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文化

2021-08-09朱丹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文化

朱丹

文化一词由“文”和“化”两字构成。何谓“文”呢?是书本中的文字,是先贤的至理名言,是读书人、教书匠的锦口绣句,是大街小巷墙壁上的标语口号,是符号,是知识,是观念的浅层。当“文”进行了发酵,才有了文化的意义,“文”走过了静止状态,具有了动量的意义和动能的内涵,直至成为人们的观念意识、行为习惯,“文”就从“文字”变成了“文化”。

我认为,对文化的解读应该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团体被主流群体认可的道德尺度、价值共识、是非标准,甚至是一种心灵契约;它常常表现出具有集体倾向的行为和意识;相对于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来讲,文化更应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

知识是“文”的静止状态,它对人没有约束性,但文化对人有约束性,文化常常使人们处于一种自觉的状态,有时或表現出下意识的行为。当下所谓的“潜规则”,就是文化所表现出的非规则约束作用,虽然它常常被指为文化的消极内容。

我们的教育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就要抵制和批判落后的文化。让先进的文化成为青少年行为做事的原则,这就是教育的文化意义。

文化具有动量,它常常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举手投足”的自然性和从众的群体取向性。正是文化的这种功能,才让人们热议起企业文化、学校文化、城市文化来,它证明了“以文化人”的积极价值得到了世人的认同。但文化不是文字,不是符号标签,也不是知识技术,不能拿来就用,文化不仅仅是耳濡目染,文化有“洗脑”的作用。在不少企业、学校和单位中,随处可见墙壁上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口号,虽然起到了耳“濡”目“染”的造势作用,但往往缺乏直抵人心的穿透力,难以发挥启迪作用。真正的文化是有精神长相的。一个团队中的成员虽然性格不同、面貌各异,但大多数人的三观和职业操守,总有一种大同小异之感,这种感觉其实就是团队文化对成员心理和精神的“濡”“染”作用。

一、文化的特征

文化有变异性,这种变异是文化的发展和推陈出新。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仅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下来,这在于中华文化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保持了鲜活而恒久的生命力。生长是生命最根本的状态,不生长就会腐朽。文化不害怕变异,但这种变异是变先进而不是变落伍,变强大而不是变羸弱,变包容而不是变偏狭。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强身固本的过程,变异就是为了防止外部的侵袭和打击,而追求优化的过程。如果说变异是“强身”的话,“固本”就是传承,就是文化中的自身免疫力和自我净化作用,这种作用又可视为排他性,排他性让文化保持了独特性。同理,多样性、变异性和排他性,是文化中的矛盾统一体。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先进的文化不会止步于文字和口头,停留在文字和口头上的“文化”再漂亮也不能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反而会让人们觉得讨嫌或虚伪。我们的教育教学要用教育的智慧、教学的艺术,把核心价值观、道德和情感、知识和能力创作为入心的场景和叙事,用师德楷模的影响力,发挥出春风化雨之效。文化虽然要着墨于“文”的形式,但更要着力于“化”的结果。学校教育只有把思想性、方法论和情感意志统一起来,才能称之为教育。

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文化的传承有两条路径:一是由知识内化而传承,二是社会性的遗传。有些人读了多年的书,表现出来的言行却是“有知识没文化”,而有些人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颇有礼仪之范,显示出一种特有的教养。文化的延续性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自成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在20世纪60年代,郑州一中就提出了“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人格靠自我塑造”的教育观点。世纪交替的前后二十余年里,马自力、张时今两位校长提出了“增加学生自由度,增加学习自由度”。几任校长,虽然从不同的视角,根据不同的经验,用不同的表述形式,提出了不同的教育任务,但都所见略同地围绕着“减少学习时间、降低作业负担、培养自主意识”这个中心,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作为学校育人的大事,这才奠定了如今一中的“唤醒自主意识,提升自主能力,培养自主精神”的育人理念。相反,有些学校,“一把手”换得太快,学校发展的蓝图不断标新,文化的主调不断立异,这就很难形成真正的特色文化。

文化具有职业性,不同的职业之间,职业内容、职业素养、职业形式、职业与社会的特定关系等都不同,从而使文化有了不同的内涵。而职业文化又反过来要求从业者追寻职业的宗旨,坚守职业的操守,表现出不改初心、不容亵渎的职业精神。俗语云“隔行如隔山”,职业文化之间相去甚远,我们应该守护这种差异,这种守护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去学校行政化”,反对“教育商业化”,就是保证教育文化的纯洁性、崇高性、先进性。

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包含着管理文化、教师文化、教育文化。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火车头”,它决定着学校教师文化和教育文化。管理文化包含着管理者的规则意识、管理者的自省精神和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的核心是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教育情怀和管理观。

