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交通组织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以邢台市第三医院为例
2021-08-09王晓健晏红霞
王晓健,尹 冉*,晏红霞
(1. 河北工程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2. 邯郸市建筑物理与地域建筑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 邯郸 056038)
近年来,城市中医院的扩张及整合式发展猛烈.如邢台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5 年[1],由于其院区规模较小,需要进行扩建,其一期建设的建筑面积22 万m2;河北省眼科医院始建于1904 年,现又新建了泉北新院区,其建筑面积超12万m2;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56 年,现改扩建建筑面积为6 773.83 m2;邢台市第三医院始建于1978年,现根据医院所需进行改扩建,建设建筑面积约10 万m2.医院的改扩建势必对原有医院的空间、交通、停车等带来不小的冲击,因此,解决好建筑间的交通问题成为了设计师的首要任务.
2016 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召开,增强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意识.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由此加强了医疗建筑的建设,且更加注重医疗体制改革与就医环境营造[2].国家及人民对于健康的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定时去医院体检,人流量、车流量的增加,加剧了医院交通的拥堵.医院更多的是“人挤人、跑断腿”的就医状况.交通组织空间设计是医院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医院建筑交通组织包含2 部分:功能块外部交通组织和功能块内部交通组织[3].医院建筑外部交通组织包括主入口及人车分流[4],人车分流又分为静态交通(停车场)和动态交通(车行、人行)2 部分[5].建筑内部交通组织则为功能块间交通及功能块内的交通[6],功能块间交通更多采取水平交通中的医院街来进行连接,功能块内部交通主要通过水平与垂直通道形成交通体系.因此,内部交通组织可分为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2 部分.候诊空间穿插在水平交通内部,包含其整个就诊流程(挂号、收费、取药、诊室和医技化验)中患者等候行为的空间,其他兼用型等候空间(门诊大厅、走廊、绿化庭院以及交通厅)同属于医院候诊空间[7].
国外学者A·弗雷德曼等[8]在1990 年提出满意度作为环境设计评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庄惟敏等[9]在1992 提出“建筑策划”这一概念,并指出“前策划—后评估”应该应用于建筑设计全过程;吴硕贤[10]提出使用后评价应该成为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较多建筑学学者将使用后评价融入到研究中,各大高校也逐渐将“前策划—后评估”加入到建筑学教学中,使用后评价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医院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使用后评价的关注点在于建筑设计的实际使用状况和使用者对建筑设计的意见.建筑使用后评价是当前建筑科研的重要方向之一[11].使用者与医院设计专家的首要关注点为医院交通组织[12].医院交通情况的分析需对使用者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即需对医院使用后进行评价.
1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研究对象为邢台市第三医院,位于邢台市钢铁路与八一大街的交叉口处,院区现有出入口3个,功能区块划分为门诊、急诊、医技及病房4个分区,见图1[13].
图1 邢台市第三医院功能分区
由图1 可知,主出入口为门诊出入口;次出入口为急诊及住院出入口;北侧出入口主要是住院部及员工出入口;此外,院区内部还有2 个车库出入口.医院现有划线停车位1 000 余个,分为地上与地下2 部分.其中,地下停车位为员工使用;地上有515 个车位.医院病床有1 200 张,停车配比(停车比=医院配建泊位数/开放床位数)为1∶0.83,日门诊量为1 920 次.医院规定住院病人凭住院单可免费办理停车,高峰时期日进车量为3 000~4 000 辆,因此,医院规定门诊的进院车辆可将患者送到目的地后随即开走,以此保证急诊患者顺利进院.医院内部水平交通通过医院街将门诊、急诊、医技及住院部进行连接;竖向交通采用电扶梯等形式连接.
1.2 研究方法
对于主观评价的量化形式,多采用语义差级标度法.最常用的是5 级标度法:1,2,3,4 和5 对应不同程度的感受,等级从1 到5 分别表示很差、差、一般、好和很好[14].对医院中高频使用人群——患者、患者家属及其他人员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价,并在问卷设计中运用较多的李克特量表评分法.主观满意问卷分为6 个一级指标及27 个二级指标,见表1.表1 包含了医院交通组织的大部分内容,其中3 个一级指标为外部交通组织;另3 个一级指标为内部交通组织.
