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无垢:从钱庄记账员到草书“圣手”

2021-08-09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草书书法

俞 栋

朝霞虽灿烂,夕阳亦无限。纵观古今中外,在诸多功成名就者中,既有少年得志者,亦有大器晚成者,而后者往往更令人钦佩,如姜尚80岁方出将入相;晋文公重耳62岁称霸中原;刘邦47岁举事,终成帝王大业;苏洵27岁始闭门攻读,成一代文豪;齐白石32岁学画,还成画坛巨匠;达尔文50岁才出版《物种起源》,为世界科学界确立标杆;安娜·玛丽·摩西77岁学画,成为美国著名的和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哈兰德·桑德斯62岁创立了肯德基……相比少年得志者,其背后的付出、心酸、熬煎、坎坷绝非常人所能想象和忍受。在银行界,也有这么一位积数十年的人生磨砺、学识修养、求索书艺,终于在80岁后不假媒介之“鼓吹”而一举成名的草书大家——陈无垢。

陈无垢(1902—1990),原名朝杰,又名戒予,号无垢、散花室主人,斋名友竹居(轩)、散花室,四川内江县(今内江市市中区)凌家场(现凌家镇)人,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古文学家,被誉为蜀中草书“圣手”。生前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德阳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其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展览,“中日书法联展”等;在诸多书法专业刊物发表,并被国内博物馆、艺术馆、风景名胜区收藏或勒石;曾先后在成都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览;著有《陈无垢书法选》《酒醒集——陈无垢诗词选》。

陈无垢虽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但其父重视教育,节衣缩食将其送到私塾学习,使之接受了较好的启蒙教育。他不仅好读诗书,更喜书法,家里仅有的几本字帖早就被他临了数十遍,13岁已能自作对联并书写贴于门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小秀才”,故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族人乡邻所需之春联、喜联等多由其书写,除因此可获酬谢之物外,还有邻里的赞誉和家人的自豪。这些都激发了他学文习艺的热情。16岁时,他考入内江县立中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被迫辍学回家;20岁那年,由其表叔介绍到自流井1三圣桥“谦信盐号”当学徒,自此离开内江;23岁到“益记钱庄”做文书并记账,后又转到“达记钱庄”谋职。初涉商界,他不仅要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和犬马声色的挑引,还要经常与钱打交道。为了警戒自己不至堕落,他遂改名“戒予”(后以书法名世,署名“无垢”,形成呼应),旨在警戒自己:清白做人、独善其身。其间,由于他做事认真、公私分明、业务出色,被推选为自流井钱业公会主席。1932年,盐业金融机构——裕商银行2成立,他辞去钱庄职事,加盟该行并出任总务主任,后又先后担任过裕商银行乐山办事处代理主任、乐山分行经理和总行秘书,堪称该行“元老级员工”。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离开裕商银行,辗转于蜀光中学、东方文教学院、川西机械厂等处,1956年调到成都量具刃具厂行政科管理员,直至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陈无垢还是一位进步青年和革命者。早在内江县中读书时,恰逢北京“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校学生会组织的声援和反对英、日的宣传及抵制日货活动;25岁加入国民党左派,并经由刘天鉴介绍,化名“陈食我”加入中国共产党3,组织开展商民、工人运动,参加反军阀游行等,后因负责人撤离自贡而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九一八”事变后,他召集友人和部分学生,组织反日救国会,在街头开展抗日宣传,为抗战募捐,并创办平民教养工厂,担任总务,收集流浪儿童及贫民子弟教以技艺,救济贫民;抗战全面爆发后,被推任当地防空指挥部防护团总干事,承担日机空袭时的灯火、交通管制和救火、救伤工作,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尽管陈无垢“出名”很早,在供职自贡盐业、银行界时,就以擅长诗文书法而著称,当年自贡的很多招牌、匾额、门联乃至后来的“川南行政公署”4六个大字均出自其手。但客观地讲,由于他早年家境一般,后又忙于生计,在其大半生的时间里并未能潜心研究书艺,亦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书法家。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退休“赋闲”在家后,为排遣心中郁闷,方专心致志研习书法尤其是草书。他的成名亦源于一次“意外的邂逅”。那是1981年夏天,当时任教于四川大学的日籍书法家真田昇、楢崎德义偶然看到陈无垢的一幅草书作品,顿时被这行云流水、嘎嘎独造的字给“怔”住了,几经打听满怀崇敬仰慕之情,冒着倾盆大雨赶到成都二道街登门拜访了陈无垢,此后日本书道的服部恭子又专程来到中国拜会陈无垢。此事被媒体披露后,在当时的书界引起强烈震动,其名字亦才始为人知。

