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姜复制酱油的制备
2021-08-09胡金祥何莲乔明锋王林邓静易宇文
胡金祥,何莲,乔明锋,王林,邓静,易宇文*
(1.四川旅游学院 烹饪学院,成都 610100;2.四川旅游学院 食品学院,成都 610100;3.四川旅游学院烹饪科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100)
生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嫩茎,气芳香,味辛辣,在我国东南、西南有广泛的种植。生姜可作药材,也可作食材。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姜酚和姜酮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姜酚中的6-姜酚的生物活性最强,具有保肝、抗菌、抗肿瘤、延缓细胞衰老等药用价值。6-姜酚也是《中国药典》中评价生姜质量的主要指标[1]。生姜除作为药物外,更多是作为调味品使用。作为调味品,无论是炒菜还是炖菜都可以添加。特别是烹制鱼时,既可去腥又可增香。一般认为生姜(姜辣醇类、姜烯酚类、姜辣二醇类)去腥是利用其抗氧化特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抑制三甲胺的还原,利用辛辣的气味掩盖腥味[2];有机酸发生酯化反应也能使腥味减弱,同时还可增加香味[3]。酱油是一种以大豆、小麦等为原料经过酵母菌、米曲霉、乳酸菌等微生物发酵,生成肽、糖类、氨基酸和有机酸等物质,形成一种滋味鲜美、酱香浓郁的液态调味品[4]。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酱油的风味有更高的要求。研究人员开发了多款复合酱油,如香菇大蒜酱油、核桃酱油、杏鲍菇酱油、海带酱油、洋葱酱油等[5-9]。动物性原料一般腥味较重,开发一款适合动物性原料凉拌的复制酱油,既能提高生姜的附加值,又可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味酱油的需求,也可促进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的发展。另外,单因素、正交实验是常用的研究食品配方的方法,其具有“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其在食品[10]、医药[11]、材料[12]等领域应用广泛。尽管感官评价因稳定性、重复性差而饱受诟病,但因快捷、简便,仍受到研发人员的喜爱而应用广泛。
本文拟以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糖和八角用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结合感官评价、方差分析等方法开发一种生姜风味浓郁、适合动物性原料凉拌的酱油。生姜风味酱油的开发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不同风味酱油的需求,也能丰富复合调味品的产品线,提高生姜这种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1 材料与工艺流程
1.1 材料
酱油:金狮黄豆酱油;老姜:市售;古方红糖:黔西南古方红糖有限责任公司;冰糖:方家铺子单晶冰糖:八角:四川省青川川珍实业有限公司;饮用水:乐百氏纯净水。
1.2 设备
ACS-30花潮(HC)电子计价秤 上海花潮电器有限公司;30B型万能高效粉碎机 广东恒东公司;KQ5200E超声波仪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L18-YZ05型细胞破壁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睿美(Ruimei)RM-3500商用大功率电磁炉3500 W;α-ASTREE电子舌 法国Alpha MOS公司;其他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和器皿等。
1.3 实验方法
1.3.1 工艺流程
1.3.2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的提取
取去皮老姜150 g,多次加入纯净水(共计750 g),经细胞破碎机搅碎(2 min),分成5份(每份约180 g)倒入锥形瓶中,入超声波机(超声频率40 kHz,超声功率200 W,不加热)超声3,6,9,12,15 min后用中性滤纸过滤取滤液,分别编号为B,C,D,E,F,参照品(蒸馏水)为A,然后利用感官评价和电子舌评价其姜辣素溶出情况。
1.3.3 糖的选择
糖在调味中能够衔接各味,是调味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一般来讲,白糖、冰糖的甜度高,但白糖的光泽度欠佳,冰糖的光泽度好,且这两种糖的风味物质较少。红糖甜度稍差,杂质较多,但风味物质丰富。研究表明,红糖的主要风味物质有乙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2,6-二甲基吡嗪、壬醛、2,6-二乙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糠醛、2,3-二甲基吡嗪、癸醛和2-乙酰基吡咯,占红糖总挥发性物质的40%以上[13]。实验参照罗文[14]的方法,将红糖和冰糖按1.5∶1的比例复配,既能赋予酱油众多香味物质和甜味,也能增加酱油的粘稠度和光泽度。
1.3.4 八角的选择
八角为我国特产香辛料,其主要挥发物质为茴香脑和茴香醛[15]。八角应选择颜色棕红、光泽度好、个大饱满、香味足的,八角的主要作用是去异增香。
1.3.5 单因素实验
酱油是拌菜类的必备调味品。动物性原料腥味较重,在酱油中添加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有利于除腥增香;糖的甜味在调味中能够使各味过渡平缓,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八角是一种传统的香料,具有增香的作用。实验选取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糖和八角添加量进行单因素实验。
1.3.5.1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添加量
在500 g酱油中分别添加90,100,110,120,130 g制备的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然后倒入锅中,用电磁炉加热(2000 W)至沸腾,然后将电磁炉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酱油微沸,15 min,待冷却后进行感官评价。
1.3.5.2 糖添加量
在500 g酱油中分别添加130,140,150,160,170 g 红糖和冰糖混合物(1.5∶1),然后倒入锅中,用电磁炉加热(2000 W)至沸腾,然后将电磁炉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酱油微沸,15 min,待冷却后进行感官评价。
1.3.5.3 八角添加量
在500 g酱油中分别添加10,13,16,19,22 g八角(先粉碎50目,然后用多层纱布包裹,加入饮用水1∶2浸泡40 min,备用),然后将包裹的八角粉和浸泡的水一并倒入锅中,用电磁炉加热(2000 W)至沸腾,然后将电磁炉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酱油微沸,15 min,待冷却后进行感官评价。
1.4 正交实验
