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浅析
2021-08-06向彩云郭丽伟
向彩云 郭丽伟
摘要: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棉花种植产区,为全国棉花种植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管理技术的发展,河北省加深了对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就河北省地区棉花种植机械化发展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交流技术,学习经验,为河北省棉花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和产区协同探索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力量。对河北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的探讨应从棉花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机械化耕地和播种、机采品种选育、种植模式、机械采摘等多个环节进行探讨。
关键词: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
河北省是我国黄河流域棉产区重点省份,但受机械化水平低、人力成本高、粮棉争地、机采品种少、管理水平低、价格波动大、棉花品质差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加强机械管理,提升机械化水平,成为河北地区突破棉花种植瓶颈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农村农业部就河北地区棉花种植的机械化问题多次召开研讨会、交流会,共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种植基地,向新疆地区学习取经,探索适合河北地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和可行性种植之路。对河北省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研究应从河北地区的植棉历史、植棉现状谈起,分析抑制河北地区棉花种植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对河北地区棉花机械化生产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河北省棉花生产的历史现状
棉花种植是河北特色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据考证,河北在元末明初就已小规模开始种植棉花。棉花是河北地区的重点农业品种,为河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提供了重要产业支撑,是国家重点的棉花产区。但河北省的棉花种植从建国之初至今,经历了波折起伏的发展过程,重点体现在种植面积、种植区域、品种等几个方面。建国之初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河北省棉花种植的繁盛时期,受棉价、棉花需求、国家惠农政策的影响,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攀升,从62.54万公顷上升至114.71万公顷,创历史最高记录,成为全国第一种棉和产棉大省,也实现了河北省棉花种植的新高。在品种选择上多以国外优质品种为主,辅之小范围的自育品种种植。此时的棉花种植重点集中在邯郸、邢台、石家庄等地区,其他部分县市也少量种植棉花,棉花种植年度间变化较为平稳。该阶段棉花产量的提升主要依托大面积的植棉,受粮棉比价关系的影响,促使大面积的粮食用地改为棉花用地,棉花产量提升是一种种植面积量化的结果,棉花种植的全过程几乎全靠人工作业,简单粗放,这与此时的国家情形密切相关。三年自然灾害至改革开放之初是河北省棉花种植的最為波折的阶段,在此期间,棉花种植经历了两次大的下滑,一是1959~1961年,受大跃进风和河北特大洪水灾害的影响,植棉面积一度下滑。二是1974~1977年,受供粮政策的影响,缺粮区大面积的实施棉改粮,致使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下滑。归根结底,国家政策是制约棉花种植的根本因素。棉花种植品种逐渐向国内培育品种和自育品种转化。棉花种植区间也出现轻微变化,但仍以邯郸、邢台、石家庄地区种植为主。1979~1984年河北棉花种植的突破阶段,受经营体制和一些列惠农政策的影响,河北地区棉花种植无论从种植面积、总产还是单产都实现了较大的突破,打破了先前棉花种植的僵局。此阶段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对新优质品种和田间管理、农机等新技术的引入,使河北地区的棉花种植具有了现代化种植的属性。种植品种逐渐以自育的优质品种代替引进的其他棉品种。在此期间,河北省进行了棉花种植的布局调整,逐步向黑龙港地区转移,石家庄、邢台、邯郸在棉花种植面积上相互赶超,植棉行情一度好转。1985~1995年河北棉花种植的全面转型阶段,对棉花种植政策做出了巨大调整,受政策和虫害的影响,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创历史新低,棉花种植产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直至1994年,棉花种植局势有所好转,行情逐步回暖。这一阶段,河北省在种植品种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由主要品种依靠引进转为自育,并实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长期的执行。这一时期,受病虫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河北省棉花种植分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邯郸、邢台、衡水成为河北棉花种植的主产区,且不断地实现反转,随年度的更进,各地区的种植面积有所变化。1996~2005年河北棉花种植的触底反弹阶段,受植棉政策、病虫害自然灾害及农资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的棉花种植面积极度萎缩,跌至谷底。后在河北棉花种植策略调整和转基因抗虫棉优质品种的成功培育与推广下,棉花种植实现了触底反弹,至2004年,棉花种植局势一度好转。随着转基因新型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河北省的棉花种植品种实现了大的改观。这一时期,河北省的棉花种植分布变化较大,随着年度的推逝,各地区的种植面积都有所变化,但仍以邯郸、邢台这两大棉花种植产业为主。2006~2011年河北棉花种植的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受国家植棉政策的影响,河北省制定了相应的棉花种植规划,因自育转基因抗虫棉的优质特殊,在河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且种植面积也有所提升。在2009~2011年间,受棉价、棉粮比的影响,棉花种植出现轻微的浮动后随仔棉价格的提升有所回升。种植品种主要依靠自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在种植分布上,邢台占据了主导地区,其他地区变化不大。从2012年至今河北棉花种植的转型调整阶段,棉田东移,种植面积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种植区域逐渐向黑龙港流域转移。
二、河北省棉花种植概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3339.3千公顷,新疆种植面积为2540.5千公顷,占比为76.09%,棉花产量为500.2万吨,占比为83.92。河北种植面积为203.9千公顷,占比为6.11%,棉花产量为22.7万吨,占比为3.85%。河北棉花种植面积占比从2011~2019年分别为12.56%、12.33%、11.11%、9.73%、9.46%、8.63%、6.91%、4.39%、6.11%,产量(万吨)分别为65.34、56.44、45.68、43.10、37.34、29.95、24.00、23.93、22.7,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比从2011~2019年分别为32.52%、36.71%、39.54%、46.26%、50.16%、53.97%、69.41%、51.99%、70.09%,产量(万吨)分别为289.77、353.95、351.75、367.22、350.30、359.38、456.60、511.09、500.2,从全国各区域棉花种植面积和产出的面板数据可以看出,除新疆外,其他各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与产量呈逐年下滑趋势,这与棉花种植的内外部性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河北省虽具有天然生产优质棉的自然气候条件,但近年来,棉花种植面积、种植产量逐年下滑是与一些特定的因素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