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1-08-06李富慧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9期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李富慧

摘要:护理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疗改革背景下,护理工作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进展不明显,依然存在着服务理念滞后、专业素养不高、人才匮乏、制度不健全等困境,因而,提出解决困境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讨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的困境与策略,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从而为提高基层医疗护理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困境;护理策略

护理工作作为基层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救治病人身体与心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就需要基层护理工作必须适应新时期医疗改革的发展特点。当前,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依然采用传统的医患分离的模式,这样的护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违背了医疗改革的目的与要求。因此,对基层机构护理模式改革探索是时代之趋势,它不仅使基层护理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实际与需求,而且能真正发挥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应有的作用。

一、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现状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护理改革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护士作为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工作在医疗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医疗机构设置角度而言,医院按功能和任务划分为一、二、三级。所谓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指的是一级医院,它主要包括乡镇的卫生院。基层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而作为其中护理工作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基层医疗机构中护理工作的设置令人堪忧,它不仅被放置在辅助科室的地位,而且人员少、任务重。从护理工作性质来讲,它与其它辅助科室检验、特检、放射等并不相同。从病患救治角度而言,护理工作属于难度系数较高的工作之一,不仅担负着对病患身体疾病的救治,而且还担负着患者心理的慰藉。双重特性为基层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医疗实践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然而,现实中并未给与更多的关注。据调查,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设置具有笼统性,分工不明确,护士工作任务重,有时候一名护士需要承担多名患者的护理工作,这与临床以及其它辅助科室差距较大。这显然与护理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地位不相匹配。这种现状是基层医疗机构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现状,以促进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困境

伴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呼声,护理工作模式虽有所改善,但依然还存着一定的困境,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一)护理服务理念淡薄

“医者,大道仁心也”,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对医者的赞誉。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护理工作形成了固有传统观念,即护士为护理之主体,病患为护理之客体。两者并非紧密结合,而是相互分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护理工作仅限于单纯的疾病治疗工作,而非全方位的护理。这种现象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但基层医疗机构尤为突出。众所周知,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这就需要医疗工作者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需要获得相应的报酬。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主力军-护理人员,却未实现服务与薪酬的有机结合。据调查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严重匮乏,任务重,待遇低,风险指数高,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失衡,消极负面情绪严重,服务意识下降。护理实践中,表现出不思进取的状态,责任意识差。具体而言,工作中时常表现出对病人态度不友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医疗纠纷埋下了伏笔。

(二)护士心理认知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护理工作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构建基层医疗体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护士工作性质、地位等问题,护士在心理上对护理工作存在着轻视倾向。工作中虽然担任护理工作,但责任意识有所弱化,应付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升。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操作性强,有些护士工作时仅关注技术操作,忽视了人文情怀,导致护士与病患之间交流沟通不到位,疏远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病患产生逆反情绪,护理效果差强人意。

护理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护士心理认知有关,而且也与护士的专业素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护士专业素养是护理工作的必备前提,其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的好坏。护士的专业素养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护士的专业素养令人堪忧。根据调查研究,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学历偏低,绝大部分是卫校中专毕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技能操作水平不高。工作后单位为了提升护理质量,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从目前继续教育的形式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单位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二是进行网络继续教育。从两种方式实施来看,两者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护理质量的普遍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单位外派进修人员有限,不具有普遍性;二是网络继续教育缺乏监管,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且人数少,导致对护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缺乏了解,限制了基层医疗机构护士视野的拓展。工作实践中遇到专科护理技术时,因专业素养不高,无法胜任护理工作,导致患者缺乏安全感,造成了患者的转诊或者护理安全隐患,从而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三)护理人才匮乏,队伍不稳定

医疗体系改革后,护理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但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才依然十分匮乏。据调查研究,基层医疗机构一般有3~5名护士构成,人员配置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有着较大的差距。2016年,国家卫计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注册护士总数达到445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3.14,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为1:1.25,在基层医疗机构從事工作的护士数为100万。从现有情形来看,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实际不相匹配。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工作范围的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护理服务范围较之以前有着很大的不同,由日常患者护理延伸至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增加了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儿童管理等内容,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基层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医学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析国家基本药物中临床常用低价药品不配送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基层卫生机构债务化解
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提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