表1 医院交通组织空间使用者满意度评价层次模型
本次问卷采用封闭式问卷,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6 份,其中网络问卷回收36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3.6%.问卷内容分为2 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具体信息,包含其性别、年龄及进入医院时的身份;第二部分为主要调查项的评价,其中前面12 个题项是外部交通组织,后面15 个题项为内部交通组织.
2 数据统计分析
常用的数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平均值分析、标准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等[10].本文首先采用了信度分析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再进一步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量表进行结构效度分析.
2.1 信度及效度检验
2.1.1 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主要针对问卷多次测量的稳定性及内部一致性,而内部一致性是针对各个维度内的相关性[15].信度可定义为真实分数方差与观察分数方差之比,即测验模型中的误差,误差值越小则真实度越高,问卷数据与量表一致性也就越高.本文采用α 检验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各个维度的α>0.700,见表2.由表2 可知,问卷数据内部一致性较高,具有统计分析性.
表2 交通满意度影响因素可靠性分析
2.1.2 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是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问卷数据的结构与量表设计是否一致进行检验.由于量表是非成熟量表,因此文中只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前进行了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与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其效度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 可知,KMO 度量值为0.841>0.8;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近似值为2 729.874;自由度为378;显著性P为0.000<0.01,即通过了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知,医院交通组织的量表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3 问卷效度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抽取6 个因子,各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均>1.其中,最大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24.301%(<40%);最小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6.035%(>60%).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见表4.由表4 可知,各个因子荷载>0.400,符合较高结构效度.
表4 因子载荷及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2.2 单因素方差分析
研究发现,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对医院交通组织的评价不同,对交通组织的空间需求也有差异.如表5 所示,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下,使用者对A3,C1,C4,C5,X6,Y1 和Y4 这7 个评价题项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可能源于使用者对进出医院的便捷性、车行情况及建筑内部的交通情况的不同看法;对场地交通空间问题(场地各宽度、人行空间)不存在差异;对于停车场地(停车流线、空间、功能块距离等)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对于功能区内部交通问题(门诊与住院部走廊宽度,住院部楼、电梯数量等)存在显著差异.在0.01 显著性水平下,使用者对C1,C4 和C5 存在显著的差异,体现了停车场地在医院交通组织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0.001 显著性水平下,使用者对停车流线及空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表5 单因素ANOVA 检验分析
通过问卷发放时的访谈,了解到受访者对院区出入口设置在城市主干道的质疑及无奈.由于城市主干道宽度有限且需要避让行人,加上出入口处的车流量较大,致使院区出入口拥堵.以上是评价因子A3(院区出入口)显著差异的原因.极其显著的差异则为C1(停车流线)和C4(停车空间)2 个评价因子.在与使用者的谈话中,他们普遍会主动谈到停车问题,尤其是对停车空间及停车流线情况的不满.在早高峰时期停车空间的不足,使用者会在医院一遍遍寻找车位,造成看病时间的延长,影响使用者的心情.停车流线的单一,使用者会错过很多停车位.其中1 位受访者表示,在医院绕了3 圈左右才找到停车位,浪费30 min 左右的时间,而整个看病流程可在1 h 内完成.问卷时还发现,经常有医护人员在诊室前对患者进行引导,表示门诊部走廊宽度不足,患者在诊室前等待会影响路过的行人及进出的医护人员,这可能是影响Y1(门诊部走廊宽度)评价因子显著性差异的原因.
