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乡音”治愈更多人—一董曦
2021-08-07
格言
我没觉得自己怎么样.我还是那个董医生。
榜样力量
一头利落短发,走路带风,最重要的是,看病时能熟练地在普通话、英语、日语、上海话乃至其他方言间自由切换……这段直接看呆网友,火上热搜,吸引5000多萬人围观的视频的主人公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董曦,这位“会切换三种语言的上海医生”说话幽默直爽.玩笑中皆是对患者的关爱。对自己被网友盛赞的“多语种技能”,在董曦看来并不算什么,“其实医生、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一个良好的结果,所以我就告诉她,我如何帮她以最容易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当医生以后,我发现,语言用于医患交流能发挥特别的力量。”她最早在问诊时说方言,是因为一对安徽的老夫妻。最初走进诊室,这对夫妻很紧张.紧张到拿包的手发抖,没说几句话,女的就开始落泪。“是安徽的吗?”董曦忍不住说上了安徽话。“唉,是呀。”男的答。“那就是家乡人呀!”当董曦说完这句,两人把包放到了地上。“那一刻我知道他们心安了,放下了所有的顾虑。”他们是一对失独夫妻,家中贫困,为了再圆一次父母梦,两人抵押了房子来上海求诊。董曦说,“家乡话”的力量在医患沟通上搭起良好的桥梁.使医生和患者从医患关系一下子变成“一家人的关系”。
说起“走红之后”,董曦快人快语:“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我没觉得自己怎么样。最大的变化大概是我会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更好地去服务患者。”
关键词
学以致用 温暖关怀 沟通包容
“人”为我用
1.语言沟通是良药。语言既是能力,更是桥梁。医院里每天就诊的病人来自四面八方,通过语言作为桥梁,能把医患距离拉得更近。在董曦看来,“有时治愈常常安慰”,语言沟通同样是一剂良药,“语言沟通就是良药,能帮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支柱,走出人生的阴霾。”
2.多元、开放、包容。三种语言自如切换的医生在网上走红,网友纷纷点赞。事实上,如董曦这样掌握多种语言,并能熟练运用的医生,并不少见,这就是医护人员的暖心关怀,更是城市多元、开放、包容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