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皖地区423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特征分析

2021-08-09陈敏陆美萍程雷

关键词:变应原吸入性尘螨

陈敏 陆美萍 ,2 程雷 ,2,3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变应原作用于机体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且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1]。变应原是诱发AR 症状的主要因素,识别并避免接触变应原是AR 防治的关键。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各地诱发AR 的变应原也有所差异[2]。前期我们曾对苏皖地区AR 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谱进行分析,并探讨年龄因素的影响[3],但由于环境污染、气候改变、性别等也可能影响变应原的分布[4],且食物过敏是发生AR 的危险因素之一[5],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苏皖地区AR 患者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的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 sIgE)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变应原的分布特点及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对其分布的影响,进而为本地区AR患者提供更精确的防治方案。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2020 年1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具有不同程度的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的鼻炎患者589例,对其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sIgE 检测。排除呼吸道感染、肿瘤和严重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来自江苏省和安徽省,其中男性 299 例(50.8%),女性 290 例(49.2%);年龄分布在 2~71 岁,平均为(28.6±15.5 岁)。按年龄将患者分为未成年组(<18 岁)和成年组(≥18 岁);进一步将患者分为 2~17 岁、18~39 岁、40~59 岁和 60~71 岁等四个年龄组。根据患者就诊的月份,分为春季(3~5 月)、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和冬季(12~2月)。

2 研究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AdvanSure AlloStation S 全自动变应原IgE 抗体分析仪(LG 公司,韩国),根据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 水平[6]。检测的变应原种类包括粉尘螨、户尘螨、猫毛、狗毛、德国小蠊、桦树、白栎木、豚草、葎草、艾蒿、链格孢霉和草混合物等12 种吸入性变应原(气传变应原),以及鸡蛋白、牛奶、大豆、小麦、花生、虾、鸡肉和猪肉等8 种食入性变应原(食物变应原)。根据AR 诊疗指南[7],血清 sIgE 水平呈阳性反应分为 6 个等级:1 级为0.35 ~0.69 kUA/L,2 级 为 0.7 ~3.49kUA/L,3 级 为 3.5 ~17.49 kUA/L,4 级为 17.5-49.9kUA/L,5 级为 50~100kUA/L,6 级为>100kUA/L。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 软件分析数据。组间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间阳性率两两比较经Bonferroni 校正,P<0.008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组间阳性率的线性关联分析采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

结果

1 变应原总体分布情况

589 例鼻炎患者中,423 例(71.8%)至少有一种变应原sIgE 阳性,确诊为AR。其中,男性阳性216例(51.1%),女性阳性207(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变应原阳性 412 例(97.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130 例(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成年人和成年人sIgE 阳性率分别为 89.7%(140/156)和 65.4%(283/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7 岁组、18~39 岁组、40~59 岁组和 60~71 岁组 sIgE 阳性率分别为 89.7%(140/156)、70.6%(207/293)、55.9%(66/118)和 45.5%(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存在线性降低趋势(P<0.001)。前3 位吸入性变应原为户尘螨(81.3%)、粉尘螨(75.4%)、链格孢霉(18.2%);前 3 位食入性变应原为虾(17.3%)、鸡蛋白(9.0%)、牛奶(6.9%),见表1。

表1 20 种变应原分布情况

2 变应原组合分布情况

变应原组合从单一变应原阳性至十重变应原阳性均有分布。单一变应原阳性率为14.7%(62/423),双重变应原阳性率为 39.0%(165/423),三重变应原阳性率为23.4%(99/423),四重变应原阳性率为12.0%(51/423),五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率为10.9%(46/423)。单一变应原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户尘螨、猫毛、链格孢霉;最常见的双重变应原组合为粉尘螨+户尘螨;最常见的三重变应原组合依次为粉尘螨+户尘螨+虾。

3 性别对变应原分布的影响

男性AR 患者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户尘螨(80.1%)、粉尘螨(74.5%)和链格孢霉(24.5%);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虾(19.9%)、鸡蛋白(9.7%)和牛奶(6.5%)。女性AR 患者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户尘螨(82.6%),粉尘螨(76.3%)和猫毛(13.5%);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虾(14.5%)、鸡蛋白(8.2%)和牛奶(7.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男性链格孢霉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成年组男性虾阳性率高于成年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性别对变应原分布的影响(例,%)