2.3 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医院交通组织一级指标相关性的计算,其结果展示了各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见表6.由表6 可知,外部交通组织中的因子3(停车场地)与因子1(城市接驳空间)、因子2(场地交通空间),内部交通组织中因子5(水平交通空间)与因子4(垂直交通空间)、因子6(候诊空间)均存在较强线性相关(0.500≥r≥0.300)[16];因子1(城市接驳空间)与因子2(场地交通空间)、因子4(垂直交通空间)与因子6(候诊空间)存在较弱线性相关(0.300≥r≥0.200);其他因子之间相关性极小,即相关性不显著.医院内外部交通互相干扰较小,因此内、外部交通因子间相关性不显著;内部交通各因子间和外部交通各因子间相关性较显著.综上所述,表明外部交通无论多么拥堵,都不会影响患者内部就医,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地方,永远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表6 交通组织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2.4 回归分析
由于医院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间干扰较小,因此将医院建筑内、外交通分别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部交通组织中因子3 与因子1、因子2 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因此,对3 个因子再次评分,将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其具体步骤为:以因子3 作为因变量,因子1 与因子2 作为自变量,逐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外部交通组织满意度评价模型方程,即
其中,Y1 为因子3(停车场地);X1 为因子1(城市接驳空间);X2 为因子2(场地交通空间).由表7可得:R²为0.314(>0.300),调整后R²为0.307,说明模型对原始数据解释度很高;显著性水平P值为0.000<0.001,说明评价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显著性水平P值均为0.000<0.001,说明各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城市接驳空间比场地交通空间对停车场地影响程度大.内部交通组织中因子5 与因子4、因子6 有较强线性关系,因子5 为因变量,因子4 与因子6 为自变量,故内部交通组织满意度评价模型方程为
表7 停车场地满意度回归模型
其中,Y2 为因子5(水平交通空间);X3 为因子4(垂直交通空间);X4 为因子6(候诊空间).由表8 可得:R²为0.220(>0.200),调整后R²为0.212,说明模型对原数据拟合较好;P值为0.000<0.001,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回归方程表格中显示2 因子P值都为0.000<0.001,说明自变量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且垂直交通空间相比候诊空间影响程度稍大.
表8 水平交通空间满意度回归模型
3 总结及建议
1)通过对各评价题项的方差分析,得知医院交通中停车问题是使用者最不满意的.停车场中车位不足的问题需要根据停车场配建指标进行改进,建议采用平均配建指标0.6 泊位/100 m2建筑面积[17].医院按规定其平均配建泊位数为648 个,高峰时段停放车位数为1 125 辆,高峰时段停放指数为1.125,而医院实际配建泊位数为1 000 个,虽然实际配建泊位数超过其规定平均配建泊位数,但其高峰时段停放指数超过1,因此停车位应适当增加.基于此,可增加医院周边“即停即走”车位,既不影响城市停车,又可缓解医院停车问题;
或将地下停车场开放,引导病患者车辆进入地下停车场.
医院入口可采取如商场车库入口电子信息屏,使待入院车辆驾驶员获悉剩余车位数量.为减少附近无关人员停车,占据珍贵的停车资源,需进行入院停车实名认证,如凭挂号信息进入医院,或凭当日就诊信息等进行停车收费;无就诊信息视为附近公司职工或附近居民,则限制性入院.
2)对于流线距离的显著性差异,可以增加人行道路,使功能块入口到停车位处为直线距离,减少人行与车行的交叉;增加功能块入口处的双环路,缩短病人的行走距离,达到迅速就医的目的,双环路还可为出院患者提供便利.
3)针对功能块内部交通,主要是水平交通空间问题较显著.经访谈了解到大多数患者对走廊宽度是满意的,但认为走廊过于单调,不容易找到所需诊室,因此需要加入地面或其他标识,加强对患者的引导,使患者可以迅速找到目的地进行就医.
4)住院部楼、电梯数量差异性也较为显著.一方面是因为就餐及探视高峰期,电梯使用率过高,经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住院楼过高,专治科室病房楼处于高层,因此楼梯的使用率不高.住院部分2 个“L 形”连廊,电梯厅位于2 部分中间,而知道走廊端部电梯的人很少,故都会聚集在电梯厅处.建议适当增加走廊端部电梯的引导,减少电梯厅处人员过度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