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8-09吴相炎刘华茵
吴相炎,刘华茵
(1.灵山县妇幼保健院药剂科;2.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钦州 535499)
小儿肺炎属于临床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在于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其中以抗生素最为常见。头孢呋辛钠是常见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杀伤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菌,从而改善患儿症状,控制病情[1]。但近年来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影响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且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单一用药抗炎效果欠佳。溴己新作为一种气道黏液溶解剂,具有促进排痰和增加抗生素作用的效果,对小儿肺炎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2]。本文旨在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应用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12月灵山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例肺炎患儿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参照组中男患儿26例,女患儿22例;年龄2~11岁,平均(5.26±1.52)岁;病程3~19 d,平均(7.85±2.24)d。试验组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20例;年龄3~11岁,平均(5.33±1.65)岁;病程 3~19 d,平均(7.79±2.1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者;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无过敏史者;咳嗽、发热持续,同时存在呼吸困难症状者。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疾病者;合并传染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等。本研究在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且患儿法定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704,规格:5 mL∶1 g)治疗,按照0.01 g/(kg·d)剂量将维生素C溶入10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1次/d。给予参照组患儿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214,规 格:按C16H16N4O8S计0.75 g)治 疗,按 照0.1 g/(kg·d)剂量将头孢呋辛钠溶于10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2次/d。试验组患儿采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盐酸溴己新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703,规格:2 mL ∶ 4 mg)治疗,溴己新用量为 0.4 mg/(kg·d),溶于10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后混合均匀,进行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为治疗后患儿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咳嗽、湿啰音、呼吸急促等症状消失,白细胞计数水平正常,X线片检查显示炎症完全消失;有效为治疗后患儿体温下降接近正常水平,上述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白细胞计数水平略高于正常值,X线片检查显示炎症部分吸收;无效为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白细胞计数水平未缓解甚至加重,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炎症未吸收[3]。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血清白介素 -4(IL-4)、白介素 -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儿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 mL,离心操作(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③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腹泻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 例(%)]和()表示,并分别行χ2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IL-4、IL-6、PCT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4、IL-6、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IL-4、IL-6、PCT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儿血清IL-4、IL-6、PCT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0.05。IL-4:白介素 -4;IL-6:白介素 -6;PCT:降钙素原。
IL-4(pg/mL) IL-6(pg/mL) PCT(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48 45.16±10.34 37.86±7.84* 17.47±4.64 14.09±3.12* 19.52±5.63 10.14±2.86*试验组 48 45.28±10.41 32.17±6.49* 17.29±4.55 11.24±2.09* 19.31±5.46 4.46±1.87*t值 0.057 3.873 0.192 5.258 0.186 11.51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3 不良反应 参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肺间质、肺泡等部位发生感染,表现为呼吸道的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坏死,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对患儿的肺泡呼吸膜功能和通气功能造成影响,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4]。头孢呋辛钠为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性,其能够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而干扰细菌细胞的分裂生长,最终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且该药物对多种β- 内酰胺酶稳定,抗菌效果强,但不良反应较多[5]。但由于单一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临床上多采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案。
溴己新是一种气道黏液溶解剂,可裂解痰中的多糖纤维素,起到稀释痰液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杯状细胞与黏液腺体的结合,减少糖蛋白的合成,降低痰液黏稠度,从而促进痰液排出,可显著改善咳嗽、咳痰、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6]。本研究中,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表明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其原因在于,头孢呋辛钠可有效抑制病原体,而溴己新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两种药物从不同的作用途径达到治疗的目的,可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当机体遭受感染或其他诱因刺激时,可激活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导致IL-4、IL-6的合成和释放增加;同时,IL-4、IL-6还可促进β- 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的亢进;PCT水平高低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7]。溴己新中的鸭嘴花碱结构衍生物成分可直接作用于气管、支气管腺体,改善分泌物的流变学特性和抑制黏多醣合成,减少痰液产生和降低黏稠度,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8]。上述数据结果可知,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且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可降低患儿体内血清IL-4、IL-6、PCT水平,从而促进患儿病情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可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反应,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