4 年龄对变应原分布的影响

4.1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变应原分布情况

未成年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户尘螨(80.0%)、粉尘螨(77.1%)和链格孢霉(44.3%);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鸡蛋白(22.1%)、牛奶(12.9%)和虾(6.4%)。成年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户尘螨(82.0%)、粉尘螨(74.6%)、猫毛(13.8%)和草混合物(13.8%);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虾(22.6%)、牛奶(3.9%)、鸡蛋白(2.5%)和小麦(2.5%),见表3。

注:1)与未成年组比较,P<0.05;2)与未成年组男性比较,P<0.05;3)与未成年组女性比较,P<0.05;4)与成年组男性比较,P<0.05。

4.2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变应原阳性率的比较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组间各个变应原阳性率比较,结果显示未成年组狗毛、链格孢霉、鸡蛋白和牛奶阳性率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组白栎木、草混合物和虾阳性率高于未成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在成年男性组和未成年男性组中,狗毛、链格孢霉、栎木、草混合物、鸡蛋白、牛奶和虾阳性率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未成年女性组和成年女性组中,狗毛、链格孢霉、鸡蛋白和虾阳性率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 4。

表4 年龄对变应原阳性率的影响(例,%)

4.3 不同年龄组变应原分布的比较

统计各个年龄组单一变应原阳性率的情况,结果显示,狗毛、桦树、白栎木、艾蒿、链格孢霉、草混合物、鸡蛋白、牛奶、虾和鸡肉阳性率均有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 4。比较不同年龄组变应原组合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三重变应原阳性率有组间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线性降低趋势(P<0.01),见表 5。

表5 年龄对变应原组合数量的影响(例,%)

4.4 就诊季节对变应原分布的影响

春季变应原检出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户尘螨(77.9%)、粉尘螨(68.6%)、草混合物(18.6%)和虾(18.6%);夏季变应原检出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户尘螨(83.7%)、粉尘螨(77.8%) 和链格孢霉(31.9%);秋季变应原检出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户尘螨(84.8%)、粉尘螨(77.7%)和虾(22.3%);冬季变应原检出率位列前三位的依次为户尘螨(76.7%)、粉尘螨(75.6%)和猫毛(21.1%)见表6。

比较各个季节单一变应原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狗毛、桦树、链格孢霉、鸡蛋白和牛奶检出率均有组间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狗毛夏季检出率高于秋冬季;链格孢霉夏季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鸡蛋白夏季检出率高于秋季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见表6。

表6 季节对变应原阳性率的影响(例,%)

讨论

近年来,中国AR 患病率显著上升。2011 年一项18 个主要城市的调查报告显示,AR 的自报患病率为17.6%[8]。识别并回避变应原是AR 的防治重点[2],因此,明确本地区的变应原分布特点对AR 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性别、年龄和就诊季节等对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结果显示,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于食入性变应原,是引发AR 的主要致敏因素。苏皖地区吸入性变应原以户尘螨、粉尘螨为主,与前期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3],也与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南昌、郑州等多地的报道基本相符[9-14]。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郑州等地区的变应原谱显示粉尘螨阳性率高于户尘螨[9-11,14],而武汉、南昌、我们前期的研究[3,12,13]及本次研究结果均表明户尘螨阳性率高于粉尘螨。户尘螨和粉尘螨抗原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15]。杨酉等[9]报道北京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AR 患者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和户尘螨,同时二者也是最常见的双重变应原组合,本文结果基本一致。尘螨是引起我国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AR 的主要变应原[2]。苏皖位于华东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度区,雨量充足、温暖湿润的特点为户尘螨、粉尘螨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6],从而使其成为本地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因此,苏皖地区应重点针对尘螨开展AR 的防治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向公众科普相关知识,以达到预防目的;另一方面针对尘螨过敏的AR 患者及早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以获得长期疗效。

