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溧阳:“三治融合”打通乡村善治路

2021-08-09中共溧阳市委宣传部

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治融合溧阳网格

中共溧阳市委宣传部

江苏省溧阳市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近年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和试点要求,不断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着力打通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路径,力求构建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社会,为乡村善治提供了“溧阳方案”。

聚焦和谐发展 在治理成效上力求群众满意

溧阳市委、市政府在试点初期就明确了工作目标,将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检验成效的试金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方案落实,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一线指挥,设立了工作专班,并将其纳入市重点工程和年度考核。全市建立了由农业农村和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司法等部门的协同运行机制,定期召开碰头会,组织学习培训,密切协作配合,汇聚工作合力。

牵头部门按照市里《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精神,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立足自身职能,向16个方面全面发力,稳步有序推进试点任务,农村硬环境和软实力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农村人居环境优美舒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关停采石矿、砖瓦窑、石灰窑、码头等199个。投资6.3亿元开展新一轮天目湖水源地保护行动,投资12.8亿元实施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投资14.8亿元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8亿元实施美意田园行动,整体打造贯穿全域的“1号公路”,实现农田变景点、农村变景区,农村生态底色靓丽多彩。建成7家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建成率全省第一。另一方面,农村精神风貌向善向好。目前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105支、大队230支,注册志愿者14.3万余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接近18%。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场次。先后涌现出“投身公益20年,志愿服务近千小时”的中国好人潘伟、累计“无偿献血150余次,血量3万余升”的献血达人史建中等优秀志愿者,打造了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风信子”、江苏省志交会金奖项目“心愿树”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美音溧阳小城故事”主题活动在全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惊艳亮相,汇众社、聚惠、晨曦等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壮大,“爱公益、爱生活、爱溧阳”在溧阳成为新的追求。

突出多元治理 在治理體系上做到持续优化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溧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全局,把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深度融合、齐头并进,积极引导党员、乡贤、专家、群众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下移组织重心,强化核心引领。全市迅速构建市委书记、镇委书记、村书记“三级书记”联动抓治理的责任体系,用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网格化激活党建“全盘棋”。突出“组织建在网格上”,在全市554个农村网格中同步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党组织书记与网格长同步匹配,发动基层党员担任网格员,统筹好网格内党的建设、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确保组织架构和治理网格全面融合。着眼村书记“主心骨”。立足严管厚爱,评选“为民务实清廉十佳村书记”“耕耘奉献奖”等一批先进典型,近年共评定5A村书记101人次,调整不适岗村书记65名。锻造基层治理铁军,构建选拔任用、培训管理、激励保障“三位一体”的村干部专职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领导力、号召力和组织动员能力。坚持分级培养、分层比选、分类管理,选派优秀年轻村干部到信访、拆迁等部门跟班学习、提升素养。连续5年成为“定制村官”培育工程试点市,招录全省数量最多,有力提升了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水平。持续开展机关干部“第一书记”驻村结对帮扶工作,选派机关干部37名,带动资源、政策下乡,推动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不断扩大党的影响力,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放大党员辐射效应。积极推行党员中心户,以党小组为单位,通过党员投推荐票、群众投信任票、支部投赞成票、党委投把关票,从致富能手、村组干部、基层代表、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择优选定党员家庭为“党员中心户”,一人联十人,十人联百户。推行党员服务代理机制,成立村级党员服务代理站,梳理出10大类74项便民服务事项,让党员代替群众跑。创建“红管家”党建工作品牌,挑选年轻党员担任村党组织的“红管家”,进一步提升基层支部战斗力。建立“老支书服务站”,邀请150名老支书和乡土人才,专业指导农民5800余人次。同时设立10个红色电商服务中心,利用“溧阳智慧城市”“淘宝兴农扶贫”等平台展示时令产品,做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下沉专业要素,汇聚专家智力。以“百姓议事堂”为载体树立本土乡贤“威信”。按各村民小组人口比例,采用各村(组)推荐、本人自荐等方式,聘请30名左右理事。主要遴选为人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威信高的农村家族长辈、在村内有一定威望、敢讲公话的人士担任理事。目前,全市共有“百议堂”理事3508人。灵活运用树下议事、茶馆评理、板凳会议等乡村传统模式,把村民的议事场所搬到了田间地头,化“行政权力硬性管理”为“榜样示范韧性沟通”,引导周边农民了解和参与乡村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020年,全市村级“百议堂”共化解各类纠纷6132起,同比增长19.8%。激发人才潜能,搭建政府和农民间的沟通桥。培养一支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组织实施两轮“天目湖英才榜”乡土专家培育三年行动,累计确定了粮食、水产、畜禽、苗木、园艺、茶叶等6个专业乡土专家180名、后备人才83名。集合政法专业人才,打造治理专家库。深入开展“百名法官进百村”暨“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行动,选派100名员额法官、法官助理,挂钩镇街219个村居,每1个—3个村居设定1名联系干警,送审务进基层,融法官、检察官、律师进网格,为村级重大事务决策、重点项目和合同协议、农村纠纷解决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咨询。推进智慧防控,下足网格化绣花功夫。把全市城乡村(社区)及其他特定空间划分为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一体化信息系统,谋划推进“智慧脑”和“智能针”的试点建设,实现社会治理基础数据、服务项目等资源的信息共享,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方面的信息应用、研判分析、预警防控能力,打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工作格局,推动乡村治理的全面有序开展,为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紧密依靠群众,渲染共享氛围。牢牢树立乡村治理为群众的思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农村土地确权、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人口普查等公共政策贯彻中,加大走访力度,摸排农民需求,密切干群关系。完善联防联控,建立巩固“网格化+楼长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1.6万余名社会各界志愿者在第一时间踊跃报名、不惧危险,走进隔离点、走上防疫第一线,4035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参与城区4071栋楼宇“楼长制”工作,发动居民“守住自家的楼、看住自家的门”,编织了一张齐心协力的疫情防控网。疫情后探索延伸“八小时”工作之外服务机制,楼长就地转为网格员,负责本栋楼居民的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以及疫情防控、防汛、文明城市创建、烟花爆竹禁放等阶段性重点工作,实行专职网格员、网格楼长协同合作、联勤联动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打造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工作新局面。

