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选择

2021-08-0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1年48期
关键词:作文题态度人生

命题趋势

1.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2.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3.健全人格,自主发展:

4.思考自己的兴趣,分析自己的优势:

5.权衡利弊得失,把握人生方向:

6.坚持人生目标,谋求人生成长:

7.白发、自律、白控。

押题理由

探讨人生,是高考作文永恒的话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有关“人生”的话题一再出现。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I作文题谈论的是人的强弱之变:浙江卷作文题把得失看成终点、把得失看成起点、把得失看成过程,实际上代表了三种人生态度。这些命题都涉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因此,对于人生的思考类作文题,考生在平时就要多看、多思、多写。

押题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酒色财气.我国历史上曾有四位人物用诗歌相唱和,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传为文坛的一段佳话。

和尚佛印: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文豪苏东坡: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宰相王安石: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皇帝宋神宗: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以上四种关于酒色财气的态度.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呈现出四种不同看法且看法之间没有正误之分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写作任务要求明确“你更喜欢哪一种”.这是同类同性质态度的比较,考生需从材料中权衡、选择出自己更喜欢的看法.并作思考和论述。考生要权衡出“更喜欢”的一种,就要对四种观点的本质、角度、异同进行一番比较。

四个人物分别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酒色财气的看法,从中透露出自己的立场。因为身份、地位不同,他们眼中的酒色财气也不一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善”,为了“好”.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传递出“正能量”。同时,表面上是对酒色财气四物的看法,其实也是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对待世事的态度,可见出其为人处世的原则。

而四者之间也有不同.首先有侧重四物的消极面和积极面的区别。佛印侧重强调消极的一面.不管积极因素.做出了“跳出”的决策和行为:王安石、宋神宗只看重积极的一面.忽视了消极的影响.在实践上也会存在诸多不圆满。其次,是只侧重积极或消极一面和既关注积极面又关注消极面的不同.也就是苏轼与其他三人的不同之处。苏轼一分为二地对待四物.强调“度”的把握与平衡的掌控。考生通过几相权衡,即可明确自己的思考方向,并以此立意。

参考立意:把握好度是人生的艺术;有度有境界;适度乃最佳选择;适度、失度与过度……

例文賞读

人生胜在适度

◎四川一考生

对酒色财气持怎样的态度,如何面对与处理四者关系,不同的人所站的角度和自身格局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不一样。北宋四位人物这四首妙趣横生的诗歌.就是明证。

佛印是出家和尚,主张四大皆空,完全与酒色财气绝缘,吟出了“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的诗句。苏东坡是一位命途坎坷、内心复杂、兼具儒道佛思想的文豪,以他的人生经历和个人修为来说,对于酒色财气讲求一个“度”。因此,他说:“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饮酒不醉、恋色不迷、爱财有道、有气不生,这样便可相安无事。王安石是宰相,他关心社会秩序与发展,故言:“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借助酒色财气的积极面来完善礼仪、兴旺人丁、激励奋进、推动发展,这是一套有为的社会治理。而宋神宗是皇帝,更希望国富民强,长治久安,世间太平,要调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达到目标.因此希望“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在他看来,即使是酒色财气,也是可以用来稳定江山社稷的工具。

这四种态度,各有道理,我却更喜欢苏轼的观点,因为把握“度”不仅适用于这四种事物,就是对于世间、人生的诸多事情,都有讲求一个“度”的必要。用“有度”“适度”的态度对待世事,是一种高超境界。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既然酒色财气绕它不过,难以与之绝缘,同时又难以上升到江山社稷层面来激发其内在动力,就可以走中庸之道,掌握适度,把握平衡,与之和谐相处。如此,生活就能更从容。

把握“度”是一门艺术。就像我们穿鞋系鞋带,松了,鞋带不能发挥作用,鞋就容易掉落:紧了,作用倒是明显了,但脚又不舒服,不便于迈步。我们只有根据脚面的感觉来掌握系带的松紧力道,使之适度,既不脱落,又能护脚,行走还能自如。我们总说,适度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失度的教育,力量不及,会埋没智慧,难以促进人充分发展:而过度的教育,看似周到深刻,实则容易扭曲,甚至损伤人性。教育要审时度势,综合分析后采取适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引导人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要把什么事情都做得“恰到好处而不过”是非常困难的,但决不能对任何事情都放任自流,不去把握。近年来,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美国过度放大自身利益,连起码的平等尊重都不讲,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中国头上,不仅害人害己,还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由此看来,无论个人还是国家,行为有度,胜在适度,误在失度,败在过度。让我们再一次品悟东坡的诗句“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去获取适度生活的智慧吧!评析

针对材料内容及含意,考生在综合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很好地展现了思考、权衡与选择的思维过程(前三段),并展开了一定力度的论述(从第三段到结尾)。作文围绕“有度”这一主题,多角度切入,从古(古人四诗)到今(教育、贸易),从个人(个人的酒色财气态度)到国家(中关两国).从生活小事(系鞋带)到世界大事(贸易争端).举例说理、分析比较,既有历史纵深感,又关注现实生活,可谓视野开阔,收放有度。

作文在辨析四个古人的态度后.明确自己的主张,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接着分析例证,阐述理由,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然后在分析事例中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结尾发出号召,回扣开头,回应任务。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充满思辨。

【伍阳斌、陈德高/供稿】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也有人做了副对联,表达对苦境和乐境的看法: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費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

文题所供材料引述了三段话.并在最后对前面的引述进行了综评。《格言联璧》侧重于看待苦境和乐境的态度和方式.态度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二者转化方向就不同。李大钊的话则是从劳动的角度来对待苦境和乐境的.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劳动(努力奋斗、经受磨难、砥砺意志)能够化苦境为乐境。第三段话是一副对联,揭示了唯有“吃苦”方可求得幸福——“苦境终成乐境”的道理。

参考立意:苦乐只和自己的内心有关:苦境不馁,乐境不骄:事在人为,境由心造:乐境容易生发祸端,苦境可以历练心智:不懈奋斗可获得乐境,砥砺前行可从苦境中解脱出来……

猜你喜欢

作文题态度人生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态度决定一切
独一无二的你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