虽然食物过敏主要引起胃肠道、皮肤及全身反应,但近年来发现,食物过敏的患儿更易发展为AR和哮喘,同时AR 可加重肠道黏膜对食入性变应原的反应[5,17]。本研究中,AR 患者食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率为30.7%,主要以虾、鸡蛋白和牛奶为主。因此对就诊的AR 患者特别是儿童,不仅应检测吸入性变应原,还应尽可能同时检测食入性变应原,从而根据致敏情况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在73 例虾阳性的AR 患者中,有75 例同时也对户尘螨和粉尘螨呈阳性反应。波兰的一项研究表明59 例虾变应原阳性的AR 患者中,66%同时也对户尘螨和粉尘螨呈阳性反应,并且发现尘螨中的Der p 10 与虾中的Pen a 1 变应原组分具有极强的相关性[18]。新加坡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87 例对虾过敏的患者中,72.4%对户尘螨和粉尘螨的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19]。尘螨和虾体内存在的原肌球蛋白可能导致交叉反应[16],因此,对虾、粉尘螨和户尘螨变应原均阳性的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和症状发作特点,从而判断患者是否真正对虾过敏,避免不必要的忌食;同时也说明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变应原组分诊断方法的重要性[20]。

本文结果还显示,未成年组和成年组AR 患者变应原分布不完全一致,狗毛和链格孢霉阳性率在未成年组中高于成年组。与史梅等[21]报道的未成年组中狗毛皮屑阳性率高于成年组的结果相类似。Nwaru 等[22]研究发现动物皮屑可能明显增加发生AR 的风险,Bjerg 等[23]的结果表明狗毛致敏可增加儿童发生哮喘的风险。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在成年前过多接触犬类,减少致敏的发生。链格孢霉是未成年组中第三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在未成年组中其阳性率达44.3%,显著高于成年组。杨酉等[9]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未成年组交链孢霉阳性率明显高于成年组。一项针对法国6 个城市6726 例AR 和哮喘患儿的研究发现,链格孢霉是儿童发生AR 的重要致病因素[24]。因此对苏皖地区的AR 患儿,应格外重视链格孢霉(交链孢霉)的检测和预防。杨蕊等[4]发现未成年组混合草花粉等阳性率低于成年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不仅发现未成年组草混合物阳性率低于成年组,而且发现白栎木、艾蒿阳性率在未成年组中低于成年组,分析原因可能与气传致敏花粉的暴露时间长短有关。另一方面,鸡蛋白和牛奶是儿童常见的食入性变应原[25,26]。李亮等[27]报道天津地区AR 患儿的食入性变应原主要为鸡蛋清(13.29%)和牛奶(17.2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未成年组食入性变应原以鸡蛋白(22.1%)和牛奶(12.9%)为主,两者阳性率均较成年组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未成年人的肠道屏障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口服耐受被打破所致[28]。但苏皖地区鸡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牛奶的阳性率,可能与不同地区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同有关[27]。

文献报道[13]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逐渐降低。本研究也显示,AR 患者血清sIgE 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时,我们发现三重变应原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提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逐渐成熟,对变应原的免疫应答逐渐完善[29]。杨酉等[9]发现男性交链孢霉的阳性率高于女性,本研究也呈类似结果。季节是诱发AR 的一个重要因素,杨蕊等[4]报道武汉地区户尘螨夏秋季检出率高于春冬季,史梅等[21]也发现常州地区户尘螨春季检出率低于其他季节。在本研究中,虽然户尘螨和粉尘螨的阳性率在患者就诊季节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发现户尘螨和粉尘螨的阳性率呈现出夏秋季高于春冬季的趋势,今后应尽可能纳入更多不同就诊季节的病例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统计数据。链格孢霉喜爱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其孢子传播在夏季达到顶峰[30]。本研究发现链格孢霉夏季检出率最高,可能因为苏皖地区夏季处于梅雨期,潮湿多雨,链格孢霉繁殖及传播达到顶峰,导致患者因链格孢霉诱发的鼻部症状而前来就诊。此外,我们发现狗毛夏季检出率高于秋冬季。因此,夏季应重点针对链格孢霉和狗毛采取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户尘螨、粉尘螨是苏皖地区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链格孢霉是本地区未成年组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应该引起重视。虾、鸡蛋白和牛奶是苏皖地区主要的食入性变应原。不同年龄、就诊季节对变应原的分布特点都有影响,而性别对变应原的分布影响较小。但是本研究人群样本量相对较小,故今后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从而得到关于本地区更为准确、详尽的变应原分布特征数据,指导临床诊疗和疾病预防。

猜你喜欢

变应原吸入性尘螨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支气管哮喘患儿变应原特异性IgE 测定及总IgE 测定的意义分析
跟螨虫在家做伴
告别浪漫“螨”屋
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