強化三治融合 在治理举措上做到落点精准

加快自治、法治、德治联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改进管理体系、促进民主管理、推动依法治理、强化道德渗透,着力打通三治融合路径,构建以自治“化解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的一体化治理模式,推动我市乡村治理更加规范化、现代化。

推进“村改居”治理模式。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适应城市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要求,试水“撤村建居”,积极推进管理体系变革。稳步推进溧城镇北水西村、昆仑街道胥泊村“撤村建居”试点工作,探索居民化服务体系。北水西村核实资产总额2927.17万元,经营性资产1885.97万元,确定股东数3208名,量化资产总额2272.52万元;胥泊村核实资产总额2029.53万元,股东数2419名,按人均1股确定股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完成。围绕“建居”工作,溧城镇出台了《溧城镇撤村建居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和工作流程,加强摸排调研、优化区域设置,探索“四融四美”治理路径。昆仑街道撤村建居试点工作方案也已经基本完成,为下一步全面推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强化村民角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民法价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权与遵守村规民约挂钩,强化刚性约束,不断提升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加强和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明确其人员组成、职责权限、监督内容、工作方式、管理考核等内容,促进村级民主管理。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多层次自治格局。全面实施村级资金非现金结算,村级资金进出实行“村银对接”留痕+“村务卡”管理。建立以资金、资产、资源、合同管理和产权交易等为主要内容的“一库九平台”集体“三资”阳光管理系统。

加快法治乡村建设。突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重点,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精准推进,坚持一个清单管到底。制定《法治乡村建设责任清单》。落实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健全乡村法治建设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制定责任清单,统筹涉农执法司法守法、职责一体、整体推进。用好两种援助方式。利用线上12348平台和线下法律服务队提供给农村群众自主选择。12348平台连续5年直线上升,从2015年709件到目前1297件。近年来,线下服务队下乡入户,为一些经济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强化五支队伍支撑。法官、民警、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人民调解员五员保障乡村法治。开展法官、法官助理对接网格员活动,增加化解基层矛盾和解决送达难问题的渠道。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普法品牌。开办了《清风溧阳》《法治大讲堂》《天平》《政风热线》《环保》《法润溧阳》等专版专栏。创作法治动漫(微电影)《丁丁说警事》《丽丽阳阳学法季》《绿色出行》等19部,积极营造法律就在身边的浓厚氛围。

强化文化道德渗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营造清明有序、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作为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提升拓展道德讲堂、百姓议事堂、文化小礼堂、如意小食堂、幼童小学堂、爱心工作站“五堂一站”品牌内涵,弘扬道德精神。创新健康服务站、小城故事等阵地建设,着眼成风化俗,凝聚民智民力,凝练集体人格,提升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形成推动乡村治理的强大正能量和焕发溧阳之治的精神力量。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牛马塘村风光

猜你喜欢

三治融合溧阳网格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海归吴凡:激情追梦的“新溧阳人”
走进溧阳忘记四季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以“三治融合”创新乡村治理
“三治融合”视域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构建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溧阳中材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风味美食——溧阳扎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