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旗帜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

2021-08-09于学强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旗帜中国共产党

于学强

[摘要]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既要站在百年党史之中,也要站在百年党史之外。面对近代中国的落伍,马克思主义经由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得以传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在党的旗帜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自己的旗帜,要保持锐意进取的斗志,舍我其谁的自信和蓬勃向上的活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旗帜;百年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1)07-0021-05

对于政党而言,旗帜就是其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不仅实现了理论的与时俱进,也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下,完成了中国式革命与建设道路的开辟,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对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近代中国国情提供了孕育党的旗帜的环境和条件

(一)近代中国的落伍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

近代中国发展,是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泪水写就的,充满了苦难和曲折。面对近代中国的沦落,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中的觉悟者,分别选择了起义、改良和革命以试图改变中国,但终皆以失败告终,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而抱终天之恨。失败的原因很多,没有选好旗帜是最为根本的。旗帜可以指明方向,可以树立形象、可以凝聚人心,旗帜选择对了就能积聚力量,取得胜利;旗帜选择不对则只会空耗时间,浪费资源,不可能取得成功。但是辩证地看,乡绅、政要在旗帜和道路方面的挫败,本身也是一种历史选择,崭新的革命力量和革命形势正是在此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既往探索的失败不仅使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成为历史选择,也为中国共产党选择新旗帜和新道路创造条件。中国共产党新旗帜的孕育,既体现了不同阶层对旗帜选择失败的反思,更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自身发展的必然,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在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期间,中国社会中各类思潮涌动、百家争鸣,思潮的碰撞斗争既体现了不同思想体系的本质及其维系的主体利益,也最终呈现了各自的优劣和发展前景。同时,这种思想的争鸣,也为苦闷的中国人如何抉择提供了不同的选项,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都在当时中国文化思潮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潮,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而后,他们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新青年》杂志、组织“问题与主义”论战等一系列活动,学习、宣传、推广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开始在实践中将这一批判的武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马克思主义镌刻了党的旗帜的核心理念

“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2]。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就是马克思主义旗帜。新文化运动后各类思想激战犹如大浪淘沙,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呈现金子一样的光芒,它立足人民本位为中国工人阶级提供推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武器;而中国工人阶级的崛起,及其具备的先进性也为马克思主义找到了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它旗帜上的锤头镰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关注,体现了其维护最广大农民的利益,也体现了不同寻常的艰苦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人民至上理念,通过工农联盟不断扩充统一战线力量推进了中国革命,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进程中确立了党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经历血雨腥风,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最终引导中国工人阶级一步步走向成熟,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和完成中国人当家作主的历史夙愿,将党的旗帜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竖立在每个共产党员的心坎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之下,创造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3]。

(一)在引导中国工人阶级走向成熟中确立党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组成的政治组织,其诞生之后就以组织中国工人运动作为首要任务,而中国工人阶级正是在一次次工人运动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毫无疑问,这个过程充满困难和艰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身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引导工人运动的方法和手段,都需要不断积累和提升;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人阶级虽然有着自身突出的优势,但是其人数少、整体素养低,对于革命进程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十分明确。同时,理论的成熟总是在理论斗争中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伴随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各类“左”与右的机会主义思想进程,最终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下,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完成向革命领导者的转变,真正成长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二)在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确立党的旗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完成对旧制度的批判,在理论与纲领中明确了革命斗争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革命的对象和任务、革命的领导者和主力军,统一了中国社会中最广大民众的斗争意志;另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改造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使其获得包括工人阶级主导的最广泛的物质力量,在提升工人阶级整体理论素养的同时,形成最有力、最广泛、最强大的革命主体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将党的領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视为三大法宝,将政治力量、民众力量、军事力量协同起来,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使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成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重要盾牌,通过革命斗争将党的旗帜插在每一块阵地上,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三)在完成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夙愿中确立党的旗帜

历史地看,中国历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广大的中国人民始终是革命的主力;但是,历代农民起义之后建立的政权,都没有使这一革命主力真正成为国家主人。农民革命主体的地位,在革命成功后没有得到确认,农民只是单纯性地成为不同时期改朝换代的工具。所以,历代农民起义的悲剧不在于没有参与革命斗争,而是没有在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下,在革命斗争之后分享到革命成果,领导者没有兑现革命时的承诺,农民也最终没能实现革命时的梦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革命的实践表明这种主张不是画饼充饥,而是在政治实践中真正承认了人民对于革命斗争的贡献,真正在革命成功后完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夙愿,实现了中国人民真正的翻身,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写进了宪法。

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坚定了党的旗帜

(一)高举党的旗帜为发展定方向

按照政党执政逻辑,政党性质决定执政理念和执政道路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高擎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政党,在成为全国执政党之后自然会将人民至上的理念应用于治国理政进程,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新中国政权的人民性。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确立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生政权的国体与政体,实际上也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新生国家与旧社会根本性质的不同,通过制定和实施“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政策,廓清了新旧制度的不同,贯彻落实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走社会主义道路,彻底废除既往不平等条约,表明自己独立自主外交原则,从根本上确立了新生政权的发展方向。

