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弃婴与养母演绎至亲至爱的人间大戏

2021-08-06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波折养父母女

梅爱平,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魏太务村一位普通农家女,乡亲们响亮地赞美她:孝星“一枝梅”。她是个弃婴,在医院出生后一个月零三天,梅妈妈从小床上抱起了这个无辜女婴,收养为自己的女儿。接下来几十年的岁月里,母女演绎了一场至亲至爱的人间大戏。

少年时屡遭波折

她原本不姓梅,姓俞,那是养父的姓。养父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俞爱平。养母养父疼爱她如掌上一朵姣花。5岁那年,俞爱平的脚被自行车车轮绞伤,白骨头露出来了。妈妈抱着她去医院医治,辞去了工作,天天背着她进进出出,她脚疼哭,妈妈心疼她哭。

8岁那年,小愛平的人生经历了一次不小的波折。父亲想有自己亲生的孩儿,跟母亲提出离婚。记事的小爱平眼睛溜溜望着妈妈,心突突乱蹦,她生怕妈妈离开她,小手攥着妈妈的衣襟:“我要妈妈。”入小学时,小爱平改随了妈妈的姓,梅爱平的名字就此登记在了入学花名册上。

自此,母女生活陷入了困境。母女失去了房子,搬到十里外安固村姥爷家。母亲离婚前两年,就已患了类风湿病,最初中指节疼,后来胳膊关节、膝盖疼。加上这次感情上的折磨,病越发严重。母亲干不了重活,一家四口生活,仅靠姥爷种桃卖桃维持。

命运多舛,12岁,正是学习成绩渐长需要母爱的年龄,梅爱平却遭遇了人生第二次波折。患病的母亲,冰雪天出门摔倒了,大胯摔折了,躺在床上,一只腿吊挂,身子纹丝动不得。小爱平挑起了一家四口做饭的担子。

妈妈的病越发严重,浑身关节痛,身子变了形。小爱平开始学电视节目教的样子,给妈妈刮痧、拔火罐、按摩、烤艾灸,小手常常被火烫伤,可她忍着,一声不吭,她怕妈妈见了心里难受。

高中毕业了,梅爱平不想去参加高考,要留在家里照料妈妈,照料这个家。话刚出口,妈妈就跟她急了:“闺女,咱家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你不去考,妈就不认你啦!”在妈妈一再坚持下,梅爱平终于考上北京一所大学。费用靠姥爷和亲戚资助,更靠自己早早晚晚在学校打工。每个周末,她都要回家,照料母亲。

带着病母出嫁

毕业后,梅爱平与魏太务村青年刘晓维恋爱了,谈了六年。这期间,妈妈完全瘫痪了,全靠梅爱平喂饭喂水,接屎接尿……妈妈既为女儿有了心上人高兴,又为她即将离开自己生一丝忧虑,可又怕扰乱女儿的爱情。梅爱平看懂了妈妈的心。晚上,灯光熠熠,她对妈妈说:“妈啊,闺女结婚了,也绝不会离开您,您放心。”母亲说:“闺女,妈不能送给你金银首饰,只能用一辈子送给你一个‘爱字。妈当初抱养你,不是让你只为了伺候妈活着,而是为了让你活得更幸福,活出自己一辈子的爱。”梅爱平泪眼婆娑:“您给闺女一辈子爱,闺女更懂得还您一辈子爱,孝敬您一辈子。”

婚后,新婚小夫妻把瘫床的妈妈接进了新家。新姑爷帮着梅爱平照顾岳母,婆母也常过来帮忙。

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心爱的小女儿。女儿相貌跟妈妈一个样,一个大梅梅,一个小梅梅。

点点滴滴闪星光

2019年,梅爱平连续当选为“夏各庄镇孝星”“平谷榜样”,2020年荣获“北京榜样提名奖”。这期间,她心中的“孝”在不断升华,内涵在延展。

因为抗击疫情,表彰大会没有如期举行。但梅爱平的宣讲没有中断,通过视频,她真情讲述自身对孝的体会。在村里,她一身兼五员,会计助理员、农商行协管员、电脑录入员、网格员、安全员。防疫,值守村卡口,天天坚持到晚上十点钟,天寒地冻,她从不找借口离岗。做农商行协管员,分不得时晌。老人们来取款机前取款,总说:“爱平哇,你来帮咱取,咱信得住你。”

整天忙忙碌碌不得闲,卧床的妈妈见了心疼,问:“闺女,累吗?烦躁吗?”梅爱平一笑:“妈呀,闺女把这些琐琐碎碎都看成了爱,孝的星光,就闪烁在这些点点滴滴上。”她想用自己的行动宣讲好每一个“孝”的故事。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波折养父母女
高山雪峰历险记·(第4章)波折重重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不事张扬的爱
搞笑母女档
母女小剧场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遇见你,是我人生不幸中的大幸
爱的波折
耐撕
十字路口
母女同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