内营养支持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影响

2021-08-09曹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7期
关键词:固定

曹燕

摘  要:目的  研究在早期管饲肠内营养支持非计划性拔管中肠内营养管改良固定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于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以肠内营养管固定方法的不同作为分组标准,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改良后的肠内营养管固定法,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普通细棉绳固定,观察两组别患者不良结果发生率、耐受程度、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中需要进行重新固定、发生管道脱落、周围皮肤受到损伤等不良结果数量均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中患者的耐受程度及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改良后的肠内营养管固定法在早期管饲肠内营养支持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好于传统细棉绳固定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管;固定;非计划性拔管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79-02

肠内营养能降低多种疾病重症及术后患者并发症,如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及改善患者营养、免疫功能。但是肠内营养管往往需要长时间佩带,因此要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及维护,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自行或意外将导管拔出,或者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插管脱落,又被称之为意外拔管[1]。对于一部分患者而言,肠内营养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补充营养支持,还可以保护肠黏膜,降低肠道受到感染的风险。但当导管放入人体时,患者难免会感受到不适,极易引起插管掉落,再次插管亦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与难度,因此,选择一种更高效、稳定的方法固定导管极其重要,本文就将结合常规肠内营养管固定法在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对改良后的固定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于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以肠内营养管固定方法的不同作为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改良后的肠内营养管固定法,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普通细棉绳固定。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65~98岁,平均年龄(71.11±1.32)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68~92岁,平均年龄(71.02±2.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获取家属同意自愿参与。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为65岁以上,需要通过肠内营养管维持自身营养的患者。

排除标准:沟通交流障碍,无自理能力的患者;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方法:采用常规细棉绳固定,取一条适当长度的细棉绳,打一个死结在鼻胃肠管出鼻腔处,从耳朵后方至另一侧耳后打一个活结,并且在两耳后垫放纱布防止局部受压时间过久导致机械性损伤。记录导管末端到鼻腔的长度,确定导管放置位置是否正确后固定管道。每天观察测量管道的长度变化,并用0.9%氯化钠溶液清理鼻腔,早晚进行口腔护理各1次。

实验组方法:采用“Y”型通气胶带法,將准备好的新材料专用宽胶带截取至约6 cm,将其纵向剪开成倒Y型,将局部皮肤进行清洁,未剪开的一端的胶带平整的贴于鼻翼两侧以及鼻梁处,剪开的两端胶带分别交叉螺旋缠绕于导管之上。在利用十字交叉法将一段长约4 cm的胶带贴于鼻翼以及鼻梁处,起加固作用。固定完成后其余操作均与对照组相同。

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1.4  观察指标

管道的长度即管道是否发生移位;管道脱落的例数;需要重新固定导管的例数;周围皮肤受损的例数;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插管后的耐受程度以及满意程度,分为耐受、一般耐受、不耐受;并计算耐受程度。患者导管周围皮肤无红肿,颜色正常为耐受;导管周围皮肤轻度泛红、无异常感觉为一般耐受;周围部位皮肤出现泛红,有红肿及颜色变化为不耐受。满意度采取自制问卷调查评估,满分100分,分值与满意程度呈正比。耐受程度=(耐受+一般耐受)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代入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结果对比

两组不良结果对比,实验组不良结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耐受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耐受程度结果,对比实验组耐受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评分(93.42±3.0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38±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327,P<0.05)。

3  讨论

肠内营养的供给是人类消化吸收利用营养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对于老年重症患者、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恢复期患者、各类肿瘤晚期患者长期置留营养管是重要的护理手段之一[2],改善其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其病程。肠内营养支持通常是进行肠道相关手术后常用的护理方法,但由于带管时间较长,较常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也就是意外脱管的出现,对临床治疗造成较大的阻碍,因此临床上如何应对非计划性拔管就尤为重要。

本文中涉及的两例实验组移位原因均为胶带发生松动,及时清洁皮肤更换新胶带后,效果良好;9例对照组患者由于频繁移动身体,导致系在耳后的活结发生松动,需再次系结,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移位的概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耐受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改良后的固定法更为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实验组中造成皮肤敏感发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肤质对胶带敏感,致使贴上胶带后皮肤发生过敏现象,发现后及时改用棉绳对其营养管进行固定;对照组中出现的主要皮肤状况是由于细棉绳在耳后摩擦或者压迫耳后皮肤是局部皮肤受损,通常更换纱布、调整松紧度或者改用胶带等方法予以处理。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发生皮肤受损的概率大于实验组(P<0.05)。

非计划性拔管出现的一大原因就是固定方法不当或者不适造成营养管脱落、移位、皮肤过敏等。患者察觉到皮肤的不适很容易自主造成脱管的意外发生。以往采用传统普通胶带发现传统胶带很容易受到局部汗油脂分泌的干扰,其黏度降低,极易造成脱落[3-4]。而后大多数临床改用细棉绳来固定肠内营养管,但是,细棉绳在固定时不易掌握其松紧程度,过紧造成皮肤受压,过松导致细棉绳滑落,管道移位,同时患者的水肿程度也会影响固定效果。改良后的固定方法中,胶带更加轻薄、柔软,运用低敏性医用黏胶,对患者刺激更小且更不容易脱落,有效地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5]。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此方法依靠横纵两条胶带缠绕方式的不同,是营养管固定更加牢固,不易脱落,增加了患者活动时的安全性[6]。经过两组别对比,发现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比传统细棉绳方法操作更简洁、发生移位的概率少、对皮肤损害小,且材料易得,适用于各级医院的临床运用。肠内营养管固定后的护理也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相关风险以及置管意义,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此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也应按时查房,确保导管脱落后及时重置,并及时对其周围皮肤进行清理,必要时更换胶带。

综上所述,改良后的固定法不仅操作简单、不易脱落,且外观整洁美观,患者感觉舒适,是一种理想安全的固定肠内营养管的方法,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昕,章春芝,张丽美,等.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10):58-60.

[2]杭英.长期鼻饲病人3种鼻饲胃管固定方法的比较[J].中國保健营养,2017,27(28):81.

[3]米丽丽,王云平,顾潇,等.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及其营养管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16,38(14):2232-2234.

[4]王萍,裴小芹.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6):563-564.

[5]应学,应灵妹,范美琴,等.敷贴改良固定法在外科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2037.

[6]钱文嘉,沈盼,吴红霞.鼻饲法在老年卧床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0,42(3):380-382,284.

猜你喜欢

固定
关于尺骨钢板桡骨髓内钉固定用于尺桡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磁性附着体对口腔修复中固定、咀嚼及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的探讨
胶管止血带和棉垫联合制成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的临床应用
一种温度继电器焊接防错研究与应用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金属铰链外固定联合肘外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38例肘关节三联征的应用价值分析
水胶体敷料在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鼻饲管固定改良法的临床应用
使用一次性双鼻氧管固定鼻胃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