(二)高举党的旗帜为社会明规矩

为了保障社会秩序,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引导和带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1950年中国共产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指导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将7亿土地分给了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了人民民主制度、过渡时期以及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等具体内容,既为新生政权建设确立了制度基础,也为其有序建制与继续发展创造了法治条件。虽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法治并没有完全得以贯彻落实,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后期,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误判,法治在各地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但是,此时期我们党对于法治认知变化的初衷不是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5],是担心党变质、国变色,害怕社会主义方向出现问题。

(三)高举党的旗帜为国家立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同时,经由革命与建设进程,我们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间的关系日渐制度化,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也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并由此发展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区别西方两党制与多党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在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原则和活动原则指导下,一方面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生成和组建各级国家机关,形成国家制度体系与国家机构体系,并充分考虑历史传统与民族居住情况,推广和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另一方面在重大决策活动中,推行和落实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保障和推进了民主进程。

四、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中成就了党的旗帜

党的旗帜中蕴涵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新时期从破除“两个凡是”到倡导解放思想,从力促改革开放到实施市场经济,从废除唯GDP到推进科学发展,每次转变既是干事创业的条件与前提,也造就了新时期的发展。

(一)新时期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思成就了党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纠正自己错误的同时,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但是,“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6]。所以,新社会主义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没有丢掉马克思主义旗帜,而是某种程度上修正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知。正是由此,在社会主义遭遇挫折时,邓小平坚定地指出“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6]!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工人阶级规划发展时明确过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夺取政权,第二步是利用政权力量增加生产力总和。所以,社会主义内含生产力,而且其进步性应主要体现在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造就更大的生产力发展总量,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财富分配和共同富裕。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党的十三大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发展,就是在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由此也成就了新时期的中国速度。

(二)新时期党的性质的发展成就了党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赢得民众,是其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实施这一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紊乱之时,在这种低潮和紊乱即将影响和干扰中国政治社会和社会秩序之际,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7],结合党的建设及时反思,从新时期民众诉愿和党的自身建设出发,丰富发展了党的性质内涵,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为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也使黨的建设成为一种制度化、持续性的工作日程。这种及时调整与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应变能力,使之在政治实践中经受住了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考验,甚至在苏东剧变后仍然保持健康向上的发展姿态,而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仍然高歌猛进、“一枝独秀”。

(三)新时期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塑成就了党的旗帜

发展与问题共生,发展中呈现的问题只能以发展的手段,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通过高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予以解决。“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到十八大报告,这期间的每一次重要讲话,胡锦涛都特别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8]。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期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呈现了发展的难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生活环境与质量;人口老化、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到发展的持续性等等。鉴于此,我们党提出并践行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新时期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体认,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下来,为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供了思想指引。正是在此思想引领下,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开启了向更为健康和更高品质发展。

五、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创新发展中坚守了党的旗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和党内形势任务发生新的变化,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面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改变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开拓创新,展现了新时代朝气蓬勃的锐气、不畏风险的豪气、敢于斗争的勇气。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9],从而捍卫了社会主义原则,另一方面又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10],从而创新了社会主义形态。

(一)新时代在增强“四个意识”中坚守了党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统一意志是统一行动的思想基础。“四个意识”作为新时代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的体现,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也是党富有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通过增强“四个意识”,可以有效地应对来自思想领域的各种挑战,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各类错误思潮的侵袭,树立共产党人的政治观、大局观、发展观,为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创造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思想根基。

(二)新时代在坚持“四个自信”中坚守了党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成功的重要密码之一是立足中国实际,走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珍视历史发展经验,创造性地将坚持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提出来,为新的发展提出根本指南。毫无疑问,中国发展成绩巨大。但由此也引发敌对势力的不满:一方面,他们会用这种成绩“捧杀”中国,另一方面,他们会从冷战思维出发诋毁中国制度唱衰中国。中国共产党唯有坚持“四个自信”的自觉,才能自主走好新时代的路和未来的路。

(三)新时代在“两个维护”中坚守了党的旗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推进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做到了“两个维护”。中国的发展得益于维护坚强有力的党的核心,而且不同时期这种核心只有一个。历史地看,否定核心或搞多个核心,都会破坏中国特有的政治秩序和影响中国政治的持续健康发展。没有核心就没有权威,社会发展便会一盘散沙和四分五裂;多个核心就会缺失聚焦性,容易产生互相掣肘和推诿扯皮。所以,只有围绕核心做到“两个维护”,继续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才能形成同心圆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力,彰显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新时代在贯彻“四个全面”中坚守了党的旗帜

“四个全面”完整地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总体框架,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建构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的解放学”,但人的解放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必然要同步推进。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时,必然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让党旗更加绚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历史证明了自己,旗帜成就了自己。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始终高举自己的旗帜,历经百年不是增添了沧桑而是积累了经验,不是步入老龄而是依然少年,不是变得固步自封而是更加改革开放。面对未来,中国共产党还要继续高举自己的旗帜,依然要保持锐意进取的斗志,依然要保持舍我其谁的自信,依然要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历史证明既往,也昭示未来。相信,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一定会高举旗帜、披荆斩棘、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J].新青年,1918,(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54 .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57.

[4]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2021:157.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9.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9,383.

[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J].求是,1997,(18).

[8]张远新.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高举与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6.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4.

责任编辑:邓小龙

猜你喜欢

旗帜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旗帜
旗帜呵·旗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旗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