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2021-08-06周艳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1年3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周艳

摘  要: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状。亚急性型猪丹毒出现皮肤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育肥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预防该病对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猪丹毒;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1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3-0029-02

1  流行病学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炎热多雨的夏季多发,近年来,寒冷的冬春季节也出现散发性流行的情况。饲养环境和管理的变化,如突然更换饲料、饲料霉变、天气变化、使役过度等,都可能诱发该病[1]。

猪丹毒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病愈猪和健康带菌猪也容易成为传染源。猪丹毒杆菌主要存在于发病猪的肝脏、肾脏和脾脏,肾脏的含菌量最多。病猪的鼻液、唾液、尿液、粪便可污染饮水、饲料和圈舍。禽类和水生动物体内可能携带猪丹毒杆菌,也可能是严重的传染源[2]。

2  临床症状

猪丹毒潜伏期为1 d~7 d,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三类。

2.1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常常突然暴发,急性经过,个别猪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且死亡率较高。病猪精神沉郁、喜卧,病程稍长的猪体温高达42 ℃,稽留不退,伴有寒战;食欲废绝,可出现呕吐现象;眼结膜潮红,两眼无分泌物;粪便干燥,呈栗状,并带有黏液。耳、颈、胸、腹、背、腋下等处皮肤发红、发紫,按压褪色。严重者呼吸困难,通常2 d~4 d死亡,病程较短。

2.2 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

病猪体温升高至41 ℃以上,发病后    1 d~2 d,身体表面和四肢外侧的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圆形、方形或菱形的大小不等的疹块,疹块呈暗红色,有热感,触诊硬,状似烙印,故称"打火印"或“鬼打印”。疹块出现后,体温开始下降,数天后病情减轻,疹块逐渐消退,表面结痂,最后痂落自愈。另外,有部分病猪症状突然发生恶化,转为败血型猪丹毒,呼吸困难,最后死亡,病程约7 d~10 d。

2.3 慢性型猪丹毒

慢性型猪丹毒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3]。

2.3.1 慢性关节炎型猪丹毒

急性症状消失后,病猪的四肢關节呈炎性水肿,发病时有热痛,关节肿胀,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可能是一条腿或者多条腿,表现为跛行或卧地不起。病猪消瘦,食欲逐渐恢复,病程可达数月,生长缓慢。

2.3.2 慢性心内膜炎型猪丹毒

病猪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不愿意走动;听诊时心脏有杂音,节律不齐,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可视黏膜呈紫色,常出现突然倒地死亡现象。

2.3.3皮肤坏死型猪丹毒

病猪皮肤坏死,变黑,干燥,形成硬痂,最后脱落,脱落部位不再长毛。这种情况常发生于病猪背部、耳部、蹄部和尾部等。耐过猪易形成僵猪,生长发育受阻。

3  病理变化

3.1 急性败血型猪丹毒

病猪全身皮肤发红,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肝脏充血,肺脏水肿、充血,肾脏瘀血肿大,切面有出血点,俗称“大红肾”。胃肠有出血性炎症。

3.2 亚急性型猪丹毒

病猪的病理严重程度较急性型猪丹毒的轻,颈部和背部有红斑和疹块,斑块内有出血点,皮肤组织水肿。

3.3 慢性型猪丹毒

心内膜炎型猪丹毒的病变为心内膜及外膜出血,心包积液,左心房室瓣上有典型的菜花样赘生物。关节炎型猪丹毒的病变为关节肿大,黏液增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4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进行综合诊断,从病猪身上采集病料,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单个或成堆的杆菌。

5  治疗

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治疗,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为主要治疗原则。猪丹毒杆菌对青霉素非常敏感,因此治疗猪丹毒的首选抗生素是青霉素,给药方法采用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4万IU~5万IU,配合使用安痛定,一日2次,连用5 d。如果病猪数较多,则需对全群进行注射治疗,并在饲料中添加青霉素V 200 g/t,全群混饲给药。病猪如出现好转,继续用药2 d~3 d,以巩固效果。

6  预防

注意圈舍卫生,勤打扫,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定期对圈舍、地面、饲养用具及环境进行消毒。每次出栏后,对圈舍的门、窗、墙壁、地面彻底打扫,然后关闭门窗,用40%的甲醛熏蒸消毒,空圈一周。严禁从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引种,对新购入的猪进行检疫并隔离观察3周。一旦发生疫情,立即隔离治疗,并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对病死猪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杜绝病原的传播。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严格按照猪场制定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仔猪断奶后接种猪丹毒弱毒冻干苗或灭活苗,间隔1个月再接种1次,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

加强猪的饲养管理,注意饲料的清洁和卫生,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提高猪群的自身免疫力,尽量不用湿料,禁喂发霉变质饲料。不要骤减或突增饲喂量,或者突然更换饲料,如需更换,要有过渡期,可采取逐渐更换的方法。同时,应加强饮水的消毒和管理,防止病从口入。

参考文献

[1] 孙跃进. 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11,6:818-819.

[2] 李旭光. 猪丹毒的类型、诊断及防治研究[J]. 中国动物保健,2020,22(2):2-3.

[3] 张贤英. 猪丹毒病的诊断及防治[J]. 湖北畜牧兽医,2013,34(8):39-40.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