为获得生姜酱油的最佳配方,以生姜提取物(姜辣素)、糖和八角的添加量为自变量进行正交实验,见表1。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Table 1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1.5 电子舌检测条件
电子舌采用自动进样,每个样品数据采集时间为120 s,清洗60 s,每个样品检测8次,取传感器后5次在120 s时采集的稳定信号作为分析数据。
1.6 感官评价标准
表2 感官评价标准Table 2 The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1.7 数据处理
电子舌数据处理采用Alpha MOS系统自带软件,数据分析及作图采用Origin 2018,其他数据采用IBM SPSS 25.0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声时间对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提取的影响
2.1.1 感官评价
以1~10分评价6个样品(1个参照+5个超声梯度的样品)中姜辣素溶出情况,去皮生姜磨碎打浆,经超声过滤后,姜辣素溶出情况的感官评价结果见图1。
图1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溶出情况Fig.1 The dissolution situation of ginger extract (gingerol)
图1中,A为参照品,没有生姜的辣味,符合预期(空白);B,C,D,E,F分别为超声3~15 min的样品得分情况,B的得分较低(3 min)。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C(6 min),D(9 min),E(12 min),F(12 min)的得分逐步升高,其中D,E,F的得分基本处于一条直线,说明超声9,12,15 min的样品得分基本一致,推测其溶出的姜辣素基本一致。
2.1.2 电子舌分析
电子舌分析结果的主成分得分图见图2。
图2 电子舌分析结果Fig.2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electronic tongue
图2中PC1为 64.92%,PC2为23.04%,两个主成分累积为87.96%,能够反映样品的整体滋味轮廓。由图2可知,A样品分布在Y轴的右面,B,C,D,E,F分布在Y轴的左面,说明A与B,C,D,E,F差异大。B,C,D,E,F分别沿Y轴的负半轴向正半轴分布,说明超声3~15 min的样品在滋味上有差异。B(超声3 min)与C,D,E,F差异较大,说明超声时间对姜辣素的溶出有影响。C,D,E,F差异不大,说明超声6 min后,样品中姜辣素的溶出差异较小。结合感官评价结果以及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选择样品D(超声9 min)工艺制备的样品进行后续实验。
2.2 单因素分析
2.2.1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添加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添加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见图3。
图3 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Fig.3 Effect of ginger extract (gingerol) additive amount on sensory scores
由图3可知,添加90 g姜辣素时,酱油在滋味和香味上得分较低;随着姜辣素添加量的增加,生姜的香味和姜辣味逐步增加,感官得分逐步上升,当添加量在120 g时,感官得分最高;继续添加,感官评分开始下降。
2.2.2 糖添加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红糖和冰糖混合物添加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见图4。
图4 糖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Fig.4 Effect of sugar additive amount on sensory scores
由图4可知,添加130 g糖时,感官得分较低,但随着糖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分逐步上升;当糖添加量为160 g时,感官评分最高,超过160 g时,感官评分降低。
2.2.3 八角添加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八角添加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见图5。
图5 八角添加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Fig.5 Effect of anise additive amount on sensory scores
由图5可知,当八角添加量为10 g时,感官评分较低;当八角添加量逐步增加时,感官评分显著提高,添加量为16 g时,感官评分最高;继续增加添加量,感官评分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2.3 正交实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即L9(33)。正交实验结果以及正交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见表3和表4。
表3 正交实验结果Table 3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表4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orthogonaltest
由表3可知,G2H2I3的组合感官得分最高,为88分;极差分析及图6显示:最佳组合为G2H3I3,这与最佳组合不一致。为此,按极差分析及正交趋势中最佳组合进行了验证实验,验证结果的感官评分为94。由表4可知,生姜添加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显著(p<0.05,以“ * ”表示),糖和八角添加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显著。
图6 正交趋势图Fig.6 Trend chart of orthogonal test
生姜酱油的最佳配方组合为G2H3I3,即在工艺条件为电磁炉加热(2000 W)至沸腾,然后将电磁炉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酱油微沸15 min的条件下,在500 g黄豆酱油中添加120 g生姜提取物、170 g糖混合物、19 g八角制备的生姜酱油感官评分最高。
3 结论
为获得一种生姜风味、适合肉制品调味的酱油。在单因素、正交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感官评价、方差分析以及正交趋势图得到如下结论:生姜经打碎磨浆,在超声频率40 kHz、超声功率200 W、超声9 min、不加热的条件下生姜提取物(姜辣素)最多;在500 g黄豆酱油中添加120 g生姜提取物(姜辣素)、170 g糖混合物(红糖∶冰糖为102∶68)、19 g八角,用电磁炉加热(2000 W)至沸腾,然后将电磁炉功率降低至900 W,保持酱油微沸15 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生姜酱油感官评分最高。该研究结论可为企业开发相关产品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