观其学书路径,可据其自述:“幼喜书法,初学颜继学汉魏及二王行草,六二年始专学颠素草书,八三以后,似于书法有所省悟,思取法自然,脱去古人窠白……”5从师承交游来看,其书法早年得谢宝南、余燮阳等前辈辅导,尔后又与同邑张大千、公孙长子等交往切磋书艺,书技提高很快,再后与王恩洋过从甚密,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与陈子庄、吕洪年等朝夕过从,深研翰墨。

《书概》云“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这是因为正体法多于意,易见功力,而草书意多于法,创作中驰骋发挥的余地更大,最见才情。虽然,陈无垢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兼善,但成就最大的无疑是他那满纸驰骋、变化多端的草书。其草书以帖派风格为主,主要取法怀素《大草千字文》和张旭《古诗四帖》,并谨慎地汲取了碑版石刻的部分笔意,同时将米芾的率真、徐渭的野逸、傅山的放纵、王铎的缠绵、于右任的静谧、林散之的瑰奇尽收笔底,最终形成了似拙实巧、似繁实简、似收实放且具有较高辨识度的个人面貌,开启了草书的新境界。首先,在笔法上开新境。他既没有选择蓄墨量大、写起来易“奇怪生焉”的长锋羊毫,也没有遵循“中锋用笔”的千古定律,而是一反常态地选用了四川乐山产的锋易散不易聚的硬毫猪鬃笔,并大胆采用“侧、裹、拖、绞、戳”等中国绘画笔法,使写出来的线条沉着痛快、古拙老辣,更具变化性和立体感,突破了传统书法用笔的范式。这是对书家用笔能力极大的考验,用不好则会“散而乏力”。其次,在墨法上开新境。如果说,林散之的墨法是直接从黄宾虹“七墨法”中撷来的,擅用渴墨、破墨,注重造白,独辟虚静境界,开创现代视觉图式,大大开拓和丰富了传统书法的艺术魅力与视觉冲击力;那么,陈无垢的墨法则是在长期实践中从周易太极图的变化原理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善于浓墨、焦墨、宿墨交替使用,字迹清晰,线条丰盈,墨色厚重,干湿得当,达到了“柔也不茹,刚亦不吐,燥烈秋风,润含春雨”的新天地,也因此造就了其别样书风。据见过其挥毫者叙述:“他习惯于一次蘸墨后尽量用完,(因为)他懂得毛笔一个侧面的墨用完了,另一个侧面还有墨,(所以)他每一次蘸墨后都如此变幻笔的侧面,使墨色变化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即:线条既有生命又显得十分丰富,大大增强了作品画面节奏的变化。”最后,在章法上开新境。草书通过不规律的线条对空间进行分割,这种黑白处理后所展示的空间,富有虚实、节奏的变化,是音乐化了的空间。相对于传统草书章法往往追求空间分割悬殊、笔势连绵环绕、字与字穿插相合、行与行相争辑让这种暴风骤雨式的“交响乐”,陈无垢的草书则不仅字与字之间连绵缠绕不多,且空间分割也少有大开大合、大疏大密,却处处有起伏对比有矛盾冲突有强弱交替的“小夜曲”,可谓“和而不同、变而不乱”,不愧是当代草书大家。

道法自然,法外化境。学习书法到最后要形成自家风格与面貌,不是从古人的碑帖里就能找到变法与创新灵感的,更多地要从鸢飞鱼跃、古树奇木、水迹苔痕、行云流水、竹影婆娑、蛇舞儿戏等自然景象中去参悟。如“草圣”张旭就得益于参天地万物之理,并广泛地学习和借鉴。他自称其学书“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法。观公孙大娘舞剑,始得其神”。可见他草书的灵感主要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而不是单纯地在书桌上玩弄笔墨技巧。陈无垢亦是如此。他善于在自然界领悟艺术创作的真谛,诚如其自作诗《山行有省》云:“真美贵自然,濡毫思所务。书法有余师,婆娑石边树。”他不仅告诫弟子:“天上的乌云,其势磅礴,学书习字落笔当如乌云磅礴之势,大气恢弘,行笔之中,又如乌云逆风而上,力道无穷。”而且,每日清晨打扫庭院时竹扫把在地上发出的沙沙之声使其对草书笔法顿悟:“用笔当如竹扫庭院之声音,有劲道但又有柔韧之骨。”细观其晚年书作已从有法迈向无法,飞白已化为婆娑,藕断丝连之处,总能让人感到书法用笔的雄奇之处。试想,如果一个艺术家不在自然之中有所思,又怎能悟出如此简练又深邃的书法之道呢?