关于教育管理,曾经流传着“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之说,这是学校管理者必须首先理清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面对的是未成年人群体,他们身体和心智尚不成熟,思想观念和言语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育和转化应是“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所以,爱的春风、善的细雨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过程和终点。学生违反校纪班规是常态,因为孩子就是在正确和错误中得到经验和教训才成熟起来的。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使守纪守法成为学生自觉的公民意识,正是社会赋予学校的使命和责任,它构成了教育的主要内容,改变和转化的过程中有时候甚至可以把校纪班规“束之高阁”,而用更柔和、更打动人心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只有对十分顽劣的孩子,才需要以校纪班规去约束他们。动辄用惩戒的手段不是教育家的作为,“以德治校”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的底线。我们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可以体悟出“法不责幼”的教育思想。

曾经有一个时期,“向管理要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提法在不少学校颇为流行,很多学校实行了上下班签字、工作时间考勤、出入校门验指纹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试图以此保证工作时间和工作产出。我们当然要加强课堂管理和教学管理,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校老师和学生已经处在满负荷或超负荷的状态,通过管理的精细化来提升质量的空间已经很小。这种极限化的管理,无视需要高度职业责任感和高度智慧的教师职业特征,挫伤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这与减负思维是背道而驰的。

提高教育质量应该从激发教师的职业精神入手,使教师由“为稻粱谋”的讨生者变为传播爱和善的“使者”,把和尚撞钟式的敷衍塞责变为孺子牛式的勤勤恳恳;把要求學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教学变为树立学生的鸿鹄之志、塑造学生的自主精神、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素质教育。“向管理要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决不能随随便便拿来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牛鼻子”。

制度文化是学校管理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制度文化要做到政治上正确,具有合法性;又要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具有合情合理性。一些学校设置校务委员会就是让“合法、合情、合理”得到体现的一项制度设计。校务委员会在讲政治的前提下,使很多决策体现了教师的学术积极性、主流群体的意志和利益,避免了校长可能出现的主观片面性,避开了一些不必要的行政矛盾和冲突。

会议文化属于制度文化,建设高效、和谐的会议文化是领导成员团结和全体师生团结的保证。《罗伯特议事规则》在西方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体现了适合西方文化和行政运作机制的会议文化。会议有三种类型:一是“只议不决”的会议,例如座谈会、听证会等;二是“不议而决”的会议,例如推荐表决会、选举会等;三是“又议又决”的会议,例如顶层决策会、发展规划会等。解决什么事情和矛盾就用什么样的会议,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学校管理提供了足够灵活的回旋空间,如何运用它设计会议,是对领导成熟度和管理艺术的考验。

教育者要做现实主义者,更要做理想主义者。所谓现实主义者就是教育者要熟稔世情和人性,使我们的教育不高高在上,找到对接社会的切口。所谓理想主义者就是和社会要保留一些距离,保持一个相对旁观者的清醒和冷静。不管社会的风气和现状如何,都怀揣着弘毅的目标,不钝感,不怯懦,对理想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孜孜追求。有人说“什么腐败都不怕,只要教育不腐败”,这是社会对教育的期许。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高贵品质——清高,清高是一种风骨、是一种节操,更是一种坚韧的品质。如果我们的教师群体能保持清高,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

清高的品质属于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脊梁,一个学校有好的教师文化就有了学校文化的自信。好的教师文化除了必须体现执政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还要有自我约束精神。自由是我们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创造科学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源泉,但我们必须知道自由是什么。有位哲人说:“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自由不仅是个人意志的解放,还意味着个人对社会、对规则的敬畏。我们的文化传统讲慎独,慎独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楷模作用是教师文化的根基,仅会把社会倡导的东西念出来、写出来不算教育,只有自己做出来,教育的过程才会发生。教师最不能做表里不一的人,因为一旦“表里不一”了,教育就不会达到目的,甚至会培养出伪君子。

教学不是教育,教师不是匠人,教学是做教书匠的技能,教育是做教师的艺术。这些话大众理解不理解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笃信。教师只把眼光盯在知识的教学上,就会限制学生精神世界的扩展,也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必然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过程地关注学生成长,就要面对不同的个体,面对其不同禀赋、不同气质、不同习惯、不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因材施教。既然育人的目标不可能整齐划一,育人的方法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教育者必须用心血和智慧做教育才行,有教育理念的教学是“辛苦并快乐着”,只去实施单纯的知识教学就会“倦怠并沉重着”。

教师的文化是一种具有无形压力的文化,说它无形就是说它不是考勤、不是检查、不是打卡签到,甚至不是奖罚,而是使教师扛起责任,产生追求至善的欲望,养成职业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教研会、质量分析会、教学观摩会等多种形式营造出无形压力。有形压力可能是摧毁力,无形压力是动力。

建立起和学生的亲密关系及与家长的和谐关系,也是教师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的教师话不多,但很温暖,在学生心里的形象是温和而不冰冷;有的教师严格管理,但从不“真的”去伤害学生,甚至让学生有一种“打是亲、骂是爱”的亲近感;有的教师铁面无私,让学生又怕又敬;有的教师与家长关系密切,但有分寸、不亲狎;有的教师对家长谦和,但不奉迎;有的教师干板直正,但绝不傲慢。这些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态度和举手投足,也会成为教师文化的符号。

有了好的管理文化和教师文化,就会有好的学校文化,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郑北一中校长)

(责 编 行 之)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