如果说,陈无垢的草书让人深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原理,那么其文辞典雅、意境深邃的诗词更让人坚信“功夫在书外”的学书真谛。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陈无垢作品,除一部分鸿篇巨制外,大一部分都是其自作诗稿、文案和信札。正是在这些非创作性日常书写中,一个热爱生活、胸怀大爱、情感丰富的陈无垢跃然而出。比如,他写的“元夜喜清寂,酣眠直到明。层城犹入睡,枕畔听鸡声”(《元夜》)和“晓色临清溪,邻翁事朝汲。青蛙鸣正殷,翠鸟飞复集”(《晓汲》)等,如此有生活气息的诗句和意境无疑已经超越了他的书法。又如,他和友人的《贫士》:“萧然徒四壁,天地任低昂。火断云边炊,灯明月下光。有书堪下酒,乏翁懒余粮。境寂绝尘想,心清闻妙香”,表达了一种甘于清贫、以书为友、自得其乐的超然心态。再如,他填的《清平乐﹒将赴京师步毛主席六盘山词韵》:“月明河淡,去作长征雁。振起修翎凌碧汉,自异寻常万万。更穿千叠云峰,冲霄不借长风。首尾他时重见,方知老子如龙”,胸襟气象或不及毛公,然文辞格律,亦可谓当代翘楚。这种传统文化修养,正是其书法标新立异开新境之源泉,更是当下书法家最缺少的甚至根本不具备的素质。难怪,国学大师、武汉大学教授刘永济赞陈无垢“于古典文学治之有素”;“尊词清新相接,甚佩甚佩。” 故笔者更愿意将陈无垢视为一名文化大家,而不仅仅是书法大家,

在陈无垢的眼中,无论学习写字,还是吟诗作词,必须先学会做人,否则必然落墨无法。这里有两三件轶事就足可见其人品之高尚。一件是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滥发货币,导致整个市面上通货膨胀,当时陈无垢所在银行的一些员工假公济私,擅自挪用客户存款购进银元和黄金,再进行倒卖牟利,而遇客户取钱时则借故百般拖延,所获非法之利则按职位高下私自瓜分,当然其中也有陈无垢一份。殊不知,面对“赃款”,陈无垢拍案怒斥道:“拿回去!你们侮辱我!”并将整盘银元掷向楼去。事实上,这时的他还在为子女的学费而四处向朋友借贷。另一件则是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国遭遇严重灾荒,此时的陈无垢正任厂招待所管理员,凡外地出差来厂进餐者,都需用粮票等额换取食堂饭票、用钱购买菜票,当时这些都由其代办。由于管理混乱,一本糊涂账,任何一个经办人,只要从中贪拿粮票,都无人知晓。故有人乘乱弄出大量粮票去黑市上倒卖,后被抓获。而陈无垢却洁身自好,决不营私舞弊,坚持记账,收到的粮票如数交给食堂。他认为只有如此,方不失自身清白,从不贪拿多占,结果因长期吃不饱和营养不良,导致营养极度匮乏,全身发肿送到医院救治,方捡回一条命。其一生无污点无丑闻,真正做到了“无垢”。

由此可见,真正的书法家非能舞墨善书者而称之,而是以学养修为书韵,以人品铸就书品。学养不济,其书难免流俗;人品不高,其书难有格调。因此,笔者在陈无垢这一代银行人、书法家身上进一步感悟到:书法绝非简单的用毛笔写字,而更多的则是一种文化承载、心灵寄托和人格再现。这确实值得我们当下每一位正在写字或已成名的书法人深思。

1自流井区原属富顺县。民国28年(1939年)因盐设市,富顺县第五区全部划归自贡市,其中桐垱、长丘二镇即为今日自流井区。民国31年(1942年),桐垱镇改为自井镇。民国33年(1944年)改镇为区,自井镇改为第一区,长丘镇改为第二区,直至自贡市解放。

21933年3月,自流井众商家期待已久的裕商银行成立会召开,推选张绍甫、曾子唯、侯策名、颜宪阳、颜心畬等11人组成董事会,推举张绍甫为董事长,侯策名为经理。6月1日该行正式开业,行址设于自流井兴隆街。其原始资金仅18.8万元,经过10年发展,1942年登记资本总额也只有50万元。因为该行自成立以来,从不做《金融管理条例》禁止的投机生意,盈利仅靠利息及手续费,虽发展不快,却运行良好,信誉卓著。1948年通货膨胀炽烈,川康盐务管理局无法再行盐价管制政策,被迫放弃商运商销,改行散商自由购运制度,该行业务大为减少,后更因法币改金圆券、金圆券改银圆券而元气大伤。1950年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自贡市支行设立,民间银行、钱庄已无新业务可做,仅善其后,陆续关门歇业,裕商银行也因放出的主要抵押贷款不能收回而难以为继。同年12月,侯策名经理召开股东会议,会上决定结束业务、遣散员工,裕商银行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

3负责人为李师古。

41950年初,四川分设四个行署,其中川南行政公署最初就设在自贡。

5引自《陈无垢书法选》。

猜你喜欢

草书书法
清 华罍 行草书羊士谔诗轴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宋 陈襄 草书帖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书法欣赏
《阳泉 草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